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云,陸 寧,谷玉紅
(石河子市衛生學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中職護生護理職業能力需求分析報告
劉愛云,陸 寧,谷玉紅
(石河子市衛生學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分析中職護生護理職業能力需求,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高素質護理人才。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以座談和開放式訪談法,對我市及烏魯木齊市5家醫院護理人員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基本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研,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依據。
中職護生;護理職業能力;職業素質
2011年10月,我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二批立項建設學校。按照示范校建設計劃,為使我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我校護理教研室于2013年1月23—25日,對我市及烏魯木齊市5家三級甲等、二級甲等及一級甲等醫院進行調研,著重了解各醫院對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能力、素質、基本知識等方面的要求及我校實習生、畢業生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我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重構課程體系,改進實驗、實訓等教學環節,實現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護理工作對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高素質護理人才。
對我市與烏魯木齊市5家三級甲等、二級甲等及一級甲等醫院工作5年以上的護理人員,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以座談和開放式訪談,就其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基本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
2.1 一般資料
發放問卷200份,現場收回200份,有效問卷190份,有效回收率為95.0%,5家醫院護理人員基本資料見表1。
2.2 非常重要的護士職業能力前10位排序(見表2)

表1 5家醫院護理人員基本資料

表2 非常重要的護士職業能力前10位排序
2.3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職業素質較好的前5位排序(見表3)

表3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職業素質較好的前5位排序
2.4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職業素質一般的前5位排序(見表4)

表4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職業素質一般的前5位排序
2.5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知識掌握情況一般的前5位排序(見表5)

表5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知識掌握情況一般的前5位排序
本次調研的5家醫院中三級甲等醫院護理人員124人,占65.3%,二級甲等醫院51人,占26.8%,一級甲等醫院15人,占7.9%;漢族護理人員占83.2%;女性的比例高達99.5%;大專學歷者占50.5%;護理部主任5人,護理部干事5人,護士長41人,臨床護士139人。
3.1 不斷提高辦學層次
調研結果表明,醫院護理人員年齡在 20~39歲的占73.2%,40歲及以上的占26.8%。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和各種先進儀器設備的層出不窮,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快速接受新事物和繼續學習的能力。而護理人員的臨床實際工作又要求其精力充沛、身體健康、社會負擔輕,適應倒班工作等,所以臨床護理崗位要求護理人員年輕化已成為一種趨勢。此外,學歷為大專及本科的護理人員占91.0%,而中專學歷者僅占6.3%。特別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學歷及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要不斷提高辦學層次,以適應現代化醫院的需求。
3.2 加強職業能力培養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一門或若干門相近職業所必備的本領,從能力的組成元素上來講,職業能力包括有關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1]。隨著醫學理論和模式的改變以及人們健康意識與要求的提高,護理職業崗位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對護理人員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護理人員職業能力由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核心能力構成。本調研結果顯示,對急危重癥病人應急處理和配合搶救的能力、溝通能力、規范的無菌技術操作能力排在了前3位(見表2)。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結構趨向老齡化,急危重癥病人迅速增多,所以必須強化護理人員急救意識,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因此,加強急救護理技術課程教學是培養護生護理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溝通能力是護士在護患溝通情境中體現出來的溝通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整合,是建立治療性護患關系所必須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患溝通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對高年資護理人員的訪談中得知,多數病人認為實習護生因專業知識缺乏、操作技術不熟練,對其缺乏信任,給實習護生與病人的溝通造成了一定障礙。因此,學校要增加與護理職業素養相關的語言課程,結合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能力,循序漸進地開展職業語言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護患溝通能力。
3.3 結合護理職業崗位進行課程設置
本次調研結果表明,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基本職業素質表現較好的是儀容儀表、文明用語和身體狀況;表現一般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這充分說明培養基本職業素質對現代護理實踐和護理人員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中職護生在學習習慣、評判性思維、創新意識方面與現代護理教育培養目標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應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方法,利用項目導向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鼓勵與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激發其興趣,開拓其創新思維,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次調研還發現,中職護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般,特別是基礎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職護生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薄弱。在發達國家,護理課程中臨床課程、人文課程和社會課程各占1/3[2],而我國多數院校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重視醫學課程輕視人文課程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加強護生人文知識及臨床醫學、預防與健康促進知識的教育,增設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
通過本次調研,明確了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需具備的職業能力、知識與素質,我校將依據職業能力分析結果,形成“四結合、二強化、一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
[1]湛獻能.護理職業能力評價的探討[J].現代臨床護理,2009,8(2):61-63.
[2]高紅新.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改革思路[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8):86.
G526.5
A
1671-1246(2014)13-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