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浩
摘 要:民族唱法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國的戲曲唱法、說唱唱法、民間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種唱法。由于民族唱法產生于人民之中,繼承了民族聲樂的優秀傳統,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演唱風格又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語言生動,感情質樸。因此,在群眾中已有深深扎根,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本文就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進行膚淺的分析。
關鍵詞:民族唱法;技巧
1 民族唱法氣息的運用
1.民族唱法氣息種類。揉氣法:用腹肌的力量,將氣向腰部送去。此種方法適合演唱表達細膩感情的歌曲送氣法。此種方法要求送氣時氣流要快。適合演唱熱情、奔放、號召性強的歌曲;提氣法:此種方法要求腹肌快收縮,從而產生強氣壓。適合演唱高亢和激烈情緒的歌曲;沉氣法:此種方法要求腹肌放松,氣息有下沉的感覺。適合用于低聲區;彈氣法:此種方法是利用氣息的爆發力,演唱歡快有力,富有跳躍情緒的歌曲;頓氣法:此種方法要求腰部要有彈動的感覺,達到裝飾和強調語氣的作用;停氣法:氣流在歌曲進行中突然停頓,再繼續流動。適合演唱音斷意不斷的樂句,或者由于曲調在進行中中斷,情緒轉換時運用;收氣法:收氣時用字尾歸韻,減弱音量,氣息壓力要減低。適合演唱思念性的和逐漸遠去的意境。另外,還有擎氣、截氣、跳氣、噓氣、抽氣、泣氣等。
2.民族唱法用氣原則。(1)講究氣口氣口是中國民族唱法中用來說明吸氣點和吸氣方式的術語。中國民族聲樂的曲調結構復雜,有時一字數音,一腔數板,必須在正常的氣口外,補充一些氣口。如有時為了美化唱腔,常在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長音之后加進臨時氣口;或者為了渲染音樂氣氛和感情的高潮,在適當的地方加上臨時的感情氣口等等。使用氣口的方式除一般歌唱吸氣的方法外,還需采用偷氣(不讓人察覺的吸氣)、搶氣(在短時間內的急速吸氣)、快吸氣、慢吸氣、淺吸氣和深吸氣等。(2)氣息的支持中國民族唱法在聲帶使用上張力較強,共鳴比較集中,采用以腹式呼吸為主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其呼吸對抗力量的集中點(支撐點)在臍上至腰間,這樣便于貯存氣息,控制呼氣,以靈活地支持發聲。(3)氣息的控制在呼氣發音時,氣流外圍的肌肉(吸氣肌肉群)始終做與氣流相反方向的下沉運動,以此形成與呼氣動作明顯對抗的力量,起到節制呼氣,保護聲帶,發揮充分共鳴和變化音色的作用。(4)氣息的靈活運用除經常使用的基本呼氣方法之外,還要做和靈活變化的呼氣訓練,以便在聲帶和共鳴的配合下,完成各種不同的潤腔發聲。如潤腔中的“嗽音”是一股較粗散的氣流,剎那間沖破聲門的阻力彈發出來;“頓音”是呼氣在支點處做半頓半連的彈性的對抗運動形成的;其他如:“截音”、“顫音”、“沉音”等的呼氣使用方法也都各不相同。
2 民族唱法共鳴腔的運用
民族唱法共鳴情的運用是:以鼻腔(頭腔)共鳴為主,輔以喉、咽、口腔,加上適當的胸腔。形成一個上至頭腔、下通喉腔和胸腔的垂直柱狀的共鳴通道,以求達到最佳的整體共鳴效果。相對來說,民族唱法由于咬字和潤腔等技法的運用,在共鳴效果上,與美聲唱法的寬、洪、粗、大有所不同。在共鳴腔管的使用上,比美聲唱法要細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不要求開得太寬,喉結相對穩定。喉嚨打開適度,放松下巴。這樣獲得的共鳴集中在頭腔(鼻腔)。使聲音通暢甜美,便于咬字行腔。
民族唱法對于鼻腔的強調,主要基于語言便于清晰表達。因為鼻腔和口腔離得較近,口腔是咬字吐字的主要器官。口腔所發出的字音雖有原始的口腔共鳴,但遠遠達不到歌唱藝術的嗓音要求。當口腔的字迅速進入鼻腔被加工后,口腔共鳴不足的情況得到彌補,口腔中字音的清晰度不僅不會受到影響,還因此變得圓潤。由于鼻腔共鳴比較集中,又使得字和聲得到統一,歌聲變得圓潤和明亮。
歌曲以清新的風格,表現了南泥灣這塊革命根據地一派自力更生的新氣象。親切的述說,由衷地贊頌,由于一股清泉注入心田。要求嗓音清脆、甜美。
演唱時,如果以鼻腔共鳴為主,口腔中的字音可以立刻被加工,得到美化。字音得到統一。不僅歌詞咬吐清晰,而且歌聲明亮、圓潤。這樣的聲音比較符合歌曲那種清新的風格。如果共鳴是一種整體共鳴,勢必要把共鳴腔均勻地調成寬、粗、大。咬字器官為了要服從這種共鳴狀態,其靈活性就要受到限制。這種共鳴狀態的發聲宏亮豐滿,比較有威力,但字音的清晰度欠佳。可以想象,若用這樣的聲音表現《南泥灣》那種清新的風格,顯然不合適。
民族唱法強調鼻腔共鳴,為的是語言更清楚的表達,字音更完美的統一。如果共鳴不集中,就會影響到字音吐出后的清晰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象嘴里含著一個餃子”,這種聲音聽起來既不順耳又不親切。然而,強調鼻腔共鳴是不是就等于強調鼻音呢?鼻腔共鳴是:音波隨部分氣流通過鼻腔產生共鳴后,隨即被推射到體外。而鼻音現象是:由于軟腭下降,隔斷了口鼻之間的通道,音波被全部堵塞在鼻中,推射不出來。兩者在客觀聽覺上和主觀感覺上是完全能區別出來的。從客觀聽覺上比較,前者明亮、流暢,后者悶暗、堵塞。從主觀感覺上相比,前者貫通自如,后者憋氣、淤阻。這就是鼻腔共鳴和鼻音的根本區別。如何來獲得鼻腔共鳴呢?首先,鼻腔在吸氣時就應充分打開,一是為了擴大進氣通道,二是為了字音進入鼻腔做好準備。前面三章中我們曾提到三種吸氣狀態,其中“聞花式吸氣”和“驚訝式吸氣”對體會鼻腔充分打開有幫助。吸氣后并保持吸氣狀態,也就是保持鼻腔打開的狀態。當字音進入打開的鼻腔后,切勿停留在鼻腔內不動,而應繼續用氣將字音經過鼻前和眉心、最后推出體外。這個過程的關鍵就在于字音能否準確無誤地進入鼻腔。而進入鼻腔的關鍵又在于吸氣時鼻腔能否及時打開。為了保證字音能及時進入鼻腔,字音的力量要適中,太重容易阻斷氣流,引起口腔緊張,影響和鼻腔的協調;太輕則難以進入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