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鳴
(龍煤鶴崗分公司長安工貿公司,黑龍江 鶴崗 154100)
提高礦山機電設備檢修維護管理措施的幾點思考
劉立鳴
(龍煤鶴崗分公司長安工貿公司,黑龍江 鶴崗 154100)
現階段,在煤礦機械化不斷提升的形勢下,維護管理礦山機電設備得到了極大的重視。煤礦是集設備維護、管理和使用為一體的基層單位,以粗放式的管理狀態進行機電維護。本文以提升礦山機電設備檢修維護管理措施為基本點,進行詳細的分析。
礦山機電;機電設備;檢修維護;管理措施
1.1 缺乏較高素質的礦山機電設備管理人員
礦山負責人自身可能忽視維護和管理機電設備,在選擇技術負責人以及管理負責人的時候依然未予以足夠的重視。沒有考慮到機電設備維護和管理人員需要擁有的綜合素質,現有的工作人員只是對簡單的維護和管理有所了解,不能透徹掌握機電設備的專業知識,在日常的運行維護中不能夠科學地維護管理,導致無法確保有效地進行機電設備的維護管理。
1.2 礦山機電設備中存在安全隱患
礦山機電設備的管理相對不同的生產細節,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大多正在運行中的機電設備,有著一定的使用時間,可能在運行的過程中是帶病狀態。例如:絞車等機電設備,一般情況下都不能夠定期開展適當的檢修和管理。并且,在開展機電設備的檢修工作時,基本上是利用目測來判定故障存在的位置,檢測過程的形式化較為嚴重。同時,單套通風機是較多礦山所應用的通風設備,若突發故障,必然會威脅到有關的工作人員。
1.3 礦山機電設備中管理體制不健全
現階段,大多開采煤礦的企業基本都缺乏維護管理機電設備的健全制度。機電設備在實際的運行當中,不能夠以針對性的方案進行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一般只是電工管理設備的運行狀態,然而電工基本上是監護設備運轉,并沒有較多的精力管理和維護機電設備。由于礦山負責人不重視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在運行機制以及管理制度方面,不能夠提供較為充足的物力和人力投入。僅有的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也只是對設備投入生產情況來進行簡單的記錄,若產生設備故障也只是以經驗來作為判定依據,沒有檢測程序,不能夠確保礦山機電設備的有效運轉[1]。
2.1 強化機電設備管理人員和維護人員的素質培訓
在任何企業當中,人力資源都是較為主要的再生資源。在當前的礦山企業當中,因為礦山企業的地理位置有所局限,較為優秀的人才基本上不情愿到偏遠的地方工作,因此在礦山企業當中所具備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普遍素質較低。想要增進礦山開采的順暢性,則需要確保機電設備所具備的工作效率,要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工作人員應該負擔的部分責任,并且需要開展專業度極強的培訓,全面學習其他相關單位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運用這樣的方式,能夠合理地學習到有關企業的管理經驗,從而充分地提升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創造性和積極性,提升礦山企業的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2]。
2.2 完善建立機電設備維護管理制度
想要有效地開展礦山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就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作為基礎,這樣才可以確保每一環節的工作都能夠合理進行,從而實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需要強化對礦山機電設備管理和維護制度的完善。例如創建機電設備安全隱患的治理管理措施,以及機電設備點檢的標準書等。同時,要明確礦山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強化所有工作人員對礦山管理與維護工作的關注,從而激起所有員工的主觀動能性,力求達到全員參與其中,使維護和管理工作的順暢進行。
2.3 重視安全隱患并強化維護管理的投入
將維修過的機電設備再次投入到礦山的設備使用時,需要嚴格關注安全隱患問題,防止產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有效地處理和檢查安全隱患,以此來降低經濟損失,同時還能夠相應降低工作人員的傷亡率,確保進行礦山開采的穩定性。此外,礦山機電設備和其他的機電設備擁有著極大的差異性,不僅在工作環境上有著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而且其社會條件也會對機電設備產生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工作地點的不同,會通過不同的機電設備進行工作,這就對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產生了較大的難度。因此,有必要關注機電設備在投入初期所開展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也就是投入使用的初期階段,需要針對機電設備開展多角度、全方面的校驗和檢查,以此來將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3]。
根據以上的論述,礦山的機電設備的維護管理進行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因此,在機電設備維修管理方面有必要將基礎性的工作做好,這樣才可以逐漸提升機電設備的可靠性。要力求避免不利因素的產生,從而確保礦山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
[1]陳正偉,齊元磊,趙守來.礦山機電設備檢修中的故障診斷技術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3,12(09):123-125.
[2]孫宏亮,張立君,倫杰慧.礦山機電維護管理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08):152-160.
[3]張永康.礦山機電設備故障檢修技術的應用與研究[J].河南科技,2013,10(06):154-171.
更正證明
作者付靜,論文題目為《數字時代藝術設計與科學技術的關系分析》,刊發在《河南科技》2013年9月下半月(總第524期)第227頁,作者單位“鄭州市技術工程學校”應為“鄭州市藝術工程學校”。
G267
A
1003-5168(2014)03-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