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峰 陳 俊 王瑞瑞
(1.江蘇省水文地質海洋地質勘查院,江蘇淮安 223005;2.江蘇淮安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淮安 223021)
公路系統現行規范JTG C20-201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1]摒棄了老版本JTJ 064-98一些不足,如巖、土的分類等,向 GB 50021-2009巖土工程勘察規范靠攏,甚至完全一致,針對深路塹、涵洞等工點,進一步明確了不同階段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則、室內測試項目、勘察報告應提供的資料等細節要求。該版本有利于勘察成果的統一、減少巖土工程師不必要的疑惑,有利于勘察成果的總結和歸納,對工程實踐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但實際工程中,仍存在不少人為和客觀因素,如勘察和設計脫節、勘察單位一味的迎合市場等,影響著勘察成果質量和可靠性。筆者根據近年來從事公路勘察設計工作的體會和經驗,針對實踐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改進建議,供同行參考。
1)勘察市場的無序和混亂。
公路勘察市場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勘察設計工作質量。
由于勘察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競爭激烈,壓價競爭現象突出。有些勘察單位為了生存不惜以低價承接工程,之后勘察過程中,勢必要偷工減料、降低勘察質量,部分企業不具規模,缺乏高素質技術人員,人員掛靠現象嚴重。同時,各勘察單位為提高投標報價,在布置勘探工作量時,更偏向于機鉆孔,不愿意采用低成本的靜力觸探技術,在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方面,勘察單位缺乏一定的內在動力和激勵機制。
2)勘察分包模式不夠完善。
公路系統勘察和工民建有所不同,前者一般是甲方將勘察、設計打包一并發包給交通設計院,勘察、設計均由設計院負責。該模式初衷是勘察設計一體化,設計提勘察要求,勘察對設計負責,甲方可規避后續可能出現的勘察設計之間的矛盾風險。
但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是,設計單位中標后,一部分設計單位將勘察再次分包,成為所謂的“二甲方”,“二甲方”往往進一步壓縮勘察設計總包合同中的勘察費用,用于補貼設計費,這就造成勘察費用進一步降低。專業勘察單位,拿著為數不多的勘察費用,其勘察質量可想而知。
即使公路設計院擁有綜合甲級勘察資質,勘察部門往往處于劣勢地位,內部劃撥的勘察費用會大大被壓縮,往往同一單位勘察工程師和設計工程師收入待遇差距巨大,勘察部門為了完成產值任務和提高職工收入,不得不低價承接更多的勘察任務。
3)勘探隊伍培訓和現場管理有待加強。
目前公路勘察隊伍,大部分是個體鉆機老板招聘的農民工,沒有經過專門的上崗培訓,專業知識幾乎為零,并且缺乏相應的工作責任感。比如,某巖層風化嚴重,采芯率低,只取上來一些砂子一樣的巖粉,鉆探工人將巖粉擺放在巖芯盒中當巖芯,編錄人員誤將大顆粒的卵石當作風化巖取樣送試驗室做點荷載試驗,這些都需要現場編錄人員甄別,否則會釀成大錯。
由于動探、取樣需要工人來回拆卸鉆桿,勞動強度大,本該用取土器取樣的,為省時省力,就直接從巖芯里切取土樣,本該做標準貫入試驗或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的,不做或少做,編錄人員隨意編制數據現象時有發生。更有甚者,鉆探孔深達不到設計深度,這些都是公路勘察中的大忌。
4)勘察技術要求需專業化。
勘察技術要求是項目勘察的依據,也是對勘察項目及成果的要求。
目前“勘察技術要求”一般多由公路設計院的結構設計人員提出,和巖土工程人員溝通相對不足,其所提的勘察技術要求存在先天不足,往往是死扣規范,比如某公路擬通過采石場,采石場揭露的地質地層很清晰,路線工程師還在半山腰和采石場基巖上布置鉆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再如山區跨峽谷的特大橋,勘察重點應是橋墩所在處邊坡的穩定性,而結構工程師往往關注橋墩下巖土層的地基承載力和樁長。
5)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針對性有待提高。
地質勘察工作是為后續設計和施工服務的,準確理解勘察技術資料是保證勘察成果質量的前提條件。不少勘察工程師對“勘察技術要求”理解不深刻,認為這是結構設計工程師的事,編制了大量的圖表,頁數不少,但可讀性差,缺乏針對性,利用價值較差,最終導致需要二次補充勘察。
如高邊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邊坡開挖后的穩定性,在查明巖土層結構的同時,還要查明軟弱夾層和結構構造面情況,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標。
6)報告引用資料來源不可靠。
勘察報告中關于“氣象水文”“區域構造”“斷層活動性”“地層巖性”等論述和結論,往往缺少資料來源。勘察中發現小斷層或局部巖體斷裂,地勘單位一般多盲目與區域性斷裂聯系到一起,甚至代替地震局給斷層的活動性下結論,這往往在后續勘察報告評審時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7)其他原因。
公路系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審查一般采取專家評審會的形式,而非通過專業審圖機構的審查,和工民建領域實行的注冊巖土工程師制度有所不同,后者要求明顯要嚴于前者。
1)建議建設主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嚴查掛靠、轉包、違法分包等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完善招投標管理制度,強化技術方案的主導作用,堅決制止擅自壓縮勘察周期、片面追求低價中標等不良現象。建立嚴格市場準入、清出機制,把資質年檢和質量檢查直接掛鉤,對質量檢查不合格的單位實行經濟處罰、暫停營業、整頓直至取消單位資質。
2)必須監督和規范業主單位的市場行為,加大對業主的管理力度,如在勘察設計總包合同中,明確勘察最少費用及最低單價,確保勘察費用和市場價相適應,減少設計單位對勘察費用的截留,或者勘察費用由甲方直接劃撥給勘察承接單位,廣東和福建一些甲方單位已認識到這個問題,在和設計單位簽勘察設計總包合同時,均明確了這一點。
3)首先應加強基層鉆機施工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加強思想教育,增強責任心和質量意識,提高勘探業務素質。其次,加強勘察技術人員的公路知識方面的培訓,提高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勘察工作的針對性。最后,在外業勘察過程中,項目負責人或地質技術人員必須及時掌握勘探測試的進展情況,隨時對外業工作完成的記錄進行檢查驗收,加強對現場勘探的質量監督檢查,發現與已有資料矛盾的記錄應及時核實,查明矛盾的原因,制定處理意見。
4)強化設計主體對地質勘察的管理和責任,設計院應配置少量的巖土工程師,使勘察和設計有機地聯系起來,這有助于設計人員研究、分析、消化和應用勘察成果,使設計更為可靠。
5)首先要熟悉和掌握有關的規范規程、掌握公路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并在具體勘察工作中認真執行。通過技術交底和溝通,勘察技術人員了解擬建工程特點,充分理解勘察目的和設計意圖,明確巖土工程勘察的側重點。
6)地勘報告中應盡量引用權威資料,規避模棱兩可的論述和表達,確保工程地質報告中引用的資料權威可靠。
7)建議在公路系統勘察中全面實施注冊巖土工程師制度,逐漸納入到專業審圖機構的審查系統中。
1)建設主管部門應嚴厲查處掛靠、轉包等違法行為,建立嚴格市場準入、清出機制。
2)加強機組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建立一支專業的公路工程地質勘察隊伍。改變目前勘察人員對公路勘察不了解、沒有培訓、無證上崗的現狀。
3)強化設計主體對地質勘察的管理和責任,在公路勘察系統中全面實施注冊巖土工程師制度。
4)勘察單位應該加強自身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針對當前公路勘察中存在的問題,應積極推廣巖土工程的理念。改變傳統的鉆探、取樣觀念。提高勘察成果的可讀性、可靠性和客觀合理性。
[1]JTG C20-201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