呂曉芳
摘 要:本文就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其今后發展策略予以探討。
關鍵字:個人理財;現狀;思考;對策
我國個人理財市場的興起喜憂參半,不僅擁有多樣化的產品, 還創生出多種獨特的品牌。但與此同時,個人理財市場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問題。有效規范這個市場不僅能夠使它更好的發展,而且能夠讓老百姓獲取滿意的收益。 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銀行業從日常業務中獲取得的收益大大下降,但是卻促成了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蓬勃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是我國銀行業的一項新興業務,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步入21世紀初期,在國家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我國居民的存款意識、理財意識不斷提高,對個人理財等一系列的金融產品產生了非常大的需求。當前金融市場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除了銀行業的個人理財產品,金融行業、保險行業、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互聯網行業都也開始推廣理財產品,都希望能夠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分一杯羹。那么,在我國如何提升個人理財行業的質量,規范這個新興的市場,讓老百姓放心用手中的錢取得滿意的收益等等這些問題亟待進一步認識和解決。
1 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一個通過全方位考慮、評估客戶的存款、收入、生活狀況等財務需求,為其制定一套適合自身情況的個人理財計劃的過程。這一業務的實質由專業從業人員通過客戶的理財目標,配套考慮其現有財務需求,從而為顧客制定出在理財方面具有豐富內容的且具有綜合性金融業務。個人理財業務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通過全方位、個性化、分層次的結合當前經濟狀況、客戶實際情況為客戶提出具有實際價值的一種創新性的服務。這一業務在現有的市場中包括以下幾種:個人以及家庭的生命周期中的每個階段關于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個人及家庭的現金流量的預算計劃的制定、反饋、后期管理,個人及家庭的收入、經營稅務籌劃,個人、家庭的資金風險管理,個人及家庭保險規劃及保費收入計算,個人及家庭股票、期貨、期權、基金等金融產品投資目標確立與實現,子女養育、教育計劃、經費規劃,居住健康、退休、醫藥、職業發展計劃等等。
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控下,存款利益、債券利息收益已經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相對于投入股票、證券、基金行業資金或是個人買彩票的形式,個人理財業務能夠使居民的財富得到報價升值的機會大大提升,從而讓這一業務不斷發展起來。相對于國外的個人理財業務來說,我國這一行業整體上理財產品種類繁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還是相對落后的。各種銀行首當其沖,紛紛打造最為直接的理財品牌,例如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理財等等。對于銀行業的理財產品發展是最為迅速的,通過推廣優質化的服務、獨特的品牌產品,對客戶進行一條路的資金存款、理財計劃、貴賓式服務,使其產品迅速收到市場的追捧。但是對于我國證券行業的理財產品來說,相比而下可見一斑,特別是在2008年我國資本市場嚴重受挫的狀況下,使得券商、基金公司的理財產品受到了重創。2013年的支付寶、余額寶事件受到了央行的重視,其標志著我國個人理財行業更加火熱,并開始了逐漸規范,讓銀行、券商、基金、保險行業認識到了創新、改變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
2 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2.1 理財業務基本相同,準入標準過高
各種銀行推行的金融理財產品雖然品種多樣,其實質基本相同。銀行業之間、銀行業與其他行業的理財產品高效的模仿問題已經讓消費者們的消費選擇性大大減少,而這種高效的模仿讓這一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利于其發展的惡性競爭。這些業務基本上都是在客戶前往銀行期間,通過幫其辦理銀行代扣代繳水電費、車輛年險、定期向客戶推薦優質股票、優質債券,另外還有一些是在銀行客戶日常消費中通過刷卡消費給予折扣等形式,這些個人理財項目層次較低、基本相同,為客戶所帶來的收益較少。另外,銀行個人理財基金的準入標準過高,主要將目標對準了企業大客戶,對于白領和一些資金較少的居民的業務并沒有開展起來。
2.2 缺乏高素質的理財人員
我國大多數理財人員基本都是銷售人員。這些人員對于國家政策、宏觀經濟、政府條例等外部環境和客戶個人需求的理解不足,這些人員僅僅能夠推廣產品,卻無法在后期為客戶很好的服務,提供有用價值的建議。人才對于個人理財行業非常關鍵,在眾多產品能被競爭對手模仿的今天,人才模仿確是很難實現的,對于高素質的人才是在這一行業中大展宏圖的關鍵。理財師隊伍中員工的個人素質、文化層次、教育水平將能夠直接影響其未來的發展空間。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服務,其不僅需要從業人員擁有經濟、政治、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而且需要其擁有營銷、服務的公關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目前,我國在此方面的復合人才數量非常缺乏。在2006年11月我國首批488名CFR取得認證資格,標志著我國個人理財業務開始進入專業化的時代。但是由于時間不長,快速培養的人才依舊難以填補市場需求的空缺。
2.3 分行業經營政策的制約
我國現有的個人理財產品包含的門類非常之多,也是非常齊全的,由于受到了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我國央行、地方等一些政府部門對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行業經營內容有著明確的限制,這就導致了我國現有個人理財產品的細化門類徒具其表。這些行業之間不能產生交際,每個行業只能經營自身的產品,行業與行業之間的交際大多采用代理銷售的形式。這種形式化的工作讓行業發展的成本大大增加,并且受到了信息不完全化的影響。因此,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是停留在了初始的咨詢、推介等簡單形式和內容之上。
2.4 民間借貸資本過多游離于小規模投資公司
我國當前出現了很多以短期借貸,短期投資為主要經營業務的投資公司。這些公司往往規模很小,僅憑高額的借貸利率,吸收了相當數額的民間資本。其收益率最高能達到20~25% 不等,最低也得有8%左右。而這些小規模投資公司無法提供參與可靠的投資,或則利用高風險投資,拿新的投資彌補舊的投資損失,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出資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3 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策略
面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市場日益增長的需要和現有個人理財行業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了推進這一行業更好的良性發展,就需要我國政府機關和銷售商們的共同努力。
3.1 開發新的理財產品
面對同質化的個人理財產品,要在市場激烈競爭當中取勝就應當開發新型理財產品。跳出固有的模仿產品模式,開發、樹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做好對產品的保密工作都是非常關鍵的。在個人理財產品的設計中應當融入更多的創新因素。個人理財產品設計的初衷就是能夠滿足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和家庭的需要。新產品的開發要做到對市場和產品的充分細分,要做到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并被產品的本質所吸引。具體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對當前多種徒具其表的產品進行合并、整合開發綜合業務;推廣發展具有個人貸款性質的股票、期貨、注冊資金、不動產的貸款、分析付款、提前付款業務;積極拓展現有產品設計市場、行業等。
3.2 提高理財人員綜合素質
人才競爭是現有激烈競爭當中取勝的關鍵,人才不容易被模仿,人才的培養會增加其對企業的認同程度。綜合型、復合型人才隊伍培養已經時不我待。在大多銀行當中客戶經理一職通常會擔任理財人員,在重視銷售業績的背后,銷售成果、后續跟進情況也是應當被考慮的。我們認為,個人理財行業各單位將培養人才作為重中之重,并將個人理財業務的好與差的評價標準進行重新制定。對于首次參與個人理財業務的客戶數量不能夠單純作為客戶經理理財績效的標準,而是再次參與或推薦其客戶才應當作為其銷售業務績效評價的基礎。對于銀行、券商、基金等行業個人理財從業人員應當單獨設置部門、培訓體制以便能夠培養專業型人員。
3.3 加快個人理財分行業經營向混合經營轉變
分行業經營下擁有個人理財產品的銀行、券商等單位的發展受到制約。我國國家相關部門應當認清現狀,積極制定新的改進措施。在現有國際市場、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飛速發展下,給予市場更大的寬松程度尤為重要。我國商業銀行也應當放開固有思想,積極與券商、基金等行業相互合作,將產品之間的交換成本降到最低,相互之間開展戰略合作、合伙經營。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也應當利用好自身擁有存款功能的優勢積極與海外的券商、保險行業企業合作。從而,在實現分行業經營轉向混合經營之后為我國個人理財行業的發展增添更加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3.4 建立健全經濟體制
針對民間個人借貸公司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監督監控其投資項目具體操作流程,定期匯報。建立資信平臺,對有資信,有資質的企業加以鼓勵;反之,加以嚴懲。
4 結語
個人理財業務已經開始成為一項民生、民策的服務,它不僅讓老百姓買的安心、放心,獲取合理滿意的收益。而且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真實的收益和有價值的服務。與此同時,通過提高個人理財業務的質量,有效穩步的規范市場,大大促進我國銀行業、金融行業的飛速發展,實現新的利潤增長點。
參考文獻
[1]王光偉.:金融工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49-67.
[2]唐正國、劉力:金融學案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85-210.
[3]閔靜: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J].金融經濟,2008(6).
[4]喻凌云: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現狀與發展策略探討[J].新西部,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