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詞匯是進行語言組織和表達的基本材料,離開豐富詞匯的支撐,所表達之內容必將“力不從心”、“詞不達意”?;诖?,在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對高職生詞匯量掌握提出了明確量化要求,其中A級為3400個,B級為2500個,并要求能夠做到英漢互譯。由此可見,英語詞匯量的掌握對于高職生成長成才、其未來職業化道路的拓寬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擴招大背景以及高職高專學生本身存在的英語詞匯量“薄弱”的情形下,如何能通過教學改革來確保高職生達到詞匯量化要求,成為了每一名高職高專英語教師面臨的嚴峻課題。本文正是從這一角度入手,探討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強化高職高專“以應用為原則、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宗旨,進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要實現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詞匯的量化指標,教師必須“教無定法”,然而“法必得當”,以符合高職高專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并能激活其內在的學習興趣,以造就“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氛圍,從而實現高職教育“一技之長”的理念。但在現實的英語詞匯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鑒于我國教育層次化的實踐,高職高專與本科院校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進入高職高專院校就讀的學生在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方面勢必“略顯薄弱”,包括詞匯不足、語法欠缺、句式不通、表達不順等等,詞匯是英語綜合能力的“基本標桿”,假使未能達到一定的量化要求,勢必對高職高專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發展形成“桎梏”。為何高職高專學生詞匯量“如此欠缺”?主要是興趣不足使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學生詞匯掌握興趣的“缺位”,導致他們在詞匯教學課上頓感索然無味、動力不足。此外,詞匯掌握方法不得要領也是高職高專學生詞匯不足的重要推因。較大部分學生仍然因襲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可謂是方法陳舊、急功近利,往往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與高職生“應用型”的本質特征相悖。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分清主次,從學生面臨的最棘手問題入手進行教學,方能取得良好效果。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卻凸顯了“重語法、輕詞匯”的主次不分的弊端。為何強調“詞匯掌握”是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這是根據詞匯對于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其他知識提高的第一性而得到的推論。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詞匯所起的就是“地基”效能。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提到:“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其意是“離開語法,表達甚微;離開詞匯,表達為零?!庇纱苏蔑@詞匯的基礎性、根本性效能?;诖耍谡n堂教學中一味強調語法、句式、句型的運用、講解、操練,必將使學生犯難。其內在邏輯是:語法再好,也敵不過詞匯的匱乏;句型框架再多,離開詞匯的支撐,也必然是“空中樓閣”。此外,一些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也呈現了“法不得當”的弊端,如脫離上下文進行詞匯講解,在講解詞匯是忽視其比喻義及引申義的存在,不是建構詞匯與詞匯之間的有機聯系,而是孤立化教學,不僅使學生犯難,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弱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導致教學效果難以凸顯。
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為宗旨和目標,這勢必要求在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上凸顯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提升的效能。然而一些高職高專教師仍然采用理論教學為主,運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被動教學模式,只關注自身“如何去教”,而全然不顧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和“樂學”與否,這種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模式不僅制約了學生的發展,更是導致課堂沉悶、師生關系不協調的導火索。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高職英語教育中本應結合高職生“以應用為原則、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以呼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然而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卻難以實現這一點。
此外,高職英語詞匯教學還需要培養高職生的創新精神,這需要教師本身具備創新思維,以多種方式來創造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理解、思考、歸納和總結的詞匯或規律的平臺,以完善其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育。然而“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卻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正能量”,本該學生完成之事卻由教師完成了,導致高職生難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和動力,從而對高職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形成桎梏。
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效果不彰;教師教學教不得法,習慣“灌輸式”教學;教學模式的滯后、陳舊……針對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這些缺陷,必須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興趣教學法、以寫促學教學法、語境教學法等等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來建構高職生自主性學習的內在動力,來實現高職高專詞匯教學的科學化和實效性。
亞里士多德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這句話強調的是興趣對于追求學問者巨大的“推動力”和“正能量”。當前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之所以效果不彰,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極其關鍵的一環。對此,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以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優化來激活學生濃厚的詞匯學習興趣產生,進而達成其求知欲望“迸發”的效果。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興趣“缺位”的現狀,必須改變以往“教師本位”的教學模式,才能徹底轉變學生以往“機械學習”、“被動學習”的狀況,助推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躍升”。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學唱英語歌曲、朗讀英語詩歌、欣賞英語影片、背誦名人演說詞等等具體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興趣。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分層教學理念,為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由易入難,一步一個腳印的提升來助長其學習的自信和動力。還可以采用項目化教學、任務型教學、情景式教學的具體方法來鼓勵學生加入教學的具體過程當中來,使他們真正感受到學習是自己的事, 實現由“厭學”轉為“樂學”,由“苦學”轉為“會學”的學習狀態和興趣的“銳變”。
以寫促學教學模式是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詞匯學習原則,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以詞匯教學環境的優化創設,來激活學生詞匯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以寫促學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多寫、多練的練習方式來強化對詞匯、語法、句型搭配等等內容的理解和滲透,從而變枯燥課堂為“快樂課堂”。同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所掌握之詞匯應用到寫作過程中來,不僅強化了對詞匯的記憶,更能在詞匯應用上“得心應手”。
當然,以寫促學教學模式必須遵循學生的認識水平發展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逐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必須嚴格遵照“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一步不能脫離學生,并進行科學化的教學設計。通過在準備階段的詞匯講解,即是對學生在某話題寫作過程中所運用到的重要詞匯進行講解,來使學生實現對新詞匯的基本語義理解,并將句子的基本結構、時態、語態和不同詞性在句子中的作用作了詳細的講解,此后再給定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讓學生運用教師所講解的詞匯以英文的形式將故事內容表達出來。由此可見,以寫促學教學模式的推進,勢必是學生詞匯“活學活用”和句型、語法“熟能生巧”的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其寫作能力必然也大有改觀。
語境教學主要是采用聯想發揮的模式,在詞匯與文化、信息、詞匯之間建構某種有機聯系,以實現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進而達到謀句、謀篇的高度。毋庸置疑,高職高專學生的詞匯教學不應從詞匯表開始,不能離開具體的語境,而應凸顯詞匯的具體語境來開展教學。在語言交流中,具體語境所彰顯的意義不言而喻,能否理解具體語境所表達的內涵和意蘊是實現順暢交流的基石。在高職高專詞匯教學中凸顯語境正是呼應了語境的重要意義,讓學生通過語境聯想發揮來理解詞匯的不同用法、搭配,從而實現對詞匯的深度記憶。此外,開展語境教學將更容易建構學生的心理詞匯,并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詞匯的運用和記憶。
通過語境教學,能使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下為詞匯配置不同的含義,使詞匯含義表達更加得體、通俗易懂,更為重要的是,在建構了語境聯想之后,學生通過語境的信息加工處理,對詞匯的記憶將更加牢固。
總之,高職高專學生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乃至千年期盼之“中國夢”實現的“骨干性”力量,其所掌握的英語綜合能力水準將間接關心著其職業奉獻的效度。詞匯作為高職高專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高低的基本標準,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多重維度來鞏固、充實、提高,以真正幫助高職高專學生職業化道路的拓寬?;诖?,本文所提及之興趣教學法、以寫促教教學法以及語境教學法無疑是強化“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創新之法,勢必為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高“保駕護航”。
[1]杜希春.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
[2]鮑育育.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6).
[3]曾玉洪.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2).
[4]焦曉茹.試談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9).
[5]王丹丹.對高校外語詞匯的教學的探討[J].外語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