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春 130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以下簡稱《清潔生產促進法》),于2002年6 月29日由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于2003年1月1日施行。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決定》,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中國清潔生產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源頭預防、全過程控制的戰略已經融入到經濟發展綜合策略,必將對我國推進清潔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環境改善產生深遠影響。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現已成為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我國各省、市的清潔生產審核機構和清潔生產審核師的隊伍在不斷地發展壯大。
為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作,我國各省、市環境保護部門通常會對一些“雙超雙有”的企業進行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少則百余家,多則上千家。企業通過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十分明顯,并得到了相關專家的認可。
但是,通過“業內人士”我們了解到,目前有一些清潔生產審核機構把利潤指標當成“硬任務”,忽視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且以“保過”為名義,開展“價格戰”;以挪用、套用清潔生產審核材料方式“打短平快”。這種“粗放”的審核方式,不利于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一些清潔生產審核機構為了搶占市場,審核項目到手就突擊編寫技術報告。什么清潔生產審核程序,什么7個階段、35個步驟都變得無足輕重,造成清潔生產技術報告質量低劣,錯誤百出。
產生這種錯誤傾向的原因,展開來談,不外乎有以下兩點。其一是沒有正確處理好三效益的辯證關系,即沒有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濟效益必須以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前提條件,否則清潔生產審核必將喪失長遠的發展活力,盡管眼前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那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其二是在清潔生產審核體制上照搬工業系統的現成模式,用一個利潤指標承包,把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看成如同工廠生產的電冰箱、洗衣機一樣的“純粹的”產品。清潔生產審核機構的工資、福利、獎金以及基本建設資金等,幾乎都取決于清潔生產審核任務的完成及利潤的多少。清潔生產審核機構的利潤越多,獎金、福利、基本建設資金就可以越高越多;反之就越低越少,甚至連工資都難以維持。加之審核機構的“惡性競爭”及審核成本不斷上漲,導致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分配出現了嚴重的扭曲現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定,把清潔生產審核機構進一步推向市場,逐步由社會公益性型向技術咨詢型轉變;技術咨詢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又為清潔生產審核機構提供了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場所。適應市場,參與競爭,并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是要按經濟規律辦事,遵循“提高流通質量規律”,摒棄“粗放”的低級的、原始的經營方式。“精耕細作”,緊緊抓住出清潔生產審核的質量不放,清潔生產工作才能夠可持續發展。
提高清潔生產審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清潔生產方案的實施質量;另一方面是清潔生產審核技術報告的質量。
清潔生產工作的實效來自于清潔生產審核產生的清潔生產方案的實施,方案實施的好壞關系到清潔生產工作的成敗。企業對產生的清潔生產方案消極對待,應付了事就失去了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的意義。因此,應針對企業目前最想解決和急于解決的一些問題產生清潔生產審核方案,從而提高企業參與清潔生產審核的積極性,促進清潔生產方案的有效實施。避免造成企業將清潔生產方案束之高閣,使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某些清潔生產審核機構之間的專業分工被打破,“萬能審核師”,“超專業編寫技術報告”,使得清潔生產審核技術報告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技術報告中,不少差錯是屬于語言文學方面的,諸如錯字、用詞不當、句子不通、標點錯用、語言冗贅、層次不清等;還有不少差錯是屬于科學性的錯誤,諸如定理定律解釋錯誤及舉例錯誤、量綱錯誤、公式錯誤、計算錯誤等。當然,其中包括清潔生產審核師的責任心不強、校對不認真等多方面的原因。但試想一下,清潔生產審核師“閃電戰”,“超專業編寫技術報告”,又不請相關的行業專家,可想而知清潔生產審核報告怎么能達到技術要求?
清潔生產審核是一個特殊的產業,其產品是:針對被審核企業的實際,提出并實施“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具體工作,“又要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又要經濟效益”。 一些清潔生產審核機構在這方面已經總結出很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綜合起來看,他們都有如下的特點:
所謂群體意識,即領導和群眾齊抓共管,發揮兩個積極性,增強凝聚力。在對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時,他們通常會首先對企業的技術工藝、設備、過程控制、管理、員工、產品、廢棄物、原輔材料和能源的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細致地了解。同時依據企業近期的技改工作動向,在征求企業領導層的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該企業的機構設置及具體生產情況,同時考慮企業生產的行業特點,確定該企業清潔生產的審核重點,并制定清潔生產目標,產生清潔生產方案,通過方案的實施,使企業在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只有落后的領導,沒有落后的群眾。”這是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同志留給我們的一句至理名言。清潔生產審核質量滑坡,問題反映在質量上,根源卻是在“人”上。領導“向錢看”,又怎能達科學、公平地操作?在審核質量問題上,審核機構領導、清潔生產審核師都執行同等質量標準,其他人員以此輻射開去。在標準面前人人平等,出了問題、差錯,無論是誰都要照章赫然記錄在案;清潔生產審核工作不到位,技術報告質量不合格的都要照章進行處罰。逐漸逼出一個群體質量意識、鉆研業務的勁頭和精益求精的嚴謹作風,逼出一個你追我趕、競爭向上的新局面。
清潔生產審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作為清潔生產審核人員應嚴把技術質量關,并且把促進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能源相結合,使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真正得到有效實施。對促進我國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丹娜,白艷英,于秀玲.淺談對新修訂《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幾點認識[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37(6):14-17.
[2]馬紅芳,王玲杰.河南推行清潔生產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38(2):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