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鴻 靜
(清徐縣城鄉勘測規劃設計所,山西 清徐 030400)
新農村改造東木莊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初探
李 鴻 靜
(清徐縣城鄉勘測規劃設計所,山西 清徐 030400)
針對新農村改造東木莊小區規劃設計的復雜性,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分析了小區規劃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引起問題的根源出發,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采取該方案取得了較好的規劃改造效果,為今后工程界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
農村,住宅小區,結構布局,設計,經濟效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好的形勢,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必須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如果農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得到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中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的戰略部署,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當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西谷鄉東木莊村積極響應市、縣各級政府的號召,積極推進規劃編制工作,要求整治農村居民點,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重點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產業升級,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1.1 村莊概況
東木莊村屬清徐縣西谷鄉所轄,位于清徐縣縣域中部,西谷鄉西北部。村莊距清徐縣縣城約3 km,距西谷鄉政府所在地約3 km。村莊對外交通主要為云孟路、榆古路及清徐大道(規劃),路面狀況較好。
東木莊村全部位于平川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環境良好,非常適合農業生產,村莊現有耕地面積6 098畝。氣候屬清徐縣平川溫和區,為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短暫而天晴氣爽。年平均氣溫為9.5 ℃~10 ℃,年均降水460 mm左右,全年日照2 500 h~2 600 h。
2013年全村戶數1 501戶,人口4 123人。東木莊村人口增長率0.6%。
東木莊村有清徐葡香食品廠等企業,村莊工業基礎薄弱。村莊主要農作物種類為玉米,年收入達1 000元/畝。
2013年,東木莊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10 151元,在清徐縣屬于中等位置。現狀村莊村域總面積為738.5 hm2,總建設用地為78.9 hm2,其中現狀村莊居住用地為60.5 hm2,其他建設用地18.4 hm2,人均191.0 m2,土地使用超標。
1.2 村莊建設現狀與人居環境
1)村莊布局。現狀東木莊村民居住比較集中,主要位于文源路(規劃)與濱河東路(規劃)交叉口東北角,南西谷鄉約3 000 m,區位交通條件良好,用地平坦,適合建設。村內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村莊西側邊緣。現狀小學及村委會均位于村莊中部。
2)建筑質量。東木莊村建筑大部分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筑層數多為1層,建筑質量不高,布局比較混亂,村民的生活環境不佳。東木莊村近年新建住宅位于村莊外圍,建筑質量較好,建筑層數多為1層。
3)環境衛生。東木莊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不夠完善,目前生活垃圾隨意傾倒,一旦下雨,垃圾隨著雨水四處流淌,嚴重影響了村莊環境,污染了水體。
4)基礎設施。a.道路交通。村莊對外交通主要依靠云孟路及榆古路,目前路面寬度為8 m,路面狀況較好。村內主要道路體系不夠完善,村內主路寬5 m~8 m,次路寬3 m。部分道路狹窄,交通不暢。b.給水。東木莊村生活用水采用打井提水,供水量為250 t/d,全村供水普及率達100%。目前供水管管徑分別為4.5寸、3.5寸、2.5寸,基本能夠滿足村民使用要求。c.排水。東木莊村排水系統基本形成,目前,雨水、污水均自然排放,通過地勢高差排入明溝。d.供電。東木莊村內設有6個變壓器,分別位于村莊北部、中部和西部,通過變壓器引至各村民用戶。e.通信。東木莊村固定電話用戶有600戶,手機用戶數量約1 500戶。
5) 公共服務設施。現狀東木莊村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在村莊中部,包括村委會、幼兒園、小學等,基本能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但缺乏完善的村民休閑文化活動場所、休閑健身場所。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與開發商及施工方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溝通、交流,總體而言設計方需要解決以及考慮的主要問題包括:
采用什么結構布局規劃;小區開發什么戶型住宅為主,配套什么設施;廣場綠地的植物如何配置;如何提高村莊的經濟效益。
針對以上提出的主要問題,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經過多方案比較及宏觀經濟分析,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2.1 結構布局規劃
規劃東木莊村村域用地分為五區,分別為居住生活區、土地復墾區、高效農業發展區、林果業經濟區及生態濕地保護區。
為了盡量節約建設用地,解決村莊產業發展問題,采用多層住宅的布置方式,居住生活區用地分為三部分,其中第一、二期主要安置本村居民,可安置戶數1 521戶,安置人數4 500人。第三期主要安置外來居民,可安置戶數1 600戶,安置人數5 000人,該期作為遠景設想。規劃居住用地總占地面積為56.8 hm2,共可安排3 121戶,9 500人。
規劃形成“一心、四軸、八區”的總體布局結構。“一心”指位于中部結合中心休閑廣場和村委等形成的公共中心,同時也是東木莊村的景觀中心。“四軸”是指沿南北向主干道及東西向干道形成的“井”字形景觀軸線,將各個片區聯系到一起。“八區”是指七個居住片區及設施配套片區。
2.2 小區戶型及配套設施
考慮到農村人們的經濟水平問題,本次規劃設計了多層住宅、底層架空住宅、高住宅多種住宅形式及多種戶型方式滿足居民不同的需求。開發戶型面積定位為90 m2~120 m2。住宅造型選用坡屋頂形式。色彩可采用磚紅色或淺藍色,配白色線腳。利用云孟路交通優勢,沿文源路布置商貿服務設施,主要進行農產品、日用品交易,為本村和周邊村民服務,占地面積32 000 m2,建筑面積25 000 m2。設計中心休閑廣場以及林蔭路間,供老人和小孩休憩嬉戲。
2.3 廣場綠地的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上,結合當地鄉土樹種,選取四季不同色調變化和光影效果的植物,合理布局,使整個廣場統一,協調。主要采用植物樹種如下:
常綠喬木:油松、白皮松、云杉、側柏;
落葉喬木:國槐、元寶楓、銀杏、龍爪槐、垂柳、毛白楊、白蠟、臭椿、榆、懸鈴木、核桃、山杏、山桃、梨;
常綠地被:鋪地柏、撒地柏;
落葉灌木:紅葉小檗、金葉女貞、小葉黃楊、丁香、紫葉李、榆葉梅、西府海棠、連翹、珍珠梅、玫瑰、木槿;
藤本: 紫藤、三葉地錦、五葉地錦;
草坪:黑麥草、早熟禾。
2.4 經濟效益發展方面
在設計中考慮增加商業用房建筑面積,利用云孟路交通優勢,沿文源路布置商貿服務設施,既增加經濟利益,又滿足人們的日常購物,一舉兩得。合理保護和開發優勢資源,發展旅游產業,增加旅游收入,加強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設以休閑度假、農業觀光為重要內容的生態旅游區,將旅游業作為東木莊村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漸成為村域經濟的重要支柱及繁榮鄉村經濟的重要基礎,增強地方財力,提高人民收入。
新農村改造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調查、分析規劃、策劃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完成的,以上是對居住區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這些思路不可能涵蓋目前所有的創新意識的設計思路,還需要規劃師們不斷的努力探索、創新、完善。這樣我們的居住區將會更加理想、優美、舒適。
[1] 山西省清徐縣縣域總體規劃(2009-2020)[Z].
[2] 鐘國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及某工程結構選型探討[D].重慶:重慶大學,2006.
[3] 孫建文.高層建筑結構概念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2013,39(2):48-49.
On exploration for planning design for Dongmuzhuang residential complexes in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LI Hong-jing
(QingxuUrbanandRuralSurve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Qingxu0304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lanning design of Dongmuzhuang residential complexes in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design process of the complexes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provides the solutions and schemes from the origins of these problems, and achieves better planning and reconstruction effect by adopting the scheme, so as to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solutions to similar problems in future engineering circle.
country, residential complex, structural allocation, design, economic benefits
1009-6825(2014)25-0020-02
2014-06-11
李鴻靜(1984- ),女,助理工程師
TU982.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