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紅
(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6)
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作為公辦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過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取得了較好的聲譽、確立了民辦高等教育的社會地位。民辦教育經過高速發展的初創時期,已漸漸過渡到其發展的成熟時期。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高等教育應該采取“質量、特色和持續發展并舉”(陳鋒,2011:1)的創新發展模式。而這種創新發展模式的形成,其核心在于民辦教師隊伍的提升。民辦高校教師職業發展是民辦高等教育創新的依賴力量。民辦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成敗(陳霞,2012:11)。
在國際間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英語由于其廣泛應用,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國際間重要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英語教育也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芮艷萍,2011:1)。我國民辦高校英語教育更強調其應用性和職業型的特點,這就要求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在其專業發展方面,要更適應民辦教育需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探討并解決民辦院校英語教師在其職業發展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民辦院校的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首先,民辦高等院校英語教師由于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在年齡結構分配方面較為不合理。我國首批民辦高校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末,經過三十多年左右的探索,至今已確立其“教育政治地位”,成為公辦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陳鋒,2011:1)。在發展初期,民辦院校多是聘請公辦院校在職或退休教師作為兼職教師,直到本世紀初,才陸續開始招聘其專職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最初所招聘教師幾乎都是剛獲得學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因此,目前大多民辦院校英語教師年齡均在30歲左右,沒有形成合理的年齡梯隊。
其次,民辦院校英語教師職稱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民辦高校這些年齡在30歲左右的英語教師正處于其職業生涯的前期積累階段,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科研能力相對較弱。由于缺乏豐富教學經驗和較強科研能力的高職稱學術帶頭人,這些青年教師大多都埋頭于一線教學工作,對科研工作關注度不高,投入時間和精力有限,學術科研能力較為欠缺,大部分教師在獲得中級職稱后很難晉升高級職稱。
再次,在教學工作方面,民辦高校英語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工作量普遍偏高。并且多數教師滿足于講授低年級基礎課,對講授高年級課程有畏難情緒,認為此類課程對教師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和學術水平要求高,不愿承擔此類課程的授課工作,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職業發展。
最后,在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方面,民辦高校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在職進修培訓投入不夠。大多數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在任教之初都只取得學士學位,這些教師就職后在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發展方面的需求大都是以學歷提升為目的。
根據上文對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現狀的分析,不難看出其職業發展的難點集中表現為教學科研能力和學歷職稱提升兩個方面。
在教學科研能力方面,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群體普遍缺乏與高等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學術科研能力,學術氣氛不濃,科研氛圍不足(夏紀梅:2012)。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學術類著作的習慣,做不到主動提高自己學術水平。在學歷與職稱提升方面,大部分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在就職伊始僅取得學士學位,而近些年民辦高校也紛紛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這樣,僅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在專業知識的占有量方面已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民辦高校學生學習需求。大部分教師雖通過努力獲得了碩士學位,但取得博士學位的卻鳳毛麟角。大多數民辦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在獲得中級職稱后感覺由于沒有科研學術帶頭人,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完成科研工作,晉升高級職稱難度太大,進而對職稱的提升產生很大畏難情緒,止步于獲得中級職稱。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明確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發展目標。教師的發展目標是教師發展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周燕:2008)。教師的發展一般需要經歷3個階段,即勝任階段,積累階段和成熟階段(孫紅:2004)。每個階段的發展有其不同的目標。根據對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大多數教師還處于其職業發展的前兩個階段,即對英語教學工作的勝任階段和在教學中不斷豐富自身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積累階段。在這兩個階段,民辦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把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定位于教學和科研兩方面。
在教學發展方面:首先,民辦高校領導要重視對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青年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參與各種繼續教育與培訓。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續教育中,民辦高校商務英語教師不僅要繼續提高自己對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掌握,更要學習先進的外語教學理論和方法。其次,青年教師不能只滿足于重復講授低年級基礎課,更要積極準備講授高年級課程。教學相長,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最后,民辦高校也應該多開展公開課、觀摩課和教學大賽等活動,讓青年教師在這些活動中取長補短,幫助青年教師加速完成其職業生涯的“勝任”和“積累”兩個關鍵階段。
在學術科研發展方面:首先,民辦院校要重視青年教師學術科研能力培養提高問題。大多數民辦高校都聘請了有一定學術地位的公辦院校退休教授為學院的教學督導,這些督導應該充分發揮其在學術科研方面的帶頭人作用,指導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其次,民辦高校英語教師要克服對學術科研的畏難情緒,重視提高自身的學術科研水平。除了養成廣泛閱讀學術著作、積極開展學術調查研究、撰寫學術論文等習慣和多參加學術交流和研討會來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外,更要互幫互助,依托學院聘請的有豐富科研經驗的專家督導,盡快組成以青年教師自身為主體核心的科研隊伍,在良好地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更好地為祖國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1]陳鋒.民辦教育創新:區域和學校的探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6.
[2]陳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5.
[3]芮燕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實證研究[M],北京:國防科技出版社,2011.4.
[4]孫紅.高校教師培訓與發展探索.中國成人教育[J],2004.11.
[5]夏紀梅.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的難點與出路.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J],2012.2.
[6]周燕.中國高校英語教師發展模式研究.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J],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