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博,李 華
(黑龍江省寧安市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站,黑龍江 寧安 157000)
第一,要建立一個橋梁安全施工管理小組。安全施工管理小組的成員既要有橋梁建筑的行政管理者,也要有各個施工環節的專業技術人士。在十二五期間,全省在農村公路橋梁建設方面進展神速,質量安全也做得不錯。部分業主積極參與到實際的橋梁施工過程當中,與此同時,也派出了一位或多位橋梁施工管理人才參與到施工安全管理的整個過程當中并建立了相關的橋梁施工日志,以記錄實際的施工操作過程。一方面,業主人員的參與不僅可以加強對橋梁施工過程的監督力度,也可以為促進橋梁施工質量提升提供重要的保證。另一方面,邀請業主來參與橋梁施工監督工作,可以緊密聯系業主與施工方之間的合作。
第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委派相應的工程負責人和管理人員進行實地探察和調查并編寫調查日記。調查人員通過對施工場地的實地考察,可以深入了解詳細的工程施工情況,從而提升橋梁施工的質量,保證工程施工的進度。另一方面,調查人員可以通過實地調查了解當地的地理位置環境、人文環境、交通情況,在此基礎上,調查人員在調查過程中可以將實際工程情況與橋梁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從而提升橋梁施工安全的管理效果和管理質量。
第三,安全施工管理小組根據上述的工作經驗,利用各種調查方法收集相應的調查信息,制定適合本工程項目實際的施工安全管理條例和細則。在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細則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簡便易行、科學有效的原則,避免不切實際、愛做表面工作的陋習。農村公路橋梁施工的管理是一項異常復雜的管理工作,在實際的管理工作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毫無漏洞。因此,安全施工管理小組應該在實際的個別管理項目中,盡可能地制定出相關的管理細則。在此基礎上,安全施工管理小組還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施工管理檔案資料,建立專門化的施工管理工作體系,同時注重對文案資料的保護,將文案資料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不同的媒介版本,以防止文案資料的丟失。
第四,安全施工管理小組應該建立一種集體管理與個人細化管理相結合的具體管理措施體系,從而采用集體巡視和個人輪流監督的方式去進行橋梁安全的監察工作。在實際的施工工人的招工工作過程中,安全管理小組要嚴格把好工人的技術和質量關口,從而保證施工工人的技術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能夠滿足公路橋梁施工的要求。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是農村公路橋梁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整個農村公路橋梁施工進程中的核心環節和關鍵部分。一旦在實際的施工管理過程中出現了技術水平不合格的情況,就有可能對農村公路橋梁施工的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第一,做好相關的安全標識設置工作。安全標識是提醒現場施工人員相關施工工作的主要標識。在施工現場,施工隊伍應該保證標識牌面清晰醒目。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及時對標識牌進行檢查,以防標識牌受到損毀。
第二,安全施工管理小組的成員要深入貫徹集體巡查工作監督方式與個人輪流執勤細化管理方式相結合,對施工現場作業進行全面化的檢查督促,從而使嚴格規范的施工管理細則可以真正落實到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安全施工管理人員要時刻關注相關的橋梁施工安全情況,爭取在整個管理監督環節中都保持高度的關注度。農村公路橋梁的施工場所多為室外露天場所,該種場所的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較為惡劣,特別是在一些旁山險道更是需要橋梁安全管理隊伍具有高度的專業水平。
第三,橋梁施工的管理人員和管理隊伍應該切實做好安全施工日記的記錄工作,并建立一整套以施工記錄資料為核心的橋梁資料記錄系統。橋梁的使用壽命一般較長,這就決定了橋梁施工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項目,在橋梁施工的過程中和橋梁施工的后期管理修繕工作中,都需要以橋梁的建筑資料和生產記錄日記作為工作的主要參考。這些橋梁建筑資料為促進農村公路橋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嚴謹化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和實際的理論參考。而在資料的保存方面,需要建立一個記錄、整理、保存和反饋等相關工作環節為組合部分的資料記錄系統,從而在橋梁建筑資料記錄的各個方面都做到合理利用和科學記錄,促進資料記錄的有效性和資料利用的有效性。
第四,要形成一種事前預測、事中落實和事后總結的工作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種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安全規則管理制度。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為農村橋梁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總結和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礎。特別是在周邊環境較為復雜的地理條件和情況下,建立一種系統有效的工作總結機制有利于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提高。
社會對于農村橋梁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建立一整套農村橋梁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體系顯得尤為迫切。農村橋梁施工的安全管理也是保證公路橋梁質量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在農村橋梁工程施工之前,施工隊伍的施工人員需要進行橋梁生產安全工作的管理細則的詳細學習,使施工人員可以在施工過程中深入落實貫徹安全施工的工作規范。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隊伍要經常性地進行相關安全管理工作的總結,從而保證橋梁施工質量。
[1] 吳長江.淺談公路橋梁施工安全管理[J].企業導報,201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