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梅,鄒開明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510520)
遵義會議精神對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啟示
鄒春梅,鄒開明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510520)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是遵義會議精神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命運發生改變的重要精神元素。今天,這種精神對于新時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遵義會議精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現實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遵義會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和最后勝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是遵義會議精神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命運發生改變的重要精神元素。當前,我國正進入推進國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繼續堅持和弘揚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的遵義會議精神對于新時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遵義會議召開的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迫使放棄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紅軍長征開始后,“左”傾路線采取了“搬家”的轉移方式,帶領八萬六千多人的隊伍,雇傭了五千多挑夫,把沉重的印刷機等機械設備全部帶上,致使紅軍的行軍速度極慢,延誤了轉移的許多良機和戰機,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為了擺脫敵軍的圍追堵截,毛澤東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1月15日至17日,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中共中央隨即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會議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御、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退卻逃跑的錯誤,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改變了思想路線和軍事路線。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難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二)遵義會議精神的內涵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生死攸關的轉折意義的一次會議。會議充分發揚了求真務實、民主團結精神,獨立自主地解決了軍事上存在的問題,調整了革命的正確航向,使黨和紅軍轉危為安。遵義會議體現了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的精神。在這種精神指引下,中國革命從此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第一,求真務實的精神。求真務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實真相,敢于打破舊的束縛,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求真務實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所要求的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務實精神是遵義會議戰勝“左”傾錯誤最銳利的思想武器。遵義會議之前,黨內一度盛行的“左”傾教條主義,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使中國革命幾乎陷入絕境。遵義會議指出了博古、李德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遵義會議的求真務實精神一方面表現在會議上對“左”傾錯誤的軍事領導和指揮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分析,對博古和李德的嚴厲批評也是實事求是的,對他們既不否定一切,也不無情打擊,另一方面還體現在會議上中國共產黨在沒有共產國際干預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是求真務實精神在處理政黨之間關系的重要體現。
第二,獨立自主的精神。獨立自主就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制定科學的方案和決策,自主決定自己的事情。自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參加共產國際開始(共產國際是世界無產階級政黨的聯合組織,成立于1919年,解散于1943年),中國共產黨便成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從此,中國革命和共產國際便一直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共中央召開的許多會議都有共產國際派出的代表進行指導,中共中央的許多重要文件都要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進行起草、制定。由于當時黨內盛行以王明為代表的把共產國際指示神圣化的教條主義,以及共產國際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還不能放手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獨立自主處理中國革命的自己事情。遵義會議是在主客觀條件具備下(主觀條件——毛澤東所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正確方向已被廣大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所認識;客觀條件——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電訊聯系中斷,共產國際無法指揮),黨中央根據中國實際情況獨立自主解決自己重大問題的會議。遵義會議擺脫了共產國際指示的干預和“左”傾教條主義的束縛,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關于軍事路線和黨中央的組織領導問題,從危難中挽救了中國革命。
第三,民主團結的精神。民主團結精神是遵義會議能夠成功實現黨的歷史轉折的一個重要精神因素。遵義會議體現出來的民主團結精神凝聚了黨的領導力量,極大地推動了革命戰爭向前發展。遵義會議以前的許多年中,一方面由于“左”傾教條主義者在黨內搞宗派斗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對黨內持不同意見的同志進行無情的打擊,另一方面由于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獨斷專權,黨內民主遭到了嚴重踐踏,黨的凝聚力受到了嚴重的考驗。遵義會議堅持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方針,發揚了黨內民主團結精神,參會人員各抒己見,坦誠交流了不同意見,即使是尖銳對立的觀點,最后也能在顧全大局、服從中國革命的根本利益,在盡快擺脫險境的大前提下,通過民主集中,維護黨的團結,避免了可能造成的黨內分離,提高黨的凝聚力,極大地推動了革命戰爭向前發展。
歷史證明,遵義會議之所以能夠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最關鍵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具有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的精神財富。試想,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干部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的精神,那么遵義會議的偉大轉折也不可能畫上完美的句號,黨的思想路線和軍事路線就不可能發生改變,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革命就不會取得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黨在革命戰爭時期所形成的這種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繼續堅持和弘揚求真務實、獨立自主和民主團結的遵義會議精神來加強黨在新時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前進。
(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貴在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也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之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不從實際出發,無視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而是照搬蘇聯經驗,把共產國際指示奉為經典,結果導致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并被迫撤離蘇區進行長征。遵義會議正確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著重解決了當時最為緊迫的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使黨內廣大干部的思想逐步統一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基礎上。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充分體現出了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運用馬列主義原理解決中國革命中出現的問題的實事求是精神,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并存的關鍵時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一定會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取決于我們黨員干部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能否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能否尊重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對待群眾反映問題,然后創新我們的工作思路,出實招,辦實事,真正為廣大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擁護,黨員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才能夯實,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得到鞏固。
(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力求民主對待群眾、團結群眾
民主團結又是遵義會議精神的一大顯著特征。在遵義會議上,黨中央沒有對犯了路線錯的同志采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而是盡可能采取民主、團結同志的方法。正是由于我們黨重視民主團結,這在危急關頭避免了黨的分裂,維護了黨的團結,使得遵義會議能夠成功實現黨的中央領導核心發生改變,最終實現黨的歷史轉折。新時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我們深入群眾,團結群眾,民主對待群眾,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會把我們黨員干部看作是貼心人,才會把一些真心話告訴我們,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把握群眾的情緒,真正了解群眾的急迫需要;相反地,那種“坐著轎車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回到單位談一談”式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根本不能發現基層新情況、新問題,難以傾聽到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呼聲的。因此,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力求深入群眾,團結群眾,民主對待群眾,與群眾密切接觸,以情融情,以理達理,這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三)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有敢于糾錯的精神
遵義會議集中討論、解決了當時生死攸關的軍事問題,實際上糾正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歷史經驗證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是中國共產黨抵御各種政治灰塵和腐朽思想侵蝕、解決黨內矛盾有效武器。我們黨什么時候能夠堅持真理,不斷修正錯誤,什么時候就能夠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當前,我黨正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是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因此,這次實踐教育活動著力要解決的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牽涉面大,處理起來不容易,甚至有時可能出錯。所以,組織開展這次活動就一定要有有敢于糾錯的精神,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沿著正確軌道健康深入推進。只有這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取得實效。
[1]遵義會議文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石仲泉.再談遵義會議——芻議遵義會議精神[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2,(4).
[3]徐明忠.貴州革命老區的“遵義會議精神內涵”[J].中共銅仁地委黨校學報,2007,(5).
[4]田克勤.遵義會議精神的當代價值[J].新長征,2005,(2).
[5]苗體君.試析遵義會議精神的內涵與形成[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