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芳 池曉娜 吳海濤
﹙1.山東省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2.山東省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
位山灌區是黃河中下游大型引黃灌區之一, 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復灌, 控制山東聊城市五縣一市二區、80 個鎮、5 243 個村莊。 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是位山灌區市級專管機構,設有12 個機關科室、14 個基層管理所、一個灌溉試驗站,現有在職干部職工346 人。
為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能、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及服務意識,消除單位內部人浮于事、松懈懶散的不良風氣,形成人人競爭工作、個個爭先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圍,以實現灌區跨越式發展,發揮灌區最大綜合效益, 新一屆灌區領導在認真總結多年崗位目標責任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層管理單位考核獎懲體系,出臺了 《基層管理工作考核辦法 (試行)》、《基層考核標準和計分辦法》、《績效工資發放辦法》, 積極構建績效與工資收入掛鉤的崗位目標管理體系。
處領導令10 個機關業務科室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針對基層所制定出工作量化考核細則。 在處領導要求機關科室對各基層所工作考核前,各科室先在基層所抽調兩名業務骨干代表,和機關科室人員共同組成考核組, 根據各所的業務工作情況分別對15 個基層管理單位進行公開打分,實行千分制考核。 以績效論獎懲,這樣使考核對基層管理工作更具指導性,提高管理水平更具依據性,使考核更加接近公正、公平、客觀、真實,也為基層單位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借鑒提供了機會。
在整個績效考核過程中,每位職工的績效工資與該單位的考核總成績掛鉤,只有單位的整體管理水平獲得提升,個人的成績才能得到充分體現與肯定。 管理處對各基層管理所按考核總成績高低進行排序分為4 檔, 績效工資發放系數第1 檔為1.8、第2 檔為1.7、第3 檔為1.6、第4 檔為1.5。 管理所內部根據每位職工全年完成工作任務、工作紀律、日常表現、出勤、學習等情況,再對每位職工打分排序對應分出4 檔,績效工資系數上下浮動0.1,如:第1 檔的績效工資系數范圍是1.9 至1.7 之間,第4檔績效工資系數范圍是1.6 至1.4 之間,依次類推。 副科級干部績效工資系數在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系數的基礎上增長10%,正科級或者主持工作的副科級干部的績效工資系數在單位副科級干部績效工資系數的基礎上增長10%。
凡正式在崗的每位干部職工全部納入績效考核,績效工資從個人工資中從1月份到12月份逐月扣除, 到年終根據單位和個人的量化考核情況進行獎懲。 例如,單位考核成績是第1檔,職工在管理所內考核成績是第1 檔,職工全年扣除績效工資為4 000 元, 那么該職工年終兌現績效工資為4 000×﹙1.8+0.1﹚=7 600 元;單位考核成績是第4 檔,職工在單位內考核成績是第4 檔, 那么該職工年終兌現績效工資為4 000×﹙1.5-0.1﹚=5 600 元,年終績效工資差為2 000 元﹙未實行績效考核前只分一、二、三等所,獎勵差為200 元﹚。 拉大了收入差距,并且績效考核每位干部職工的成績不僅僅適用于績效工資發放, 還適用于評先評優,職稱評聘,干部提拔使用,極大地激發了每位干部職工干好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 各管理所之間及管理所內職工之間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氛圍,大大提高了灌區管理水平,促進了各項業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績效考核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創新性和獨特性,實現了動態性和穩定性、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既強化了團隊精神,又強化了自我管理水平,較好地解決了工資分配問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管理所內部之間的協作水平也上了一個新臺階。 實施績效考核工作2年來,對基層所各項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呈現出:想大事、干大事的多了,不求進取、只求無過的少了;講究工作方法的多了,平拍腦門干事的少了;愛學習的多了,混天度日的少了;講求團結的多了,鬧矛盾、相互拆臺的少了;服務群眾的多了,說粗話、打官腔的少了; 遵守規章制度和紀律的多了, 違章違紀辦事的少了,工作成效取得了顯著變化。 其主要表現如下。
灌溉管理人員責任心明顯提高,自覺按照灌溉科《測驗設備使用和保養》規定對全自動纜道測流系統、絞車、流速儀、取樣器、天平、主副纜道等測驗設備進行使用、保養,確保測驗設備能正常安全運行,測驗數據更精確。 管理所本著“繼承、提高、創新”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行灌溉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嚴格落實調水室指令,嚴格水量調配,不斷優化調水方案,將水安全高效地輸送到各干支渠道,各斗閘口,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及時準確掌握各干支渠、各斗閘口的灌溉進度,確保了灌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真正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管理所堅持經常性養護,隨時維修,養重于修、修重于搶的原則,定期與不定期結合對閘房、測流房、橋梁、啟閉機、電氣設備等水工建筑物及設備嚴格按照水利維修養護規范進行維修養護,確保了建筑物周圍平整,無沖溝、塌陷,橋下無阻水雜物,閘門下無垃圾,啟閉機和絲杠設備清潔,無油污,電氣設備無漏電,并防止了電路不通現象的發生。 堤防道路暢通,邊界清晰,界樁齊全,堤防種植規范合理,堤防承包手續齊全,渠道輸水運行高效安全,大大改善了渠堤渠貌。
水政執法變隨意管理為依法管理,過去因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養人員對一些違規行為總是視而不見,致使一些亂搭亂建、違規取土、偷盜防護林木等違法行為總是暴露在事后,最后只能采取說服教育、以罰代懲的方式處理。自從灌區推行績效考核后,管理所主動做到執法重心前移,改變水事案件的事后治理為提前預防,變治標為治本,各類水事違法案件明顯減少。 水政執法程序做到合法化、規范化、標準化,并朝著把灌區建成法制化灌區而努力奮斗。
績效考核體系的建立,雖然在當前提高灌區管理水平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績效考核體系建立時間短,考核體系還不是十分完善,考核辦法和考核內容還需要不斷充實、完善、提高。 考核工作更細化、量化、具體化、規范化、標準化,考核結果才更公平公正,更具說服力,灌區將不斷探索實踐提高績效考核辦法,使之更符合灌區各項管理工作,以推動灌區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1]庹祖眀,劉作銀.漳河工程管理局崗位工資改革的思考[J].中國水利,2003﹙3﹚.
[2]鄭朱光.福清市東張水庫供水廠績效管理模式及成效[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6﹚.
[3]李曦,劉國亮,柳樂文.基層河道管理體制改革問題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