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摘 要】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啟發式教學有兩大淵源:一是東方中國孔子的“啟發式教學”;二是西方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兩位先哲的教學方式形成了啟發式教學的典型范式。而這種啟發式教學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啟發式 高中語文 淵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9
有位教育界人士是這樣描述我國現行教育模式的:“家長們送孩子上學就像是‘趕鴨子,交給學校就沒事了;老師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孩子上課就像是‘填鴨子,灌輸完也就沒事了;而學校為了檢查老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給每一位老師和學生排隊,于是就要‘烤(考)鴨子;最后學生們就都成了‘板鴨子。”是的,我們不能否認,素質教育雖然在我國已經推行多年了,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而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呢?首先,在于對“素質教育”本身缺乏正確的認識;其次,在比較了“素質”和“考分”之后無可奈何地選擇了后者。但是,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啟迪,面對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性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該怎樣應用好這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這里,我就來談一下師生在教學以及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應用好啟發式教學這一重要的教學方式。
首先,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
首先,教師必須把自己放在初學者的角度來安排自己的授課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能夠駕馭教學過程的高手,使用學生的眼光來解讀教科書的。”一個好的教學結構是把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結合起來考慮而后形成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初學者的角度來安排教學,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困難程度。
其次,教師站在初學者的角度來安排教學,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不懂得變通。因為教材的順序主要是按照學科自身邏輯順序進行編排的,它與初學者探索知識的順序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師結合初學者的特點采用新穎的編排體系,運用多種方法,把知識傳授給他們。
2.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孔子曾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提出適時適度的啟發主張,其目的就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其智慧、能力的發展。同時,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強調教育應是由內而外的,是將學生心靈中的智慧不斷引出,發展的過程,而不是由外而內的,不是注入、訓練、鑄造的過程。
高中,雖然面對高考的壓力,但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只是去機械式的去讓學生識記字音、字形、古詩文作者的風格等。授以魚不如授以漁,我們應該教會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我們應該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任何一門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許多門知識相聯系的。教師要向學生傳授高中語文知識,必須先掌握與高中語文知識相關聯的其他若干知識。例如,我們在教給學生去鑒賞一首古詩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先去了解這首詩創作的歷史背景,這就聯系到了歷史、政治等。因此,教師要想靈活的應用啟發式教學,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
其次,“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效結合,離開其中的哪一方面也是不行的。所以,作為一名高中學生,要積極地配合教師實施好啟發式教學。
1.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實踐證明,興趣對學習成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覺得高中語文學習不再只是枯燥、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享受,既可領略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又能學會學習的方法,養成自覺運用語文的習慣。養成了這種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才能夠跟的上老師的啟發誘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啟發式教學的最大特點在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就是讓“主體”發揮最大的效應。大家知道,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學生與其所學知識之間的矛盾,即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啟發式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減輕這一矛盾。
2.樹立“自力”意識,積累知識,增長才干。
“自力”的要求是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意思是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能憑自己的能力讀書作文,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每個人由于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而教師不可能完全把握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所以,學生應該對自己的性格、需求等清醒的認識,減少自己在學習時對老師的依賴性,變被動為主動,變死記硬背為重新思考,變無所事事為想方設法,變苦學為樂學。
啟發式教學只是一種手段,激發興趣,提高效率,培養“自力”。最終的關鍵是為了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更強的能力,增長學生更大的才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博覽群書,不要只是局限在書本上的內容,但在看書的時候要學會思考,走馬觀花式閱讀收效甚微。學生只有不斷地的提升自己、豐富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才能配合老師,將啟發式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
啟發式教學源遠流長,早期的啟發式教學單純指的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式或技巧,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發展,其內涵得到了不斷的充實與擴展,現代教學論認為,啟發式教學是以活躍學生思維為標志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在素質教育推行的今天,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重新賦予啟發式教學新的活力與內容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主旋律。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概括地講,啟發式教學的本質特點是激發和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