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陽 孔維勝
(河南省特種設備安全檢測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8)
某機械制造廠,一臺額定起重量為3t的通用橋式起重機,在吊運一張重約2.8噸、長度約12米的鋼板時,由于生產場的起吊空間不夠和被吊物體重心不穩的原因,造成被吊物在起升后發生歪拉斜吊以及吊運物體時物體晃動,此時起升物體鋼絲繩突然斷裂,將一名在起重機械附近作業的工人砸傷,導致整個車間停產48小時,直接經濟損失數十萬元。
該通用橋式起重機額定起重量為3t,起升高度為8m,起重機跨度為16.5m,工作級別為A5,制造日期為2005年。事故現場發現斷口距離吊鉤大約3米處,起吊鋼板規格為12*2480*12000,重約2.8t。事故現場發現該起重機運行機構陳舊,部分螺栓松動,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
鋼絲繩是其中機械的重要零件之一,它具有強度高、撓性好、自重輕、運行平穩、極少突然斷裂等優點,因而廣泛應用與起重機的起升機構、變幅機構、牽引機構,也可用于旋轉機構。它還用于捆綁物體的司索繩、桅桿起重機的張緊繩、纜索起重機和架重空道的承載索等。
鋼絲繩常見的報廢原因有繩端斷絲、斷絲的局部聚集、斷絲的增加率、繩股斷裂、由于繩芯損壞而引起的繩徑減小、彈性減小、外部及內部磨、外部及內部腐蝕和變形。
經過對斷裂鋼絲繩的斷口電鏡掃描分析,鋼絲繩不存在制造上的缺陷。再對鋼絲繩進行的斷絲進行金相檢查,結合使用維修記錄情況發現:起重機作業時,由于生產場地的高度限制和作業條件的要求,經常出現被吊物擺動或晃動狀況,造成了起重鋼絲繩隨被吊物一起擺動,當這種擺動超過鋼絲繩與起重機的正常間隙時,就會產生鋼絲繩與起重機械的摩擦或碰撞,導致鋼絲繩的磨損。
鋼絲繩斷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鋼絲繩在鋼絲斷裂數量超過規定極限值的情況下繼續使用,造成剩余鋼絲強度不能支撐起重機吊臂及被吊重物的重量,最終導致鋼絲繩瞬間過載斷裂。說明鋼絲繩在使用時已經有部分鋼絲斷裂,沒有及時更換。從事故作業現場看,起重機使用頻繁且維護保養不到位,所以會造成鋼絲繩在使用過程中有斷絲情況產生。
企業在起重機鋼絲繩在事發前的一段時間內,起重機出現起重鋼絲繩頻頻斷絲癥狀,在三個月內更換了二次鋼絲繩,這種不正?,F象,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找到鋼絲繩斷絲的根本原因,直至事故發生。
綜上分析:鋼絲繩磨損,部分鋼絲斷裂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企業無安全意識,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技術知識的教育,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是這起事故的次要原因。同時,企業無安全意識,起重機械沒有經過有關部門安全技術檢驗,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技術知識的教育,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是這起事故的次要原因。
當今起重機械在各個生產領域中廣泛使用,其除了能提高生產效率,并且還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對生產產品自動化和快速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各個生產企業在起重機械使用、管理和維護等諸多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導致起重機械在生產作業時事故頻發,對生產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為了搞好起重機械事故的預防及安全管理工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做好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
5.1 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制定符合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標準 《起重機吊運指揮信號》(GB5082—85)的規定,使用全國統一的起重機械吊運指揮信號。對在用起重機械進行安全大檢查,對于維保不規范的起重機械限期整改;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起重機械暫停使用,及時整改維修,直至達到使用標準;嚴格杜絕存在僥幸心理,杜絕一切致使起重機械帶病作業的人為因素發生。
5.2 起重機械在工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經驗,指揮不當,捆綁不牢,考慮不周,或者設備本身有故障,帶病工作,或者作業人員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規范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甚至出現人身傷亡。因此應該定期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
5.3 吊裝作業時要遵守起重機械吊裝作業“十不吊”。起重機械吊裝作業“十不吊”規定的內容是起重機械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安全操作規程?!笆坏酢敝饕校海?)超載或被吊重量不明時不吊;(2)指揮信號不明確時不吊;(3)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動時不吊;(4)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時不吊;(5)起重機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如制動器及安全裝置失靈、吊鉤螺母防松裝置損壞,鋼絲繩損傷達到報廢標準時不吊;(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時不吊;(7)外拉斜吊重物時不吊;(8)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和指揮信號時不吊;(9)重物棱角處與捆綁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時不吊;(10)鋼(鐵)水包裝得太滿時不吊。
本文通過對某制造企業一臺通用橋式起重機鋼絲繩斷裂事故進行分析,提出了起重機械事故的預防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1]TSGZ0006-2009,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導則[S].
[2]GB5082—85,起重機吊運指揮信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