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喜慧
(木蘭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木蘭縣是半山區,水域灘涂16萬余畝,可養水面10萬畝。我縣地表水系較豐富,共有大小河流26條,均屬松花江水系。有中小型水庫22座,塘壩1800余處。近些年來休閑漁業在我縣發展很快,給居民的節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使人們走出擁擠喧囂的城市,回歸大自然。各養魚場點因地制宜發展休閑漁業,充分利用獨特景觀優勢和漁業資源,積極開發形式多樣的漁村旅游,促進了漁民走多元化經營、創新漁業之路。
到2013年為止,全縣休閑漁業場戶已有140多家,其中度假村10個,池塘面積4300畝,大水面經營1.2萬畝,休閑漁業產值達到1180萬元。
一是運動型休閑漁業。一類是養魚為主兼營垂釣的常規型,全縣約有上百家經營單位。這類休閑漁業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傳統商品魚養殖基地,在增加基礎設施或只進行簡單改造的情況下,調整漁業養殖結構,兼營垂釣,并以垂釣來增加養殖效益。我縣的木蘭鎮、吉興鄉、柳河鎮等松花江沿線水產養殖基地大部分采用了該種類型。木蘭鎮內水產養殖魚塘,無論是草魚塘還是鯽魚、鰱魚、鯉魚塘,垂釣業收入均接近漁業收入的50%。另一類是農村大型養魚承包戶。據統計,全縣有80多戶魚塘利用節假日對外開放,同時還為垂釣者提供必要的服務,使游客乘興而來,滿載而歸。同時還陶冶了情操,強身健體,可謂一舉多得。
二是娛樂型高效休閑漁業。以生產為本,通過建設無公害、綠色、生態水產養殖基地,創立各有特色的品牌,拓展服務功能,把漁文化、休閑娛樂、購物等融為一體。如山里度假村,于2008年由藍藝地毯集團投資800余萬元興建,距離縣城僅10kg,以綜合開發為主,兼營垂釣、旅游、休閑。同時以綠色水產品、農產品為主,開發餐飲業和度假村。交通方便,水質清新,亭臺樓閣,景色怡人。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里除集約經營漁業外,還建有畜牧養殖場,年出欄2批商品豬,同時種植綠色蔬菜瓜果50余畝。種植櫻桃、小蘋果、山梨樹2000余株,可望成為哈爾濱地區休閑漁業的新亮點。
三是特色旅游觀光型休閑漁業。我縣有綜合服務能力的規模化大水面養殖單位10家,香磨山水庫、白楊木水庫、龍湖山莊、有才志山莊、山里度假村等已初具規模,憑借山塘水庫與秀麗山水旅游風景區相結合的優勢,充分開發巨網捕魚,開辦魚味館品有機魚等特色項目。使來到這里的游客在水庫、湖泊養殖區進行網箱垂釣、駕船、劃艇、漁家樂,做一天漁民等參與性很強的休閑、度假、觀光、娛樂活動。以我縣香磨山水庫為例,該水庫作為我縣的重要旅游景點之一,早在20年前就已規劃布局,確立了特色漁業的發展模式。庫區面積一萬余畝,有休閑別墅2萬m2,山上有寺廟一座,水庫水源純天然無污染,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年產商品魚30萬kg,產值500多萬元,平均售價是池塘養殖的2倍以上,個體在2.5kg以上的成魚供不應求。白楊木水庫是我縣第二大水庫,庫區景美魚肥,發展休閑漁業前景也十分廣闊。
一是加快水庫休閑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構建現代休閑漁業模式。以香磨山水庫、白楊木水庫兩庫為中心,依托風景區及休閑、餐飲、娛樂設施,采取人工增養殖。旅游與自然保護相結合,打造水庫生態綠色游,并結合水庫周邊地區的治庫堤林建設和環庫公路建設,建造庫區生態公園,實現旅游景點的綠化、香化、亮化、彩化,從而打造水清林秀、鳥語花香的庫區景觀和田園風光。
二是加快養殖基地漁業設施的更新改造。發展集水產養殖、水生觀賞植物種植、魚池周邊綠化美化及運動型游釣于一體的生態漁業。加大設施改造和建設力度,積極推廣無公害水產品生態養殖技術,并結合路景建設、水產品流通、從而形成一條新的沿河沿路漁業觀光帶。
三是加快游釣場所要素整合,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努力提高休閑漁業的附加值。要把餐飲業做大做強,規劃中的觀光休閑漁業場所,都要本著先急后緩、量力而行的原則,為垂釣者提供食宿方便,尤其在飲食方面,要鞏固水食文化,做出特色,立足木蘭,面向全市,走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