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淄博市環境保護局,淄博 255030;2. 山東師范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濟南 250014)
危險廢物污染已經被列為世界性的嚴重問題,同臭氧層的破壞、溫室效應、人口爆炸、能源危機一樣,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莫大的威脅[1,2]。作為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98年頒布以來,在我國危險廢物監督管理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8年6月6日,環境保護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修訂的《名錄》,并于2008年8月1日實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名錄》在實際應用管理中暴露出很多問題,亟需完善。
1990年3月,我國簽署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以下簡稱《巴塞爾公約》),隨后于1996年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體法》),在《巴塞爾公約》分類體系基礎上,1998年頒布了《名錄》。2004年12 月,修訂了《固體法》,此時《名錄》的規定與《固體法》關于危險廢物的定義相抵觸[3,4]。2008年6月6日國家對《名錄》進行了修訂,并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名錄》將危險廢物分為49大類,由廢物類別、行業來源、廢物代碼、危險廢物和危險特性五部分組成。“廢物類別”是按照《巴塞爾公約》劃定的類別進行的歸類;“行業來源”是某種危險廢物的產生源;“廢物代碼”是危險廢物的唯一代碼,為8位數字。其中,第1-3位為危險廢物產生行業代碼,第4-6位為廢物順序代碼,第7-8位為廢物類別代碼;“危險廢物”描述了危險廢物產生的工藝流程;“危險特性”是指腐蝕性(Corrosivity,C)、毒性(Toxicity,T)、易燃性(Ignitability,I)、反應性(Reactivity,R)和感染性(Infectivity,In)。
《名錄》對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包裝物、電子類等危險廢物,實施“豁免”制度,可以不按照危險廢物管理,但是,對化工、農藥、醫藥等產生危險廢物量大的行業未建立科學的“豁免”制度。一些廢物數量、含有的危險組分或濃度尚未達到需要嚴格管理的水平[5]而被嚴格管理。一些還可利用的危險廢物一旦符合名錄,就被嚴格管理,給監管帶來壓力的同時,還造成了資源浪費。例如我國產生量比較大的HW34廢酸和HW35廢堿類危險廢物,即使酸性或堿性比較弱,也要按照危險廢物嚴格管理;有些危險廢物仍有利用價值,還可作為企業的原料或輔助料繼續深加工,但常常因需申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使一些本可以再利用的危險廢物作為廢物最終處置了,造成了資源浪費,與固廢法“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相違背。
鑒別是危險廢物監督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目前國家認定的機構缺乏,且地域分布不平衡,難以滿足現狀需要。特別是《名錄》中帶有“*”標志的33種危險廢物,需要通過鑒定來確定危險廢物是否具有危險特性。但常常因鑒定時間長,費用高等原因,企業主動性不高,給監管帶來阻礙。
目前副產品和危險廢物的界定比較模糊,管理責任不清。部分企業為降低危險廢物處置成本,將危險廢物制定企業標準,到質檢部門備案后作為副產品銷售,規避環保部門監管,帶來了環境隱患。
例如苯酐殘渣,在實際管理中,有的根據危害成分歸為HW34廢酸,有時根據行業來源歸為HW11蒸餾殘渣;此外,當一種危險廢物同時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危害成分時,優先依據哪一種分類,同樣未明確。
《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明確指出“柵渣、化糞池和污水處理站污泥屬危險廢物,應按危險廢物進行處理和處置”,而《名錄》中未明確列出;HW46類900-037-46報廢的鎳催化劑中“報廢”可理解為失去活性可再生的,也可理解為不能再生需最終處置的。
對危險組分濃度低的危險廢物,根據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實行豁免制度。同時針對可再利用的危險廢物,采取寬嚴結合的管理機制,放寬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審批,嚴格監督管理,真正實現危險廢物資源化,減少資源浪費。
加強具有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建設,應在各省建立至少一個具有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優化鑒定機構的空間分布,縮短鑒定時間,降低鑒定費用,提高企業的主動性。
加強部委協作,強化管理措施。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出臺相關文件,明確副產品和危險廢物的界定以及相應的監管職責。強化監督管理,嚴控將危險廢物作為副產品任意銷售的行為,減少環境隱患。
優化《名錄》結構,特別是對于危害成分復雜的危險廢物,確定危險廢物分類優先原則,為危險廢物科學規范分類提供依據。
我國危險廢物類別繁多、性質復雜,而且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不斷涌現出新的類別,《名錄》應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及時補充和完善。并出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使用指南》等解釋性文件,對名錄進行細化和解釋,避免產生歧義,提高《名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段華波,王琪,黃啟飛,張麗穎.中國危險廢物名錄研究[J],四川環境,2005,(3):94-97.
[2]邵春巖,孫俊.危險廢物的法規管理現狀及初步分析[J].環境保護科學,2000,(5):1-3.
[3]黃鳳娟,柴春紅.《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在危險廢物管理中的存在的問題[J].北方環境,2013,(5):10-11.
[4]孫紹鋒,郝永利,許涓等.解析《國家危險廢物名錄》[J].中國環境管理,2013,(2):46-48.
[5]文同愛.關于清潔生產的法律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1997,(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