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韓斐,王克泉
(1.德州黃河河務局,山東德州 251100;2.齊河縣交通運輸局,山東齊河 251100)
黃河下游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探討
王達1,韓斐2,王克泉1
(1.德州黃河河務局,山東德州 251100;2.齊河縣交通運輸局,山東齊河 251100)
從分析黃河景觀建設的作用及當前存在問題出發,提出治理理念和措施建議,為下一步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提供借鑒。
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
黃河堤防建設一直是黃河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維系黃河健康生命思路的確立,特別是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新精神、新指導思想的提出,景觀建設已經成為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保證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治河工作者應當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黃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懸河,目前黃河山東段河床高于兩岸背河地面3~5 m,濟南河段設計防洪水位高出地面最高達11.6 m。1998年長江大水后,國家加大了對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的投入,黃河下游開展了以臨黃大堤加固為主要內容的大規模工程建設。黃河標準化堤防,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黃河長治久安、保證防洪安全的工程體系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體系的統一。標準化堤防體現了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的三線要求,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相和諧、與河流相和諧的先進理念,是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具體體現。
自2002年國務院批復《黃河近期治理開發規劃》至今,黃河下游標準化堤防工程一直分期分批進行建設實施,主要包括堤防加固、堤防加高幫寬、堤防道路及防浪林建設等內容。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和第二期建設,第三期防洪工程建設正在實施。工程完工后,將逐漸貫通山東段黃河臨黃堤的堤防幫寬和堤防道路工程,并率先完成右岸臨黃堤防的全部放淤固堤工程及左岸德州以上的放淤固堤工程,同時,部分急需的東平湖治理工程建設項目也逐步完善。
2.1 改善和保護環境
在黃河標準化堤防的“三線”建設中,生態景觀線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生態景觀線建設主要是大堤行道林、背河護堤地的搶險取材林以及淤背體適生林建設。大片林區既可給過往車輛和行人遮蔭,又可凈化空氣、保持水土、防風防沙、阻隔噪音,對減輕污染、改善環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滿足人類精神需求
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張的不斷加劇和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各種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所帶來的巨大成就的同時,為了躲避喧囂嘈雜的都市,呼吸清新的空氣,紛紛涌向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風景優美的地區。因此,建設和一般堤防建設相比,既能保障防洪搶險的需要,又有著與環境和文化結合緊密、生態節能、造型優美、注重觀景與景觀和諧等諸多特征的黃河沿岸堤防景觀工程建設,非常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
2.3 促進生態旅游經濟發展
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為黃河岸邊營造一條靚麗的風景線,黃河大堤作為黃河沿線上獨特的地理區域,頗具生態旅游價值,可為游覽黃河及其周邊生態景觀和發展生態旅游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加大黃河旅游景區設施建設力度,充分利用標準化堤防新增的土地資源營造適合人們生態旅游的優良環境,擴大黃河旅游景區宣傳范圍,加強旅游觀光走廊的建設,發掘堤防綜合價值,實現堤防資源化,努力創造“黃河金岸”的生態旅游線,不僅可以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還可以帶動沿黃城市的經濟發展。
2.4 擴大黃河文化影響力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經過亙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燦爛的文明。黃河流域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將黃河文化融入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中,使人們在出行、游玩的同時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高黃河文化的品牌價值,擴大黃河文化的影響力。
3.1 主觀認識不到位
堤防生態景觀線是指具有良好的生態景觀價值的堤防及其附屬設施,防洪堤、防浪林、護堤地等的合理布置都可以構筑成景觀。然而,當前對堤防景觀建設的理解往往是狹義的“景點”,即在堤口、渡口等顯要位置種植樹木、花卉,建設雕塑、亭臺。對堤防工程進行美化是必要的,但它遠不是堤防景觀建設的全部內涵,而只是一種最簡單外在的表現形式。大多數受人喜愛的景觀特點是自然、和諧,而自然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刻意營造出的人工景點無法體現出防洪工程景觀建設自然和諧之美。
3.2 整體規劃性欠缺
按照現行工程建設管理程序,項目建設一般要經歷規劃、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項目實施和竣工驗收等階段。但目前景觀建設未完全納入黃河標準化堤防工程建設管理范圍,既沒有統一的規劃設計程序,也沒有充足的專項投資經費,各地工程建設單位“單兵作戰”去搞堤防景觀建設,缺乏項目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各建設單位委托設計單位編制相應設計圖或效果圖,符合本單位審美理念便破土動工,既沒有黃河沿線整體景觀規劃,又沒有充足建設經費,結果往往是只突出單一景點,沒有形成以點帶線、以點帶面的大局觀念。
3.3 建設標準參差不齊
相對于國際上來說,景觀設計與建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它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設計與建設,是要求在外部自然空間中進行環境創造的專業性工程。目前建成的或正在建設的有些景觀生搬硬套、五花八門,不但不能對堤防工程起到美化作用,反而造成材料和資金的浪費。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應當在符合黃河防洪搶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重點突出黃河文化特色,與當地黃河歷史、地理文化緊密結合。
4.1 提高認識總結經驗
積極開展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方面的研究,認真學習國外先進設計和建設理念,不斷提高治黃工作者對景觀建設的認識,把堤防景觀建設與維系黃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緊密結合起來,使工程景觀建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借鑒國內外相關機構在流域生態景觀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對當前黃河標準化堤防景觀建設現狀進行考察和總結,充分聽取廣大治黃工作者特別是一線工作人員的建議。在汲取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黃河實際情況,以保障黃河堤防工程景觀建設在不影響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4.2 編制規劃深入調研
編制符合實際的黃河堤防工程景觀建設規劃,把景觀建設上升到與防洪工程建設相同的高度,使景觀建設或依附于防洪工程建設實施,或進行專項建設,避免在景觀建設方面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切實做到“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建設”的要求。
對黃河沿線現有景觀資源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包括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具有特色的景觀區、大型工程建設所在地、民俗文化和民間傳說發祥地、重大抗洪搶險發生地等,有利于促進景觀建設的合理規劃和設計。
(責任編輯 趙其芬)
TV87
B
1009-6159(2014)-12-0032-02
2014-09-02
王達(1987—),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