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勇 阮佳莉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湖北武漢 430083)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斷創新,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等教學模式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根據教育部26號令,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相比于傳統的大學本科教育,獨立學院的招生和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招生時獨立學院通常列入高校年度招生計劃,分數線比一般本科院校要低,學生的基礎相對比較弱、學習態度往往不是很積極,自學能力較差。因此,大多數獨立學院的教學都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專業設置也會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調整。
城市規劃專業是一門專業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大部分重點院校都是五年制本科教學,但是多數獨立學院目前都是四年制。由于招生和辦學的特殊性以及師資構成、培養計劃等原因,決定了獨立學院的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不可能像一些老牌建筑規劃院校和一些重點本科院校那樣面面俱到,而是以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操作性技能為重點。這里筆者選取教學方法這一角度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和城市規劃專業教育進行若干思考。
通常在大一或者大二開設建筑初步、畫法幾何與建筑識圖制圖這些基礎課程。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設計,對基本的建筑與規劃語匯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和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空間構成以及相應的識圖制圖都是一個逐步建立概念的過程,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拿實物或者具體的模型進行講解,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認真細致的點評,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去消化老師所講的理論內容,并認識到不足和可改進之處。另外,建筑識圖與制圖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需要反復的強調和練習。筆者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班級到大三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正確的畫圖和表達的方式。因此,針對低年級教學的時候,除了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案例講解外,課外安排完整的抄繪練習非常重要,同時,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集中逐一講解。通過這樣舉一反三的過程,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理論課程相對來說比較枯燥,而多數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在授課過程中就更應該講究方法。如果只是一味的就文字講理論,學生必然會感覺困倦、乏味。因此除了要對講解內容非常熟悉之外,還應根據相應理論內容增加圖片、典故、案例分析或者課堂討論。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氛圍。比如,《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這門課程,很多都是條條框框的法規和條文,如果只是單獨講這些,效果肯定不理想。可以針對具體條文規定,列舉相應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先自己分析這個案例中涉及到哪些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定,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允許相互討論。然后讓學生自己推薦人選進行闡述,最后再進行鼓勵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自己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養了集體討論的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上臺闡述的勇氣和能力,這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增強了課堂效果。
其次,布置作業非常重要。大部分獨立院校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常常是學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課后做作業的過程是敦促學生進行課下復習的有效手段。
再次,很多獨立院校非常注重考研率。因而,不論是課堂講解還是課后作業,都應突出涉及考研的一些重點內容,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進行取舍。這一點,也是區別獨立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教學的一個不同點,合理與否,還需有區別的對待,這里不做深入探討。
另外,相關設計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更新學習要及時。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是畢業就可以直接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的應用型人才,對設計類專業而言,就更應該掌握最新的規范條文。如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自2011年1月1日發布,2012年1月1日實施后,相應的一些規劃類教材還沒來得及更新,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些教材也有很多其他的標準和規范沒有更新。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熟悉行業內的相關規范條文的修訂情況,同時及時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更新講解。
在設計課程的授課過程中,理論講解只占小部分課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根據具體的設計任務書自己做設計。這就決定了理論講解部分必須清晰、明確、指導性強。專業設計課程根據城市規劃的層次可以分為很多種,如修建性詳細規劃層面的居住區規劃、校園規劃、商業區規劃等等,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側重點。不管是何種類型,在理論講解過程中都應把設計的主要特點、原則、相關設計要點和涉及的相關規范講清楚。同時通過多媒體教學對相關案例進行詳細分析,鼓勵學生自己收集案例分組討論,讓學生對該類設計有個清晰的認識,便于后面的獨立設計。在此過程中,選擇好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抄繪也是很好的方法,便于他們更直接的了解前人好的設計,并進行消化學習。
在“一對一”設計輔導過程中,對學生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要集中進行講解。由于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較差,在設計過程中應多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主觀學習性,在講解的過程中要耐心、細致。最終成果出來后,鼓勵學生上講臺用匯報的形式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講解,這既是培養學生溝通表達能力的方式,也是日后走上規劃崗位的需要。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相互進行方案評價,這樣有助于他們認識各自的長處和不足之處,多多學習和改進。
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經過多次的強調后,還是有學生連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這不是因為智商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比如,有學生在經過兩個學期的設計課程后還是連最基本的圖面完整性都達不到,基本的圖名、圖例、指北針、比例尺這些都不在圖上標明。對這樣的作業,只能給予不及格,不然有失公正,也會縱容不良學習風氣的蔓延。
由于城市規劃專業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再加上獨立學院教學的應用導向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教育性環節,樹立實踐導向性的教育模式。所謂實踐導向性,即以城市規劃的社會實踐為出發點,根據社會的需要來培養人才。其實在前文的論述中,不管是低年級基礎課程的教學、核心理論課程的講解還是專業設計課程的講授,都提到了實際案例的分析與講解,這個環節貫穿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即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實踐是什么樣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高年級設計課程的任務書選擇上,選用實際案例做題目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重點建筑規劃院校的老師很多都有自己工作室,或者有實際的項目,當然還有很多學校直接就有自己的甲級或者乙級設計院,這樣可以為學生參與實踐提供很多的機會,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獨立學院由于師資不足、經費緊張等多方面原因,往往沒有自己的設計院,老師的項目也不多,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本來應該培養實踐型人才的學校反而實踐不足。針對目前的現狀,教師只能盡量在課堂講授中多增加相應的參考實踐案例,在設計指導過程中按照實際項目的成果要求來積極引導學生,同時鼓勵學生在假期多尋找設計單位的實習,以期更好的提高實際操作的能力。
社會在不斷發展,城市規劃的政策、法規、理論思潮也在不斷更新。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獨立學院,在城市規劃專業教育過程中也應該緊隨時代的發展,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上不斷前進,探尋更合適、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使學生能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的需求。以上只是筆者實際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總結,難免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同行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1]魏毓潔,趙曉銘.地方院校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建設教育,2003(2):17-22.
[2]李憲坡,李 麗.轉型期我國城市規劃教育的問題與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2):5-8.
[3]張洪波,姜 云,王連元.新時期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5(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