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翔,孔祥浩,劉周成,蔡祺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南京 2100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為全國“211”重點大學,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科學與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光榮使命,如何將本校的知識資產轉移和擴散到企業和社會其他領域,是學校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學校社會服務職能的實質所在。發揮自身優勢,注重服務成效,實現學校與地方發展的雙贏,以企業、產業、高校、政府“四輪驅動”為基本立足點,扎實推進學校特色學科服務地方重點產業機制建設。
依托江蘇省重點優勢產業,重點在裝備制造、電力電子、物聯網等特色學科領域,整合資源,加強對應學術梯隊建設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實現更好地為江蘇省重點優勢產業服務,引領產業科技發展。
學校立足國防軍工行業和江蘇省,在航空、航天、民航和地方重點發展的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可持續式發展。本校技術轉移中心工作人員從學校各學院篩選出技術應用性強、經濟轉換能力高的理工科重點學科,首批篩選35個學科,涉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多個產業領域,包含了140余個研究方向。篩選出的部分特色學科如表1所示。
要服務地方,必須先熟悉地方、研究地方,即:研究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關鍵問題;研究政府和企業關心的熱點問題;研究地方的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主導產業;研究涉及民生的重大問題等等。每年,本校相關人員前往全國各地進行產學研調研,參與產學研對接洽談會,熟悉各地產業情況,與各地政府、科技局建立長期聯系,并選派專職人員去科技鎮長團掛職,時刻追蹤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回饋學校。圍繞“江蘇省十二五產業規劃”,結合本校優勢學科情況,經過相關人員對各地調研摸底,對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產業情況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并編寫了《江蘇省產學研合作重點產業企業名錄》,按照“重點學科服務重點產業”的要求,主動謀劃與部分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的合作,主要情況如表2所示。
自身優勢與地方需求是高校與地方單位合作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這2個條件,并抓住合適的切入點,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社會服務才能立足并保持可持續發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以江蘇為基地,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物聯網和云計算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軟件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對內整合培育項目,提升成果成熟度,對外聯系合作,促成技術合作、平臺搭建和資本引入,加速優勢學科服務重點產業,并取得不菲的成效。
在節能環保領域,依托本校特色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校與江蘇樂科熱工程設備有限公司成立南航-樂科節能技術研究中心,雙方形成快速互動機制,互派技術人員到對方工作一定的時間周期,切實高效地解決各種問題。由本校技術轉移中心運作,學校相關技術團隊韓東主要負責的“機械蒸汽再壓縮技術”與該公司開展對接,已廣泛應用到化工、制藥、高濃含鹽廢水處理、低溫蒸發等多個領域,遍及江蘇、浙江、重慶、山東、河北等。
學校還圍繞江蘇省3D打印產業,在江蘇省科技廳、江蘇
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的組織下,依托本校材料學科及數控加工技術等學科,聯合南京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寶巖自動化有限公司、江蘇省數字化設計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江蘇分院、南京恒玉三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江陰市瑞康健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常州研究院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參與組辦“江蘇省三維打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針對3D打印軟件系統開發與工藝信息平臺構建、3D打印成套裝備研發、3D打印成形技術、3D打印專用輕合金粉體材料制備及工藝優化等技術開展技術攻關與產業化研究,共同申報省科技支撐計劃(工業)重點項目,為該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引領。通過對該重點項目的聯合攻關及產業化,江蘇省3D打印產業必將更上一臺階,引發新一代產業革命,進而為江蘇省生產制造的自動化提高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表1 南航特色學科服務特色領域情況

表2 江蘇省各地級市主要產業及相關企業
在學校的支持和相關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按照推動學校重點學科服務地方重點產業機制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2011-2013年期間,部分優勢學科服務江蘇重點產業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部分學校重點學科為江蘇各地市服務情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為一所理工科院校,在重點理工科學科服務地方產業方面取得不菲的成效,如何發掘學校人文學科服務地方的潛力將是下一步的工作。同時,如何塑造品牌,強化擴散,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一步要開展的主要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