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兆偉,蘇延峰,石志豪
患者,女,產后 10+h,足月,胎位不正,難產,鄉衛生院接生,出生后哭鬧不止,右上肢活動受限,產后8 h轉入筆者所在醫院急診室。查體:一般狀況尚好,心肺腹無異常,脊柱無畸形,左上肢及雙下肢自主活動靈活,右手能主動小范圍伸屈活動,但右肩、肘關節不動,右肩部腫脹,方肩,肩峰下空虛,被動活動肩關節呈彈性固定,哭鬧加重,腋下觸及肱骨頭,Dugas征(搭肩試驗)陽性,因右手能主動活動,排除臂叢神經損傷,初步診斷外傷性肩關節脫位,建議X線拍片進一步確診,同時排除骨折,家長擔心射線對患者有傷害,拒絕拍片。給予手法復位,將患者移至治療臺取仰臥位,助手固定患者傷肩,術者立于患者右側,左手握住患者前臂,在肘關節伸直位下順著患肢彈性固定的縱軸方向緩慢適當用力牽引,同時將患肢上舉外展,術者右手拇指確認肱骨頭的位置后輕輕上推,左手緩慢平穩內收患者右上臂,使整個上臂緊貼胸壁,感覺到肱骨頭滑入肩關節盂內的聲音,并且肩上有移動感,被動活動肩關節良好,肩關節彈性固定消失,Dugas征陰性,證實手法復位成功,將患者右手搭于對側肩部,肘部貼于胸壁后三角巾固定,留院觀察1 d患肢無異常,返回,2周后解除固定,后期隨訪患者右上肢活動正常。
對于成年人,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結構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松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對于新生兒,新生兒期肩關節外傷性脫位幾乎不發生,新生兒肩關節脫位常發生在經陰道分娩過程中,因胎位不正或分娩中助產方式不當,使用牽、拉、拽等動作所致。本文患者肩關節脫位考慮因生產過程中胎位不正,接生人員操作不規范、動作粗暴所致。先天性肩關節脫位,關節盂或肱骨頭發育不良,脫位多在胎內已經形成,極其少見,查閱文獻僅有少數個案報道。兩種脫位的鑒別,患者出生后,患側肩關節有無腫脹及壓疼,患側肩關節被動活動時患者有無哭鬧等,這些檢查都有利于排除產傷引起的肩關節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