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牛
(山東銀光民爆器材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3400)
礦業開發所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鄉鎮集體的礦山企業與個體的礦山企業。由于鄉鎮與個體礦業只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環保意識落后、開采技術落后,在開采中不采取任何的環境防治措施,以致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極其嚴重。因此,礦山開采規模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地表植被的破壞。礦山的開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地下的,一種是露天的。地下礦業的開采對地質結構產生惡劣的破壞,地下開采把礦物采出后,上覆巖層就會失去支撐力,巖體內部受力不平衡,從而導致礦產上覆蓋的巖層發生變形、位移,直至破壞。露天礦業的開采則是剝離和挖損土地為主,這就明顯地改變了地表景觀。礦山開采一般都是有植被覆蓋的,如草地、森林等自然植被。但是開采后,對地表的破壞有砍伐森林、毀壞土地用途性質、破壞山體、廢石和堆置垃圾,這就嚴重地破壞了自然景觀[1]。
1.2 土地資源的破壞。全國累積因礦業壓占的土地面積達600 萬公頃,森林面積的破壞達110 萬公頃,草地面積的破壞達30 萬公頃,導致土地的荒漠化。露天采礦需要挖損大量的土地,井下開采礦業又會導致大面積地面下沉或者是塌陷,這些人為的破壞又會引發二次災害,比如地表變形、水土流失、土壤侵蝕等。所以礦山露天開采會剝離地表,井下的開采挖掘出來的廢石等,開挖產生的各種廢渣、尾礦、廢石的堆積、堆置都是對礦區土地破壞的兇手。
1.3 水資源的破壞。礦山的開采直接關系到水資源,其中就包括了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地表水資源的影響有改變河道與水文、影響生活取水和污染水質等。地下水的污染則是會疏干地下水位,破壞水的分布結構,造成供水困難等問題。由于礦業開發和礦區城鎮的興起可能將大量的水資源由農業用水轉化為工業和城市用水的使用,或因過量的地下水開采造成更大范圍的生態壞境影響。
1.4 其他的污染。礦山采礦引起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農村的集體開采和私企業的開采。礦產本身污染就有尾礦、礦渣固體物、土地剝離物、礦坑與選礦廢水污染、掘進、爆破和交通污染,最嚴重的是會造成河流生物的物種絕跡和動物植被的絕跡[2]。
2.1 能夠改善土壤基質
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土地退化是較為嚴重的因素之一。土地退化就是改變了土壤因子變化,廢棄地土壤理化性質破壞和養分的丟失,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質增加。地面上堆積的含毒、有害成分的礦石在經受雨淋或者地表水的作用下,通過某種渠道進入了生活用水中是一種惡性的污染。礦山開采規模化能有效避免開采中對土壤亂堆置的問題。
2.2 對植被的保護
規模化能夠有效地保護好植被,最大限度地控制對植被的破壞。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在不斷減少,城市用地的緊張已經把目光移向了農業用地和新場地的開發,這就說明我國植被的保護應逐漸重視起來。礦業的不合理開采必然會對植被造成破壞,如開闊場地砍伐森林,地表露天采礦鏟除植被等。礦山規模化此時就顯得極為重要。
2.3 礦山開采的合法性
礦產資源遍布全國,由于礦產資源的分布廣泛、不集中,這就對礦產資源的合理管理帶來難度。國營企業下的礦產資源開發是比較科學合理的開采,但是一些以村集或者私人為單位的黑礦業正在啃食我國的礦產資源,黑礦戶的存在對礦業無疑是糟蹋。第一是開采設備落后,設備的落后在礦業的開采中是對資源的浪費;第二是礦業作業人員的安全得不到保證,黑礦戶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極為不重視,安全措施比較落后,甚至是沒有安全設備;第三是惡性循環的競爭,我國是個能源緊缺的國家,現在工業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在不斷擴大,礦產資源得不到統一合理的利用,不合法的資源開采是對經濟的損失;第四是善后工作,善后工作是礦產資源開采完之后對礦產地的尾礦管理,開采完對礦地直接不管不問,很容易誘發二次人為的災害[3]。
2.4 礦資源的合理開采
開采的規模化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礦產資源,我國每天對資源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礦山開采規模化能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礦產資源。能源問題已經不僅是我國所面臨的巨大難題,更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一個難題。
我國社會發展的腳步在不斷加快,對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解決能源的充分利用與能源再利用的難題迫在眉睫。礦山開采規模化對于資源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在礦山開采規模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資源開采將達到更高的層次,這將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1]朱建新,李肖鋒,鄧華梅.我國礦山環境治理的必要性及應對策略[J].中國礦業,2011.4(8).
[2]呂迎春,礦山開采對三工河水質水量的影響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