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珍??
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重點,本文針對中職學生特質,結合教學實踐,從目標設定—情境設置—導學交融—資源互享—交互評價這五個方面對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交互式教學法進行了闡述,分析和探討了交互式教學法的應用是提高中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一種實用而高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英語閱讀能力;交互式教學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重點,根據中職英語新課標精神,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點的英語學習的過程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精神調整教學策略,利用閱讀契機,提高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和綜合素養。筆者通過多年的中職英語教學實踐,認為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交互式教學法對于提高中職英語閱讀能力是一種較為實用而高效的英語教學方法。
所謂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 ),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這里,筆者經過不斷地總結與反思,結合教學實踐,從目標設定——情境設置——導學交融——資源互享——交互評價這五個方面來論述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交互式英語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
一、精心準備,設定明確的三維立體教學目標
任何成功的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課前精心準備。上英語閱讀課前,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大綱、教材,認真梳理教學內容,把握好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要對學生的個人信息作“先行閱讀”,做到“閱人無數”,“心中有數”,即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心智狀況等,這樣,在對教學內容與學生現狀都了如指掌的基礎上,針對性地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準確而明晰,而不會失于空泛與模糊。
以中職英語第一冊Unit 3 How much is it?為例。
在上本課前,筆者對任教班級的學生現狀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從整體情況來看,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詞匯量少,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和信心。針對學生實際,本課可從三個方面設定三維立體目標:
(1)文化意識與情感態度。激活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能保持英語閱讀的興趣與熱情,了解英美國家不同購物場所的特點以及銷售員和顧客雙方的基本禮儀。學生個體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交流,在學習的過程中,呈現出較強的合作精神。
(2)學習策略與方法。運用Reciprocal Teaching,學生通過交互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3)語言知識與技能。學習掌握與購物有關的詞匯與內容,能順利地閱讀英語促銷海報以及相關文體,能快速查找有用信息;能模仿文本寫作與創意英語廣告。
二、情境設置,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課堂上要達成教學目標,師生的合作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必不可少。因而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出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樂于參與教學體驗。首先教師自身要精神飽滿,激情洋溢,只有富有情趣的教師,才有可能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在中職英語教材的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Lead-in部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部分,作為教師與學生的warm-up環節。為活躍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話題、歌曲或者短的視頻內容,完成教學前的warm-up,使學生在“喜聞樂見”、“賞心悅目”的狀態下進入英語閱讀學習。譬如上面提到的How much is it?一課,在上閱讀內容之前,筆者先給學生觀看一段在商店里購物的短視頻,在輕松的背景音樂下,讓他們猜猜視頻里面的顧客要買些什么物品(What do the customers want to buy?)都花了多少錢?(How much did they pay for …?)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要觀看和學習的內容饒有興趣,在接下來的每一個activity中,表現踴躍。
三、導學交融,在多向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交互式教學法非常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應忽視。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匯量作保證,是很難將閱讀教學順利進行下去的,因而在學習詞匯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引領不可或缺。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查找、聽讀、帶讀、模仿、英漢互譯強化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師生互動方式,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過程中的主要詞匯障礙。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幫助、彼此合作,依靠個人和團隊的共同努力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從這個過程中學會總結與反思。
譬如,在學習Unit3 How much is it? 之Reading部分,按照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Part12、13、14、15這四個部分的閱讀及相關練習任務。由于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詞匯量普遍較小,而本單元的生詞卻較多較難,學生記起來普遍感到比較困難。此外,要完成上述這些任務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計算能力,需要學生通過認真閱讀和細致觀察來查找一些相關信息,并根據要求進行一定的計算。通過對學生的事先了解,筆者知道不少學生僅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容易完成這個部分的閱讀任務的,因此必須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在幫助學生完成詞匯的學習之后,在開展activity小組活動之前,筆者在黑板上先給學生列了一個魚骨刺圖表:
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完成這四個part(reading\judging\calculating\filling)的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老師的圖表提示,在小組活動中,積極發揮各自的優勢,有的同學識記能力比較強就負責核查單詞,計算能力比較強的就負責計算數據,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就負責解讀內容和結果。很快,每個小組都很好的完成了閱讀任務和相關練習,做題的正確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個別開始做錯的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通過檢查與反思,也及時糾正了自己的錯誤,最終完全領悟和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交互式學習,掌握了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了學習效率,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并與同學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這對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和各方面的成長都促進很大,以后的教學實踐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四、資源互享,拓展英語閱讀學習渠道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發展,現在的中職學生見多識廣,他們通過報刊雜志、電臺廣播、手機、電腦、網絡等各種傳媒形式和手段,采集信息、了解世界,對社會上的鮮聞軼事和熱點問題可能比作為教師的我們還知道得多、知道得快。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除了教材本身所提供的文本資料和音像資源之外,教師還可以親自選取或鼓勵學生從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收集信息、挖掘素材,譬如正在熱播的英語片、美劇、英文報刊雜志廣告等,并將這些材料帶入課堂教學情境,這樣就使英語閱讀教學更富有實效性和拓展性。這不僅可以使師生的教學資源共享、交互使用,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相互學習,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充分開發出他們學英語的創造力和潛在能力。
五、交互評價,強化英語閱讀學習效果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課堂上解決了一定的閱讀問題,完成了一定的閱讀任務,還不能算是完全達成了教學目標。為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還需要用一些評價手段來進行延續和強化。為此,筆者在每一個單元的閱讀課后,都會設置一個環節,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創意寫作(imitative and creative writing)。譬如上述提到的Unit3 Reading 部分,在完成本單元的閱讀教學任務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文本自己創意一篇English advertisement,內容自定,字數不限,讓學生課下準備,然后在下一次所規定的一節課時間內,用老師即時派發下來的作業紙當堂獨立完成。從表面上看,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獨立的環節,但實際上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四個環節從來就不可分割,讀和寫更是密切相連,只是每個環節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定會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而相應文本的寫作練習也是對閱讀效果的延續和強化。
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口語表達和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測評一樣,筆者會把閱讀課后的寫作(imitative and creative writing )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指標,及時批閱,給出分數,然后把其中比較出色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讓學生一起參與評價,加上教師精彩的點評,使做得好的學生具有榮譽感、滿足感、成就感,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較強的推動力;同時也鼓勵那些做得還不夠好的學生,使之產生一種向同學學習和繼續努力的作用力。作為教師,筆者會利用各種契機,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也會設置各種機會,讓學生之間進行交互評價,譬如同座之間交互評價(包括批改作業和練習)、全體與個體之間交互評價(全體評價個體、個體評價全體)、個人與小組之間交互評價(個人評價小組、小組評價個人)、小組之間交互評價等。然后結合所有這些評價,得出學期最后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長期的訓練中,這類評價方式已經成為一個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得以真正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被筆者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所廣泛接受和歡迎。
實踐證明,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交互式教學法效果良好,學生從剛開始的普遍讀不懂英語文本,到大多數學生能夠順利地閱讀與中職學生程度相當的英語文章,學會了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進行推理判斷;除了個別學生還存在一定的讀寫困難之外,學生大都能夠較好地進行簡單的英語文本寫作。從整體來看,我所任教的任何班級,不同起點、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閱讀能力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英語綜合素質也有了相應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珍芳.交互式教學研究評述[J].遠程教育雜志,2009(6).
[2]黃桃紅.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職業化課程[J].成人教育,2008(5).
[3]黎 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