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劉 輝 通訊作者:李佩芳
(1.安徽中醫藥大學2013級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合肥230038 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腦水腫是急性腦血管病后繼發性腦損傷的主要標志,而自由基作為伴隨腦損傷后產生的毒性物質之一,介導細胞凋亡的過程,促進腦水腫的形成。目前已證實依達拉奉作為一種強效的羥自由基清除劑,可以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傷,減輕腦水腫。我科采用依達拉奉治療腦血管病急性期引起的腦水腫,臨床收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中腦水腫的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證實;發病72h以內;年齡大于45歲,小于75歲;無嚴重肝、腎、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既往無卒中史和神經功能缺損遺留;患者或家屬愿意進入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深昏迷或腦疝形成者;最近1個月內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研究者;存在溝通障礙或有精神異常者;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
病例來源及分組:選擇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安徽省針灸醫院治療的符合診斷標準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60例。60例受試者按其入院的先后順序被隨機分配到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0例。兩組一般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腦血管病類型分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將60例符合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的病例均給予脫水、降顱壓、減輕腦水腫、營養神經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中靜滴,30min內滴完,2次/d。兩組均以14d為1個療程。
臨床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會議關于《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評定療效[2]。臨床療效按照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程度來確定。基本治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7%以內;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顯效率=基本治愈+顯著進步/總病例數×100%。
影像指標:根據治療前頭顱CT及治療14d后復查的頭顱CT,比較腦水腫程度變化情況。0級:無水腫病灶;1級:輕度陰影(點片狀),腦溝消失;2級:中等度陰影,腦室受壓;3級:高度陰影,中度移位。0~1級為輕度腦水腫,2級為中度腦水腫,3級為重度腦水腫。
同時觀察治療期間依達拉奉的不良反應。
1.兩組治療前后神經缺損評分變化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缺損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缺損評分比較(±s)
組內比較:治療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比較: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明顯差異,兩組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值經統計學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兩組顯效率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兩組治療前后腦水腫程度變化的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腦水腫程度的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各級腦水腫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中、重度腦水腫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不良反應。未發現依達拉奉有明顯肝、腎功能影響及致皮疹等表現。
急性腦血管病后產生繼發性腦損傷,腦循環障礙引起腦水腫,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變化。腦出血后通過損傷區的炎癥反應以及在破壞腦組織的低灌注或再灌注區通過啟用次黃嘌呤-黃嘌呤氧化酶等反應系統可產生大量氧自由基[3];腦梗死急性期通過線粒體呼吸鏈損傷,花生四烯酸代謝、白細胞(呼吸爆發)等途徑產生自由基[4]。這些自由基的產生引起脂質過氧化,使膜通透性增加,腦水腫形成,加重病情。
依達拉奉脂溶性高,易達到腦組織,對腦缺血具有強大的保護作用,是一種有效的腦神經保護劑,可有效抑制脂質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細胞膜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和氧自由基介導的蛋白質、核酸不可逆的破壞作用,從而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后的腦水腫,保護腦組織免受損傷,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且對遲發性神經細胞壞死有抑制作用。
從本研究中觀察得出:急性腦血管病變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依達拉奉清除氧自由基,治療急性腦水腫的臨床顯效率為60.0%,明顯優于對照組。可見,依達拉奉用于治療腦水腫是可靠的,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用藥期間未見明顯與其相關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安全可行。
[1]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3]尹澤黎,許宏偉.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出血后腦水腫變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臨床觀察[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8,25(3):313-315.
[4]譚誠,鄧彥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