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殿明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人才資源開發中心,內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所謂人力資源開發,就是將人的知識、智慧以及才干當成一種資源進行培養與發掘,以提高與合理使用人才本身的素質。對人才交流中心重要職能進行積極探索,不斷適應用人機構對人才需求與流動的新機制與新情況,同時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廣泛需要高素質人才的現狀,是現階段人力資源工作人員需要探討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獲取人才信息是人才開發的首步。從根本上說,人事檔案被稱為人才資源信息的關鍵性載體,同時也是對人員個人經歷、道德水準、思想狀況、獎懲情況、工作業績、一生行為軌跡以及專業技術水平等進行詳細記載的重要資料庫。基于社會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才交流中心在了解人才、配置人才以及培育人才中,人事檔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人才中心開發有用人才的信息依據。
網絡信息技術是使其外開發與轉變人才交流中心職能的關鍵性支持。人才交流中心必須在對人事檔案管理服務意識加強的基礎上,對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并和各層次、各地區的人才市場有效結合,提高人才交流中心工作效率。第一,需要對人事檔案管理人員職責予以明確,不斷健全人事檔案管理機制。從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實際與提高領導認識出發,對各項人事檔案管理規章制度予以完善,明確人事檔案管理職責,對人事檔案具體歸檔范圍進行重新明確,形成一種科學化、制度化以及規范化工作方法與程序,切實將人事檔案材料整理、收集、歸檔以及審查等各項工作做好。自覺了解組織、領導以及人事部門的目的與對人才進行選拔與培養的計劃,為人才開發出謀劃策,并提供有用信息,保證人事檔案可以切實起到全面開發有用人才的重要作用。第二,構建人才信息數據庫,確保人才市場服務網絡化與信息化[1]。依照人才資源信息,實施人才推薦、網上招聘和遠程面試等各類型的服務項目,實現人才信息通透性與資源共享。此外,根據市場規律,積極鼓勵人才中心構建利益分享與信息共享機制,以進一步開展網上人才信息服務,對現代網絡信息化進行充分利用,充分擴大人才開發空間。
作為人事單位對高素質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基地,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所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極具隱含性與復雜性特點。此外,人才個性與用人單位環境的差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才作用的發揮起決定性影響。在加強人力資源素質培訓上,人才交流中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必須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同時對人才素質開發構思予以明確。人才交流中心要針對不同的人才需求,根據人才自身知識技能水平、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興趣愛好等,與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資源發展規劃和人才開發戰略設計有效結合,由培訓部門與主管部門工作人員通過各種技術與措施,系統性鑒別與分析人才的知識、目標、態度以及技能等,確定該人才的培訓力度。同時對開發與培育人才說明書予以詳細制定,將個體履行職責所具備的特征與能力羅列出來,如態度、技能、知識以及績效標準等。
其次,建立健全培訓制度,構建完善的培訓運作機制。人才交流中心必須加強構建培訓師資隊伍,通過各種形式,對自我提高與集中培訓相結合、脫產培訓與在崗鍛煉相結合、專業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機制予以完善,切實遵循“實、精、深、新”的人才培養原則,切實提高人力資源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謀發展、謀大局、謀當前以及謀長遠的工作能力,將開發人才能力素質視為對培訓成果進行檢驗唯一標尺,并將實際成效視為衡量是否能夠培訓成功的唯一標準。
再次,構建考核機制,評價人力資源培訓績效。具體人才考核措施可采用要素分解法,要素分解勤、能、德、績考核內容,同時對其進行量化與細化。也可以將考核具體進行“勤績考核”和“德能考核”的劃分,勤績在日常工作中考核,德能置于年終考核。最后綜合勤績德能四項考核總分。
將人才培養成“真才”是人才開發的重中之重,人才交流中心必須形成一套合理、科學的人才素質測評機制,積極營造一個“平等、公平、擇優、競爭”的用人環境。有效結合崗上競爭與上崗競爭,有效結合組織考察與考試錄用,統一技術測評與社會評價,對人才競爭擇優體系予以建立健全。在競爭擇優機制中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確保各類人才能夠在崗位與單位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進而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質量。
所謂人力測評,就是采用科學方法來評定與測量人才素質與績效的一種活動。其中,“測”就是測試、測量,通過定量化方式分析與表示人的行為特征、個性特點、行為動力以及能力水平等綜合素質[2]。“評”就是評定、評價,通過定性化方式來判定與評價人才綜合素質。人才交流中心在有效發揮其測評人才作用時,必須通過科學方式對被測評者表征信息進行有效收集,依照企業組織特性與崗位需求,通過答卷考試、履歷判斷、面試、心理測驗、情境模擬、業績考核以及觀察評定等各種方式,綜合測評被測評者的能力、智力、知識水平、職業傾向、個性特征以及發展潛力等,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現代化人才開發目標。
[1]林藝玲.論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J].人力資源,2012,(27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