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杰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十堰 442000)
物資管理中成本控制探討
張華杰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十堰 442000)
物資管理為各行業單位管理的核心環節,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做好物資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尤為重要。為優化實踐管理,本文就科學的成本控制策略展開研究,對完善物資管理效果,提升效益水平,贏取市場競爭主動,增強企業生命力與發展力,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物資管理;成本控制;策略
物資管理工作是為各單位生產建設階段中對需要物資進行采購管控與應用等行為開展的計劃以及管控行為。該項工作目標在于可對其投入成本經費進行有效控制。也就是說物資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為核心目標,是節約成本經費、優化經營管理的主體方式,對提升經營管理效益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由于各類生產材料成本價格持續攀升,令生產成本大幅增長。同時企業單位包含成本管理以及物流失控不良問題,導致了資源浪費現象,令成本進一步擴大。再加上管理體制欠缺以及人為因素,也會令投入成本不斷提升。我國自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后,多樣化的國際單位進入我國市場,給市場經濟發展形成了明顯的沖擊。當前各行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企業為實現持續發展,便應注重物資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能實現優化提升。
縱觀各行業單位成本管理不難看出,其存在控制管理觀念滯后、范疇相對狹窄、手段方式有待進一步更新的問題。另外,成本信息存在一定的失真狀況。該類問題同工作人員素質水平有限緊密相關,同時管理層存在觀念守舊的問題。由于深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令較多人無法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識,對管理、經營、銷售、生產等較多工作環節沒有全面重視。同發達地區相比,我國單位由于發展起步較晚,制度的制定、控制方式手段較為滯后,無法針對企業現實狀況做好戰略化管理調節。
導致成本信息失真的因素主要是因為,為了某類目標進行了人為的不規范操作或是采用了不科學的成本核算手段。
3.1 優化管理意識,強化物資采購管理
管理層應首先強化成本管控意識,明確該項工作重要意義以及具體內容,優化工作體制,采用現代化管理控制方式,為科學落實成本控制打下堅實基礎。另外,應進一步強化物資采購管理控制,首先應明確有關物資行業資訊,盡量以最優勢的價格采購到最良好的產品。可有效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及時便捷地搜集各類數據資源。采購人員可通過網絡調研,進行目標供應方的科學比對選擇。同時,應做好有效考核評估,具體工作內容應涵蓋,對供貨方具體標準與流程進行衡量,判斷其有否制定了科學的責任監管與鑒定體制,采用檢定手段是否嚴格有效等。
3.2 聯合制訂采購計劃,變更合作方式
采購單位應同生產機構協同配合,聯合制訂采購計劃。各個企業單位中物資消耗最為龐大的為生產機構,其計劃的制訂對供貨總量以及儲存管理產生了直接作用影響。因此,為預防脫節問題,兩部門應同步配合,有效協作,優化工作效果。
供貨方以及企業部門合作方式包括短期以及長期兩類。倘若采用短期合作模式則采購物資必定注重詢價比價,該類模式對于售后服務質量水平將形成抑制影響。倘若引發問題,則較難找到負責人,會令企業蒙受一定損失。引入長期采購方式,雖然質量以及忠誠度具備保障,然而物資供應則會欠缺選擇性,會令采購成本逐步加大。為此,企業單位應合理地變更同供應方的合作管理方式,采用長短期合作的協調模式。對于兩類物資,可分別采用短期以及長期供應模式,倘若無法滿足最低價標準,則企業應首先更新供應關系,一旦合約終止則變化成長期供應模式。該類方式可最大化地管控企業支出成本,創造明顯的效益。
3.3 強化成本意識,做好物資驗收與物流管控
采購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識,企業則應做好員工培訓,通過有效宣傳引導,形成全員節約的工作理念,通過文化建設升華員工整體素質水平。采購物資之后,相關管理員工應嚴格校驗,細化分析,明確無誤后方能做入庫處理。貨物存放應做到安全可靠,分離產生反應的物質,并應做到高處碼放,做好防潮處理。再者,應做好發放管理,嚴明領用制度,并做到定期統一領用。另外,物流成本為企業單位成本中的主要內容,做好物流管控意義重大。可確保物資產品安全快速地運輸,并可降低損失影響。為此,企業單位應強化物流管控,節約成本投入,實現雙贏目標。
總之,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影響到企業單位的盈利與持續發展水平。成本管理可有效映射出企業管理的現實狀況。當前,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企業發展生存環境更為殘酷。面對該類狀況,做好物資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越發重要,企業員工應全面意識到該項工作重要性,樹立成本控制理念,強化物資采購管理,做好物資驗收與物流管控、聯合制定采購計劃、變更合作方式,方能優化成本控制實效性,提升物資管理水平,創造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韓君萍.探析物資管理中有效的成本控制[J].科學與財富,2011(14).
[2]魏莉.從物資管理的角度淺談成本控制[J].中華民居,2011(9).
F25
A
1003-5168(2014)03-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