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彩峰 張東升
(新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河南 新密 452370)
隨著全球范圍內城市化比率的不斷攀升以及大量資源、能源的快速消耗, 人們對世界環境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投入了較為廣泛的關注,而集高密度、多功能混合、全方位公交導向為一體的緊湊城市理論(compact city)的提出為解決生態環境惡化、 城市形態劣性發展以及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有效策略和實施途徑。 緊湊城市理論對于解決城市郊區蔓延和“邊緣城市”無效性問題以及全國城市化人口快速增長等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法,因此,借鑒緊湊城市理論來對我國城市進行指導建設,對于實現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緩解資源匱乏與環境基礎設施滯后等現狀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歐共體(CE)首先倡導構建了緊湊城市理論發展模式,并在以積極遏制城市過度蔓延、保護郊區土地利用空間、減少資源能耗為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在世界范圍內積極開展來, 有利于人們創造多樣化和趣味性融為一體的城市化生活。然而,緊湊城市理論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與建設中存在著一些缺陷, 對于高密度城市形態可能導致的交通擁堵問題以及生活成本問題缺乏必要的落實研究,盡管緊湊城市理論存在著一定的爭議,但其本質內涵和具體特征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認可, 具體表現為以下內容:(1)城市開發的高密度性。 緊湊城市理論在規模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對城市的現有土地進行高密度規劃與開發, 可以有效遏制城市郊區化蔓延,從而起到保護郊區綠地、農村土地的作用。 另外, 這種理論還能夠科學合理地縮短人們的出行交通距離,通過對汽車的限制來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廢氣的排放。 而人們通過高密度城市能夠在有限空間內進行更多城市活動, 為公共服務設施的全面覆蓋提供了有利條件。 (2)土地利用的混合性。 緊湊城市理論提倡采用混合布局的方式來建設城市,將城市的居住用地和工作用地、 休閑娛樂場所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有效利用起來,不僅可以降低對于交通工具的依賴程度,并且還能夠起到節約時間、減少能源浪費的作用,對于構建和諧、良好的城市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3)公共交通的優先發展性。 緊湊城市理論強調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性, 可以避免因過度依賴小汽車出行而帶來較多的尾氣排放, 對于完善和優化綠色城市交通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制約因素,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一些沿海地區的人口基數逐年攀升, 對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造成了嚴重威脅。根據相關資料數據顯示,我國一類適宜居住用地僅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9%, 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土地占有率遠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水平。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上升到了130m2,遠高于發達國家的83m2,全國范圍內城市用地面積的不斷攀升使得郊區大量土地資源逐日減少, 導致城市發展模式朝著粗放型發展, 對郊區的自然土地資源消耗造成了重要影響,從根本上加劇了能源的供需矛盾。
我國現藏有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重要戰略資源正面臨著緊張局勢,呈現出了嚴峻的供需矛盾形勢,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國現有汽車數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呈現出了劇增趨勢,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汽車數量會增加到1.54 億輛,更加影響了城市化的進程,加劇了戰略資源的緊張狀況,造成了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使得城市環境更加惡化。
采用高密度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的土地資源緊張局勢,提高城市用地的使用率,有利于城市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構建多元化發展城市,對于開展多功能的社會活動、提高各級城市交通樞紐的容積率、改善周邊環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且還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
在利用城市土地推動城市化進程過程中,要盡量采取具有綜合開發功能、集多樣化需求為一體的城市空間開發模式,有利于構建和諧多樣的社會氛圍, 還能夠有效緩解城市擁堵的交通壓力與資源緊張局勢。
私人汽車推廣使用數量不斷提升,給我國的能源局勢造成了重大威脅,使得資源能耗不斷加劇,同時又加劇了城市郊區化程度,以及城市人口密度的下降。 因此,應該推行TOD 城市開發模式, 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從而有效減少我國機動車輛尾氣污染物的排放,緩解城市能源緊張局勢。
[1]彭暉.緊湊城市的再思考——緊湊城市在我國應用中應當關注的問題[J].國際城市規劃,2011(05).
[2]高晨華.淺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形態[J].科學之友(B 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