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誠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醫院普外科,新疆 北屯 836000)
腹腔鏡手術是一門新發展起來的微創手術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是未來手術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隨著術者越來越嫻熟的操作,以及新的醫療器械不斷出現,使得許多過去的開放性手術現在已被腔內手術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術選擇機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自問世以來,已成為治療膽囊慢性、良性疾病的金標準,而在老年患者急性膽囊炎的處理上,是采用開腹手術(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療還是 LC 治療,目前仍有分歧[1]。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醫院對72例急性膽囊炎的老年患者施行LC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選擇在本院治療的急性膽囊炎患者72例,男25例,女47例,年齡60~75歲,平均69.6歲。均無上腹部手術史。臨床主要表現:急性右上腹痛或劍突下痛,向肩背部放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惡心及嘔吐。輔助檢查:血常規示白細胞升高或中性粒細胞升高;B超檢查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60例,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12例。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例(11.11%),2型糖尿病 10例(13.88%),冠心病 15例(20.83%),高血壓病 33例(45.83%),伴有2種以上疾病者32例(44.44%),
所有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頭高腳低10°~15°,左傾 5°~15°,術中監測心電圖、血氧飽和度。手術采用3孔或4孔法進行。對腹腔進行探查后,了解操作難易程度,再決定術式。常規消毒臍部,提皮鉗提起臍周皮膚,刺入氣腹針,連接氣腹管,注入CO2氣體建立氣腹,內壓保持在2.0 kPa。在臍部行1個切口,置入10 mm的穿刺器,插入鏡頭;在劍突部置入10 mm的穿刺器,左右肋緣下各置入5 mm的穿刺器,分別置入分離鉗和單凝鉤,在腹腔鏡直視下行腹腔探查。在緊靠膽囊的部位,對膽囊、胃部、結腸以及十二指腸等有粘連的部位行鈍性分離處理,給予膽囊三角解剖,以其頸部為起點,將膽囊三角區域的膽囊頸部后外側的漿膜用電鉤分離,再分離頸部前方的漿膜,抓鉗提起膽囊,使用分離鉗及吸引器逐步地向其內側游離處理膽囊管,辨清解剖關系后,使用鈦夾將膽囊管切斷,將膽囊從肝床分離,如遇出血用電凝止血。徹底止血后,探查膽總管。若膽囊張力高則在膽囊底下方約2 cm處進行減壓,順行或順逆結合切除膽囊。取出膽囊裝入標本袋,再遞大鋼牙鉗夾住標本袋口,將標本取出腹腔。檢查腹腔有無出血,沖洗腹腔。對感染、術中顯示不清的患者,LC術后常規肝下放置引流管,嚴重者中轉開腹。術后嚴密觀察病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1~3 d拔除引流管。
72例患者中,66例LC成功,手術成功率為91.67%;6例因Calot三角炎癥黏連嚴重而中轉開腹行膽囊切除術,中轉手術率為8.33%。術后住院時間(6.02±3.11)d,均痊愈出院。 無皮下氣腫、氣體栓塞、腹內空腔或實質性臟器損傷、腹膜后大血管損傷、肝外膽管損傷、膽囊動脈出血再手術、腸管損傷、膽汁性腹膜炎及腹腔膿腫等并發癥發生。
LC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高科技與傳統外科技術結合的手術治療方法,能以最小的創傷完成傳統的外科手術,比較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術中出血少、對腹腔及腸道和其他臟器的干擾小、腹腔粘連少、住院時間短及手術后恢復快等的特點,已在臨床廣泛開展。而急性膽囊炎由于膽囊周圍黏連、組織充血水腫和三角區的解剖困難,在開展LC早期曾被視為絕對禁忌證。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對于行LC,急性膽囊炎的相關禁忌也轉為了適應證。近年來國內應用LC成功治療老年患者急性膽囊炎的報道也逐步增多,LC在臨床上較開腹膽囊切除術具有更大的優勢[1]。本研究中72例老年患者66例LC成功,僅6例(因Calot三角炎癥黏連嚴重)中轉開腹行膽囊切除術,中轉手術率為8.33%,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急性膽囊炎的老年患者具有臨床表現輕微、進展神速,且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的特點,這些因素對預后有很大的影響,病死率可高達10%~30%[2]。而老年患者急性膽囊炎LC的適應證與一般LC患者的適應證及禁忌證相同,重要的是手術時機的選擇及合理的圍術期處理,是提高急性膽囊炎老年患者LC治療的安全性、成功性及降低并發癥的關鍵。
老年急性膽囊炎LC手術的時機:1)完善術前常規檢查,詳細了解老年患者既往病史,對重要臟器進行全面的評估。2)急性膽囊炎剛發作時膽囊和附近組織水腫、充血明顯,容易分離、解剖,也容易弄清楚膽總管、肝總管及膽囊管三者的相互聯系[3-4],應爭取在發病48~72 h內施行LC,可以提高手術效果,降低中轉開腹率和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術后住院時間;但發作超過72 h后,膽囊附近的組織出現粘連,膽囊管的暴露也比較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難度。3)將合并內科疾病的治療控制在適當的范圍。
老年急性膽囊炎LC手術操作中的注意事項:老年患者麻醉、氣腹和手術時間均不宜過長,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加強心電監護;建立氣腹應低流量,持續氣腹壓力不宜太高,應控制在 1.33~1.60 kPa;氣腹穿刺時注意防止皮下氣腫,手術后注意排盡腹腔內CO2氣體;麻醉不宜過深,以保證手術完成時,患者能迅速清醒[5]。適時主動中轉開腹是保證LC安全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只要加強老年患者圍術期的監護和原發疾病的治療,把握好手術時機,并能熟練地掌握LC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項,采用LC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可為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1]王雨,戴睿武,閻勇,等.老年急性膽囊炎開腹膽囊切除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選擇策略:附149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7):563-565.
[2]任德斌,趙國強,馮蓮英.高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安全性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1,14(2):108-110.
[3]楊洪政,鄭華容.腹腔鏡下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評價[J].亞太傳統醫藥,2010,6(4):77-78.
[4]蘇生藹.腹腔鏡下急性膽囊炎切除術綜合療效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29-30.
[5]朱自衛.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圍手術期處理:附386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03,9(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