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杰
(貴州電網公司 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逐步完善,社會各界對電力的需求數量越來越高,為了保證電網調度的有效性,提高其運行速度和運行水平,實現自動化管理,就一定要將云計算系統應用到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另外,云計算與支持系統的建立,還能夠保證信息獲取的及時有效性,實現精細化管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電網的駕馭能力,保證電力資源的合理配置,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要想保證云計算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的順利應用,首先就要明確什么是云計算及其他的平臺特征。云計算主要是指IT 設備、軟件或者其他網上服務獲取的方式是通過網絡獲得的。它能夠擴大IT 軟件和硬件的應用環境,轉變產品的運用辦法,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并達到動態分配效果。其平臺特征如下:第一,用戶看到的計算資源是公開的,無需對信息資源進行定位,也不需要了解其性能和故障,這主要是由于云計算能夠實現對不同信息的統一管理,有利于用戶準確掌握數據;第二,用戶不必關注運算的具體步驟,云計算能夠對數據進行智能整合,確保在動態下獲得準確數據,保證優化使用和彈性變化;第三,云計算為用戶提供了集成和便利的信息資源獲得辦法,設有人機交互接口,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和通用。
由于云計算屬于安全校核類計算,所以在支持系統中要對靜態安全校核、數據分析、裕度穩定等數據進行評估。由于分布式計算要在計算平臺的支撐下進行分析,所以其計算數量巨大,電網調度人員一定要設置較多的服務器進行支持。另外,要運用虛擬手段保證各地區的服務器資源合理調度,從而確保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實現云計算平臺的資源管理能力。
要保證云計算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的順利應用,對內部系統進行服務封裝,就一定要采用SOA 架構模式進行系統設計。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總線(數據、信息)來確保基于SOA 應用下的各系統之間的協同靈活構建。為了實現云計算的應用,要保證網絡、計算等功能以單個或多個的形式向用戶進行傳送,從而實現云計算與智能電網調度技術的聯合使用。
云計算技術應用到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最主要的特點就在于能夠實現海量數據的計算,對超大數據信息進行可靠傳送和安全運輸。所以,在技術應用過程中,一定要對電能的輸送、發送、變化進行科學合理的調度,掌握好網絡上各零部件之間的數據情況,對眾多組件之間的流向和順序進行有效控制,使支撐系統基礎平臺的關鍵設計點實現轉換,保證其可信度和高速性。
云計算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技術應用是以存儲為前提的,而且設備中的儲存時間也相對較長,為了避免因人為破壞而產生數據丟失,就要實現對數據的長時間保護,使用精良的存儲設備,這樣即使遇到了危害,也可以利用電網模型、實時數據采集等措施進行恢復。所以,掌握好電網的承載能力和運行情況,能夠利用支持系統進行仿真模擬,將危險遏制在起步階段。
云計算技術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的應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涉及的內容有很多,一定要對其進行慎重考慮。
第一,考慮因素。在建設利用過程中要立足長遠,保證新系統能夠符合未來5年的發展要求,并采用虛擬化集成方式進行合理應用,對設備進行及時的維修,實現平滑升級。
第二,整合的虛擬化。云計算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的應用,要基于虛擬化技術在網絡層的應用來進行,通過SAN(存儲區域網)方式確保技術實現。它不占用主機空間,能夠實現主機和存儲設備的異構,實現不同設備數據的統一管理,并提高擴展性,實現統一管理。
第三,數據和服務總線。分布式底層基礎平臺是云計算存儲技術能夠順利應用的關鍵因素,它能夠減少網絡的復雜程度,保證業務系統的安全性。但是,為了保證系統應用的多樣性,還是要對設備中的服務總線進行合理配置,保證連接方式的點對點、一對多、多對點形式。與此同時,還要加入信息排序、同步等機制到數據服務總線中去,從而避免單點失效后設備的無法運行,保證系統的可用性。
總而言之,云計算技術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的應用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所涉及的技術眾多,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也很大。但是,由于該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系統核心平臺中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和計算問題,并發揮協同功效,對系統進行合理配置。所以保證其技術的應用就成為了電網調度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數據的處理能力,保證電網的快速有效運行。
[1]陳小潮.云計算在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華東電力,2010,06:800-804:148-37.
[2]張濤,吳瑜暉,孫玉婷.陜西地區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實現方案的研究[J].陜西電力,2010,10:41-44:2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