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山,吳培信,吳偉鋒
(廉江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廣東 廉江 524400)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又叫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其發病急驟,病情危險,多臟器受累,并發癥發生率高,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 10%~20%,病死率高達 10%~30%[1]。 SAP 與胰腺是否感染、感染程度關系密切,是一種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近年來,對SAP的外科手術治療主要集中研究手術指征、手術時機、手術方式等方面的問題[2]。本研究對2010年1月至 2013年12月,廉江市人民醫院收治的31例SAP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探討SAP的手術時機及手術方式的選擇。
選擇在本院普通外科行手術治療的SAP患者31例,男 19例,女 12例,年齡 24~66歲,平均 45歲;發病至手術時間為5 h~45 d,平均9 d。所選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組關于SAP的臨床診斷標準[3]。疾病的種類:膽源性胰腺炎21例,酒精性胰腺炎8例,其他2例。發病誘因:膽道感染、膽道結石21例(67.7%),酒精性胰腺炎8例(25.8%),無明顯誘因 2 例(6.4%)。
1.2.1 早期手術指征
1)對于膽源性急性梗阻性SAP患者,應早期手術解除梗阻,降低壓力;2)對于非膽源性SAP早期以非手術治療為主,但病程中只要出現壞死感染,經積極治療病情仍惡化,各項指標未見改善,應立即改為手術治療;3)對于爆發性胰腺炎(FAP)建議在ICU治療的基礎上早期手術治療;4)對于腹腔室間隔綜合征的患者可以采取早期手術治療;5)保守治療不能控制的腹腔內消化道穿孔,嚴重出血、腹脹及不能排除其他外科性急腹癥者應及早手術。
1.2.2 延期手術指征
1)無菌性胰腺壞死發病后數日內迅速出現感染癥狀或消化道壓迫癥狀,甚至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經重癥監護治療病情不能改善,此時無菌性壞死可能有手術指征;2)患者出現膿毒綜合征,其確切原因是胰腺壞死感染和胰腺感染引起;3)影像學CT檢查提示胰腺膿腫征象,并有感染或局部癥狀;4)胰腺假性囊腫在短期內進行性增大,難與腫瘤相鑒別或穿刺證實存在感染、囊腫壓迫癥狀、囊腫破裂出血、消耗性癥狀,并出現局部和全身感染征象,需要積極手術治療。
根據患者病情及術中探查情況,采用壞死胰腺組織清除術+壞死腔引流術17例、胰腺被膜切開減壓+腹腔引流術4例、膽管切開取石+腹腔引流術4例、膽總管切開T管引流術3例、單純腹腔灌洗術及胰腺假性囊腫引流術3例。術后常規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并密切觀察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性休克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31例患者治愈23例(74.2%),死亡7例(23.0%,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例、MOF 2例、感染性休克1例、敗血癥1例及應激性潰瘍并消化道出血1例),術后轉院治療1例。
SAP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清除胰腺和胰周的壞死組織,解除各種明確的病因對患者的毒害作用,盡可能地減少毒素和化學物質的刺激和吸收,充分引流胰腺滲液及壞死組織殘渣。根據患者病因及整個病程的發展,現對SAP的手術治療討論如下。
SAP的手術治療和手術時機的選擇在腹部外科一直都是探討的熱點。隨著對SAP整個病程的深入認識和治療措施的完善,搶救SAP患者成功率為85.0%左右[4]。有結石嵌頓、梗阻和急性化膿性膽道感染的患者,早期手術能去除導致病情惡性循環的病因,解除膽道梗阻,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但對無梗阻和化膿性的膽源性SAP的患者,應加強非手術治療,待全身炎癥反應期過后再視病情考慮手術;對非梗阻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患者,膽道疾病如不加以處理 ,其胰腺炎的復發率為 29%~63%[5]。
本研究中根據31例患者手術中探查及術后轉歸情況,筆者的經驗是:膽源性胰腺炎有膽道梗阻、繼發性胰腺感染、非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胰腺膿腫或胰腺假性囊腫并感染、爆發性胰腺炎有臟器功能進行性損害或無癥狀改善、非手術治療出現難以控制的危急并發癥(如消化道壓迫癥狀)或出現全身性反應癥狀者均必須手術治療。
SAP手術方式的選擇要求簡單、有效及手術目的明確的原則。早期在創傷較小的情況下解除膽道梗阻、腹腔高壓等問題。手術方式多種多樣,要根據患者的一般情況、生化指標、影像學檢查及微創穿刺治療等綜合病情選擇手術方式。SAP手術的目的:在胰腺內和腹膜后脂肪組織間隙內清除失活組織,引流富含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以及細菌感染的胰周液體,保護有功能的胰腺組織。
3.2.1 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
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是通過開腹利用刀柄、刮匙或手指將胰內外的壞死組織徹底清除。因為單純清除術后壞死過程可能仍然繼續,故SAP發生廣泛壞死并感染時,應行壞死組織清除+閉式腹腔、小網膜囊和(或)腹膜后持續灌洗或再次手術探查,根據術中情況選擇延期縫合,單管、多管引流,不但可以持續清除失活組織,還可以清除感染壞死組織及因酶聯反應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筆者認為,后腹膜間隙發生感染可影響整個間隙,應在胰腺上下緣的后腹膜予以切開,清除胰腺體尾部壞死組織,注意在游離結腸脾曲上要充分暴露,胰頭及鉤突部的壞死組織清除要盡量切開十二指腸降部外側后腹膜,向內側游離十二指腸;胰腺及胰周壞死組織的清除,忌用刮匙作銳性清創,應使用手指輕輕地鈍性分離或用卵圓鉗輕輕地鉗夾,尤其是在胰頭、鉤突部,防止損傷血管。
3.2.2 腹腔灌洗
腹腔灌洗(灌洗液為生理鹽水)是通過雙套管或三套管負壓吸引和持續灌注,達到有效引流,稀釋有害生物活性物質和毒性壞死液體,并加快排出體外。腹腔灌洗由于受腹膜腔的限制,雖然早期腹腔灌洗能改善SAP患者的呼吸及心血管功能,但難以阻止腹膜后間隙壞死組織的進程,同時也不能清除壞死或細菌感染的組織。筆者的經驗是:充分引流及灌洗,采用的雙套管或三套管管徑要粗、位置要低,左側置管于脾臟下方、結腸后方及腎臟前方,右側置管于肝下間隙,盆腔可根據需要再放置1~2根引流管。 術后持續灌洗(1~2 L·h-1),可以防止堵塞,保持長時間的引流通暢。
3.2.3 其他手術方式
SAP的手術方式多以患者的手術探查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聯合應用多種手術方式。本研究中31例患者除以上2種常用手術方式外,還有胰腺被膜切開減壓+腹腔引流術、膽囊切除和(或)膽管切開取石+腹腔多管引流術、膽總管切開T管引流術及胰腺假性囊腫引流術。
[1]管向東,孫冠青.重癥胰腺炎的多臟器功能支持與替代治療[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2):120-123.
[2]欒玉杰,劉芙蓉,要跟東,等.重癥胰腺炎治療效果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5):521-522.
[3]陳素娟,梁志民.重癥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188.
[4]Werner J,Feuerbach S,Uhl W,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from surgery to interventional intensive care[J].Gut,2005,54(3):426-436.
[5]Gong H L,Tang W F,Yu Q,et al.Effec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on pharmacokinetics of Da-Cheng-Qi Decoction componen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47):5992-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