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民
(黃石市療養院小學, 湖北 黃石 435003)
淺談如何設計教案
程新民
(黃石市療養院小學, 湖北 黃石 435003)
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應有的效果,教師備課是關鍵,而編寫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節。教師如何寫出有個性特點,有創新的教案,教案編寫如何由靜態向動態轉變,如何注意“教案”與“學案”的結合,都是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教學;備課;教案
教案通常是以一節課為單位進行編寫,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具體方案。在教師備課工作中,編寫教案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全面、最系統計劃、安排教學過程的一個步驟。眾所周知,教案猶如建筑之前的圖紙,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是保證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上好每一節課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
近幾年來,關于教案,眾說紛紜:有人贊成寫“詳案”,有人提倡“零教案”;有人欣賞“課案”,有人喜歡“學案”。面對新課程,教案究竟何去何從?新的課程觀特別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以伙伴的身份與學生共處一個平臺。這樣,原來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案已不合適。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為教而寫教案的想法,改變傳統教案的設計理念。要從重視教的構思,轉向重視學生學的引導,使教案變為教與學的結合,使教案不但為教師服務,更要為學生服務,讓教案去適應學生,真正成為教與學的結合點。關于教案的編寫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教案是直接為教學服務的。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必須提高寫教案的水平。在新課程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寫出有個性特點的創新教案是新課程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的要求。而一直以來,很多教師盲目地照搬名家教案,忽略對自身優勢、教學特點的研究,造成了教案“千篇一律”、“格式化嚴重”,這也是傳統教案的一大弊端。其實每位教師由于知識積累、教學經歷、個性特點、思維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對教案的編寫也應是不同的。編寫個性化教案,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好的教學模式,從中認真學習與吸收,但不能機械地去照搬,以此來束縛自己的教學個性;編寫個性化教案,我們可以博采眾長,同時發揮自己的優勢,突出教學個性,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重要理念。它注定了新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生生交往互動、師與文本交往互動、生與文本交往互動共同生成的過程。而傳統的教案是預設的、靜態的、機械的,忽視了生成的理念。與之相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案,應該是以學定教,體現學生學習要求的教案。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向互動。不是對課堂情境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而是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動態中不斷得到充實和完善。因此,教案中的教學過程應該是預設與生成的有機整合,忽視了教學的生成性,就等于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忽視了學生的發展。
我們在編寫教案時,課前可以進行比較粗線條的第一次設計,隨著課堂教學的進程,以及新情況的出現,應隨機隨時調整教案。
新的課程觀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案如果離開了“學”,設計得再完美也沒有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為“教”而寫教案的想法,把教案寫成教與學的方案,將主要精力用于預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面上來。比如:了解學生將要學什么,學后要獲得什么;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老師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如何搞好活動設計,實現預定目的;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會有哪些疑問、怎樣處理;如何理解相關知識,拓展知識等等。這樣在教案的內容中,既有教法,又有學法;既有教師的活動,又有學生的活動。正像一位教育專家所說的:新課程的教案既是預設的,又是不可預設的;既是計劃的,又是生成的;既要體現教案與學案的結合,又要體現文字教案與思維教案的結合。使教案簡潔實用,省時高效。
總之,教案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把“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理念,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新學的知識;同時還需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從教與學兩個角度講,就是說要規劃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該“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候做”等。最后要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和“做中學”、“用中學”的協作參與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總而言之,好的教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12—16
程新民(1966— ),男,湖北黃石人.
G622.4
A
1009-2714(2014)02- 0106- 02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