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盼盼 趙俊霞
當下課堂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教師要經常反思和總結如何把課堂改革的新模式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打造高效課堂既是當代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廣大教師的主觀愿望。
課堂改革 減數分裂生物教學我們現在推行的課改模式是雙循環、四環節教學模式,目的是打造“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課堂,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練習必不可少。
一、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習效果影響很大。一位優秀的生說:“預習是合理的‘搶跑。一開始就‘搶跑領先,爭取了主動,當然容易取勝。”預習案要重視基礎,以學案為載體指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本,同時可以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作為預習檢測。我的思路是從復習有絲分裂入手,讓學生感悟減數分裂的新知識。預習目標訂為:(1)回顧有絲分裂知識,理解減數分裂過程。(2)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確定自己的疑點難點并做好標記。(3)感悟生命本質,實現自我價值。
二、課堂學習
1.展示目標、把握重難點
與預習目標不一樣,這是課堂學習的重點,對本節課要起到指導作用。我把目標簡單的概括為:(1)深刻理解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等核心概念(2)熟練掌握減數分裂各過程的特點
2.創設情境,巧妙導入
生物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我們可以巧妙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導入,也可以利用實驗導入,還可以利用教材的問題探討導入,等等。我利用了一幅漫畫,這幅漫畫上小烏鴉生氣的問媽媽:媽媽,你為什么把我生的這么丑,為什么沒有孔雀漂亮?媽媽很無奈的說:孩子這不是我的錯,這是遺傳惹的禍!引出了連接父母和子女的橋梁:生殖細胞,從而引出生殖細胞的產生方式——減數分裂。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為達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考慮了以下三點:(1)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就保證了每個人都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在參與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學會反復琢磨、體會,善于傾聽同學意見,不隨意打斷別人發言,提供學生發表不同見解的空間,以達到相互啟迪、幫助的功效,培養學生在小組內主動參與的勇氣,能體會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2)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問題不太復雜,比如精子形成過程中,細胞名稱,細胞數目的變化,這樣的問題,可通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決,但有的問題的復雜性水平較高,比如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減數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內染色體、DNA的變化曲線(2N=4),而這些問題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學生對這些問題可能會存在許多不同的認識,運用一般的方法難以奏效,這就需要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3)加強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上,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要等待,不要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教師不應該擔心學生討論會提出很多問題,怕“放”了又不能“收”,而應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導他們。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活潑、多樣,學生的合作探究是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的。同時我們還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生成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研讀教材,細致備課,在編制學案的時候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有思維含量,緊扣教學目標。(4)給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第一次展示是讓各組學生把黑板上減數分裂過程圖補充完整,并讓學科班長給大家點評。第二次展示是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染色體模型展示減數分裂幾個重要時期圖,并說出特征,學生展示完畢后,師做出點撥。利用自編三句半“前期先聯會,中期再排隊,后期才分飛,智慧!”充分展示細胞的智慧,讓學生高屋建瓴的感受到生命的神奇。隨后,及時做題鞏固提升。
4.精講點撥,有效訓練
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學生仍然迷茫困惑時,老師的精確的講解和點撥就會使學生感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印象也格外深刻。教師的點撥要適時到位,語言要簡潔精煉、形象生動,給學生留有消化的空間。教師要把握好點撥的時機、點撥的方法、點撥的力度與點撥的標準。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適時引導學生突破學生自學不會、探究不出的疑難問題。同時要注意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如發揮板書、板圖、板畫在教學中的應有作用等,本節課我采用了貼圖的方式把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各時期圖像作了比較,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三、課后鞏固
我們都知道學習上的遺忘規律,所以課后一定要給學生留有復習鞏固的時間。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這節課我篩選了12道題作為課后訓練,完成大約需要十五分鐘。
這節課結束以后,無論學生還是同事對本節課的評價都不錯,我想這應該是一節貫徹了新課程理念的比較成功的課。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體會和感受,踐行課堂改革,打造高效課堂既是當代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廣大教師的主觀愿望。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等方面工作的改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只要我們心中時刻把握住“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我們一定能在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走出一片廣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