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河北省唐山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
圖書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圖書館面向市場經濟或圖書館由市場來調節,它們之間的涵義不相同。圖書館必須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條客觀規律。 圖書館適應市場經濟的主要涵義是圖書館要與市場經濟體制相一致,以求得協調發展,雙向啟動。 圖書館面向市場經濟其本質是圖書館要以市場為導向,應用市場的運行手段。 這里所指的圖書館概念,是全稱的總體概念,包括各級各類圖書館,應當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面向市場經濟,由市場來調節的只是圖書館的局部。 例如,高校圖書館中的聯機情報檢索、信息咨詢、文獻復制等;公共圖書館的外文翻譯、編輯檢索期刊、音像服務等。 至于公益性圖書借閱、文獻查詢不能面向市場經濟和市場調節,但也應當主動地適應市場經濟體制。
知識經濟時代具有四個特征:①對生產要素起決定作用的不是資本, 而是信息知識; ②價值的增長不再單純依靠體力勞動,而是知識;③人們注意和關心的不是過去和現在,而是未來;④信息社會是知識密集社會[1]。 當今,智力資本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有知識的人成為社會的主流。知識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個公司競爭的決定因素。 知識對社會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而人是社會的主體,歸根結底,知識對人是第一重要的。 圖書館部分面向市場經濟是圖書館求生存求發展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體制將取代計劃經濟體制,這就從根基上改變了圖書館資源配置的基礎。 計劃經濟體制的那種脫離市場需求,統包、統管、統配制度將取消。過去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消失了。 況且,中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財政資金始終是緊張的,對圖書館事業的撥款是不可能滿足實際需要的。 可見,不論從體制變化的要求看,還是從國家經濟實力來看,圖書館要生存要發展,只有面向市場經濟。 所以信息知識的檢索技能與計算機應用技術一樣都是現代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不可或缺的技能。
面向市場經濟就要有商品。 市場是商品交換活動的場所,是商品交換的總體反映。 圖書館要面向市場經濟,只有具備自己的商品才有實際意義。 圖書館有自己的商品嗎?有。 自從現代化設備如計算機、復印機、縮微機、速錄機、音像設備等進入圖書館,科技、人文和翻譯等人才加入圖書館,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的文獻出版等等,標志著圖書館就不再是傳統的藏書館,已經萌發了文化市場的幼芽[2]。圖書館的文獻信息產品不是簡單的文獻信息,而是經過館員的加工、整理、轉化,生產出來的新文獻或文化品。這些成果,在計劃經濟的范疇中視為勞動產品、勞動成果。然而在市場經濟的范疇中,它們不僅是勞動產品,由于它們通過館員的勞動使原有的文獻或文化品增值,創造出新價值。 同時它們可以滿足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需要, 又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 這些新文獻或文化品只要被需要者認可,并進行交換,這種交換是等價的,交換成功,他們就轉化為商品。 這類商品圖書館有一大批,與需要者相互交換也是經常的、大量的。 所以,圖書館面向市場經濟,發展商品是完全可行的[3]。
市場經濟需要的是經營者。 市場經濟迫使商品所有者不僅是一個生產者、服務者、管理者,更主要的應該是一個經營者。 在商品交換中,由于受市場機制各種因素的影響,價格、供求情況是經常變化的,只會管理、服務,不會經營,在市場經濟中是不能立足的,是要被淘汰的。 商品的價值只有在交換中才能被承認,使商品的個別價值轉化成為社會價值, 而這是管理者駕馭不了的,只有經營者熟悉行情,掌握供求變化規律,抓住時機把產品推銷出去,才能實現商品價值,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圖書館面向市場經濟,也必須如此,需要有精明的經營者,把服務和經營結合起來,不但講社會效益,還要講經濟效益。 文化部、財政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出的 《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的暫行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圖書館必須逐步實現由單純的服務型過渡到經營服務型。 這無疑為圖書館面向市場經濟,進行根本性改革指明了方向[4]。
人們只有通過閱讀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只有掌握和運用知識,才能發揮知識的巨大力量;只有閱讀學習,才能積聚創造力。 創新是發展的強大動力,而創新的基礎主要是知識,特別是新知識;只有閱讀學習,才能提高科學發展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尊重和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達到,而要靠不斷學習,潛心鉆研。
[1]朱水芳,童海.圖書情報檢索語言與檔案檢索語言之比較[J].科技信息,2013,01:248-249.
[2]陳卓.論知識經濟下我國圖書情報發展的走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7:144.
[3]董百申,韓曉蓓.淺析知識管理態勢之下的圖書情報資源收集[J].才智,2013,14:378.
[4]蔣春梅.知識經濟背景下的現代圖書情報工作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