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向東,荀 毅,魏曉航
(1.成都軍區總醫院院務部,四川成都610083;2.重慶后勤工程學院工管系,重慶401331)
軍隊營區是由部隊營房與環境等所構成的綜合空間,是軍隊展開工作、戰備訓練和生活的場所[1]。軍隊營區建設隨著軍事戰略方針的轉變,軍隊編制體制建設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而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的營區建設經過60余年的發展,已從“山、散、洞”的高度分散到相對集中,從長期的臨時住用到逐步穩定,從相對無序的自主建設到全局的系統規劃,從強調功能滿足到追求可持續發展。當前,隨著全國環境保護進程的逐步加快,建立生態型軍隊營區的工作已提上議事日程。在此背景下,建立科學、客觀、完整和定量的軍隊生態營區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營區不是單純的指一個生態環境系統,而是以軍隊官兵為主體,在軍隊營區的空間范圍內與營區環境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整體包含了營區的生態系統,生態營區的組成要素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2]。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來,軍隊生態營區是以營區為空間區域范圍,以全體官兵的生活和軍事活動為中心,以環境生態學為基礎理論,以可持續性發展為核心目標的一種營區。生態營區的建設目標主要體現為:一是滿足全體官兵生活、工作和實施軍事活動的要求;二是滿足自然和諧、健康舒適的住用標準;三是滿足資源、能源節約,且生態系統能夠循環維持更新。
生態營區評價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整個體系的建設需要考慮的因素也非常多,因此,必須設定一些基本原則來規范這一評價體系。
科學性原則:即生態營區的評價必須有科學的依據。為達到這一原則,要求生態營區的評價必須有科學的理論基礎,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符合生態營區的建設目標指向,同時評價的方法和內容也都必須科學規范,對所獲取的數據資料應做到在時間和空間具有可比性。
政策性原則:生態營區評價不應與國家和軍隊已有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導向沖突,所選擇的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應當是反映生態營區建設目標的實現程度,并在已有法規標準基礎上進行評價。
可行性原則:生態營區評價體系應符合中國軍隊營區建設的特殊要求,應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評價指標應概念明確、易測易得;評價內容的選擇應考慮國家、軍隊的實際情況;評價方法應易于把握量化評價與模糊評價相結合。
指導性原則:生態營區評價是為更好的指導軍隊營區生態保護與部隊住用建設工作,因此,生態營區評價體系應體現這種導向性,應對部隊未來開展生態營區建設和規劃具有指導的意義。
生態營區評價體系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確定評價指標集。由于生態營區本身以生態學、區域生態系統學、景觀生態學等理論為基礎,因此,在評價指標集的構建中,必須充分考慮營區生態系統的特點,既具有一般生態系統的特征,更具有自身獨特的社會和經濟屬性。因此,筆者將生態營區的評價指標集分為三個大的體系,這些體系又包括一系列的量化指標。
周邊環境影響指標,是指軍隊營區所在地的大環境的影響。應當看到,生態營區的建設受營區所在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在開展生態營區評估時,必須首先考慮周邊自然環境的影響,如營區所屬地區的植被覆蓋面積和營區所屬地區單位面積上承擔的污染物量的強度等。
營區生態系統指標,是指營區內部生態建設所達到的各項指標,包括營區的綠化率、綠地層次與結構以及植物生長的優良程度等指標。當然,還可引進一些生態評價的基本指標,如氧負離子濃度、PM2.5濃度指標等。
生態營區,并非是完全自然的區域,還包括的人類的影響,因此,必須要設定指標用以衡量營區內人員對自然生態的破壞性干擾和對自然環境的修復保護能力。人為干預能力指標應包含污水排放處理指標、垃圾無害化處理指標、中水利用指標、可再生能源使用指標、煙塵排放指標、營區噪聲指標以及官兵環保意識指標等。
生態營區評價的基本應按照以下的程序進行。
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集,廣泛征求意見并進行科學驗證;二是確定評價體系中各個評價指標的權值;三是利用綜合指數評估方法建立評價模型;四是選擇多個試點單位進行試評價;五是對照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進一步改進評價體系并逐漸推廣。
生態營區評價的核心是評價指標的選取測定、指標權重的獲得以及最終評定模型的建立,其中,重點是評價指標的選取,這已在前文論述,難點則是指標權重的獲得以及評定模型的建立。
對于指標權重的獲得應采用層次分析法結合De1phi專家意見法獲得。評定模型的建立應采取模糊綜合評價法,依據各類評價因素的特征,確定評價值與評價因素值之間的函數關系,然后通過構建一個模糊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進行模糊變換,將對一些定性評價的指標轉化為定量評價[3]。
生態營區建設,是未來軍隊營區建設的發展方向,做好生態營區評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本文僅從評價思路、指標選取范圍和評價方法體系等方面對評價工作進行了初步的論證,為未來開展深入的生態營區評價提供了理論參考。本研究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指標集的構建還有待進一步充實,指標權重確定和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尚未完善,此外,由于軍隊營區生態環境千差萬別,評價體系的普適性尚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 荀平,劉學真,王立民,等.營區規劃[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
[2] 周建華,鐘學紅.生態住宅小區外環境評價標準初探[J].西南園藝,2001,29(4):44-45
[3]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