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榮勝,趙 斌,徐 霞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蘇南京 210018)
鉈是一種高度分散的稀有重金屬元素,被廣泛應用于化工、電子、衛生、航天、高能物理和超導材料等行業[1,2,7]。但鉈是最毒的貴金屬元素之一,其毒性大于砷[1],在自然界中的豐度為8×10-7,克拉克值為0.48。多年的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工業生產以及地熱開發利用等,導致鉈造成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2]。由于高毒性,鉈已被中國列入優先控制污染物的有毒元素之一[2]。
地下水中鉈的含量一般很低,淡水中豐度為0.01-0.05 μg/L[2]。采用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3]和等離子體質譜法[4-6]測定鉈已被廣泛應用。但由于儀器昂貴,方法不易普及。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痕量鉈[7-12]仍是最為普及的方法之一。因地下水中的鉈含量甚微,富集法常被采用,以提高檢測方法的靈敏度。用飽和溴水處理水樣,活性炭靜態富集,使用PbCl2做基本改進劑[13-14],價格昂貴。用聚氨酯泡塑吸附富集[15],但沒有用其體改進劑,原子化溫度較高,降低了石墨管的使用壽命。本研究建立了以王水加H2O2處理,泡塑吸附,熱的去離子水解脫,以抗壞血酸為基體改進劑,帶平臺的石墨管原子化,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地下水中鉈的方法,簡單且成本低廉。
主要儀器設備:SOLAAR M6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鉈空心陰極燈、帶平臺的長壽命石墨管(ELC-Platfrom)、往返式振蕩器。光譜儀的工作條件如表1 所示。

表1 光譜儀工作條件
鉈標準溶液:用1mol/L HCl溶液逐級稀釋1g/L Tl的標準儲備液成1μg/L的Tl。
材料:HNO3(GR)、HCl(GR)、H2O2(AR)、FeCl3溶液(100g/L)、泡沫塑料每塊0.2g(稀硝酸浸泡,去離子水洗凈涼干)。
實驗用水:膜交換去離水(電阻率≥18MΩ·cm)。
1.3.1 樣品處理
準確移取200mL待測水樣于500mL干凈的錐形瓶中,加入1+1王水20mL,H2O210mL搖勻,置于小電爐上煮沸,冷卻后放入一塊泡沫塑料,加入FeCl3(100g/L)2mL,置于往返式振蕩器上振蕩1h,充分富集。取出泡沫塑料用自來水擠壓沖洗,再用去離子水沖洗擠干泡沫塑料2~3次,置于已準確加入5mL去離子水的10mL比色管中,用玻璃棒擠壓趕完泡沫塑料中的空氣,蓋上蓋子,再置于已經煮沸的沸水浴中解脫20min,趁熱取出泡沫塑料,冷卻后搖勻上機測定。
1.3.2 標準曲線的繪制
吸取 1μg/L Tl標準溶液 0、1、2、3、4、5mL 于 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搖勻,此溶液分別為 0、0.02、0.04、0.06、0.08、0.10μg/L的Tl,倒入進樣杯中,基體改進劑為200g/L的抗壞血酸,進樣量為標準曲線10μL,基體改進劑5μL,按設定的儀器條件測定系列標準溶液的吸光度。
水體中的Tl主要有1價和2價兩種價態,1價更為穩定。在酸性介質中3價的Tl3+可與Cl-形成[TlCl4]-絡離子,在接觸劑Fe3+存在下被泡沫塑料定量吸附,而Tl+不被吸附[16]。
實驗證明,在王水介質中H2O2可以將Tl+完全氧化至Tl3+,試驗表明王水介質的比例在5%-20%之間均能滿足要求,故試驗選擇5%的王水介質。泡塑的大小也進行了試驗,0.2g(約0.5cm×1cm×1cm)的泡塑夠穩定吸附[TlCl4]-。吸附時間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試驗證明30min后吸附量即可達到最大。為保證吸附效果,選擇吸附時間為1h。Fe3+溶液有助于提高泡沫塑料吸附[TlCl4]-的能力,試驗測得當Fe3+加入量達到40mg后吸附趨于完全,吸附回收率可達到100%,為保證實際樣品的吸附效率,選擇加入Fe3+的量為100 mg。分別試驗了 10、15、20、25、30 min 5個時間段的解脫效果(沸水浴中),15min就能解脫完全,試驗選擇了20min的解脫時間。
灰化和原子化溫度是石墨爐原子吸收法的重要參數,合理的灰化溫度可減少或消除在原子化階段的基體干擾。由實驗可知,灰化溫度在500-700℃吸光度達到最高峰,且背景干擾較少。本實驗選擇最佳灰化溫度600℃;原子化溫度1500-1800℃時吸光度趨于最大而且穩定,本實驗選擇原子化溫度為1600℃。
應用抗壞血酸做基體改進劑,可利用抗壞血酸在熱解階段產生的炭粒對Tl的吸附作用,克服Tl的揮發損失缺陷,提高原子化效率,改善測定的靈敏度。且抗壞血酸的成本低廉。
文章考察了地下水樣中共存的陽離子對測定Tl可能產生的影響,Ca2+、Na+、Mg2+、K+是可能存在的主要陽離子,在 0.1μg/L的 Tl溶液中加入的量分為各 100μg/L,Fe3+、Mn2+、Cu2+、Zn2+是地下水樣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微量元素,在0.1μg/L的Tl溶液中加入的量各為 50μg/L,而 Sr2+、Pb2+、Ni2+、Cr3+、Cd2+等則是地下水樣中可能存在的重要指標,在0.1μg/L的Tl溶液中各加入20μg/L,按試驗方法吸附、解脫、測定,結果表明上述量的共存離子不干擾Tl的測定。
按照本實驗擬定的方法對實際地下水樣中的Tl的含量進行測定,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測定值的相對標準偏差(RSD,n=6)為2.86%,加標回收率為94%-104%,由此證明方法準確可靠。
按照實驗方法,對全流程空白溶液測定12次,并計算測定值的標準偏差(S3),以3倍的標準偏差計算該方法的檢出限為0.003μg/L。

表2 精密度和準確度試驗
用王水和H2O2處理樣品,泡沫塑料吸附富集,熱去離子水解脫,抗壞血酸做基體改進劑,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地下水樣中的Tl,方法簡便,準確可靠,經濟環保,可以適用于其他水樣中Tl的痕量檢測。
[1]張紅英,陳永亭.鉈的環境污染與遷移轉化[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0(10):1-6.
[2]李德先,高振敏,朱永宣.環境介質中鉈的分布及其分析測試方法[J].地質通報,2002(10):682-688.
[3]方金東,劉銀鳳,鐵麗蕓,等.泡沫塑料吸附分離ICP-AES測定地質樣品中痕量鉈[J].地質實驗室,1995(5):259-261.
[4]張勤,劉亞軒,吳健玲.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直接同時測定地球化學樣品中鎵銦鉈[J].巖礦測試,2003(1):21-27.
[5]姚琳,王志偉.ICP-MS測定飲用水源中的鉬、鈷、鈹、銻、鎳、鋇、釩、鈦和鉈等 9 種特定項目[J].光譜實驗室,2011(4):1852-1855.
[6]曹蕾,徐霞君.ICP-MS法測定生活飲用水和地表水中的鉈元素[J].福建分析測試,2012(3):27-29.
[7]譚春華,湯志勇.鉈的原子吸收光譜分析進展[J].巖礦測試,2000(2):129-133.
[8]李海濤,馬冰潔.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水中的鉈[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1993(1):127-130.
[9]于洋,邵蕾.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生活飲用水中鉈[J].北方環境,2011(7):211-212.
[10]劉鶯,陳先毅,謝靈,等.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飲用水中鉈的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8):133-136.
[11]蔣輝云,郭霞,湯根平,等.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地表水中的鉈[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測,2013(1):44-46.
[12]齊劍英,李祥平,劉娟,等.環境水體中鉈的測定方法研究進展[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08(1):81-88.
[13]劉峰,秦樊鑫,胡繼偉,等.活性炭吸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環境水樣中痕量鉈[J].分析試驗室,2009(9):56-58.
[14]劉峰,秦樊鑫,胡繼偉,等.活性炭吸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土壤樣品中鉈[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1(3):333-335.
[15]孟亞軍,張克榮,鄭波,等.聚氨酯泡塑吸附-平臺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痕量鉈[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305-308.
[16]孫曉玲,胡瑞蓮,張勤,等.泡沫塑料吸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地質物料中痕量鉈[J].光譜實驗室,1997(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