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賀稀格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222)
天津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及發展對策
王偉,賀稀格*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安全戰略與管理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300222)
天津市是全國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最早的省市之一,在天津市委、市政府與農業生產者、監管者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并處于全國先進行列。天津市食用農產品的質量依然面臨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投入品污染;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有待細化;檢測手段有待提升等問題。本文從加強農業生產產前控制,建立農產品信息化網絡平臺等方面提出了健全天津市農產品安全管理的對策。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安全管理
1.1 總體情況
天津市是全國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最早的省市之一,2001年4月,農業部啟動全國“無公害食品計劃行動”,將天津市列入首批試點城市。經過10年的發展,天津經認定的無公害基地總計1 845個,其中無公害種植基地1 834個,無公害種植面積106 211公頃,無公害畜禽基地123個畜牧業基地11個,無公害畜禽屠宰場16個,0.297萬頭(只),設施農業面積累計已達到36 667公頃,年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截止到2010年,已經有49家企業取得綠色食品證書,19家企業取得有機食品認證。
以無公害蔬菜建設為例,從2010年開始建設,2013年天津市四大無公害蔬菜基地已開始供應綠色蔬菜,薊縣、寧河、武清3個區縣,2009獲得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創建縣,天津市規模最大的家庭菜園種植基地家庭農場—天津市瑞明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主要經營家庭菜園、采摘等休閑農業項目,同時還提供自己養殖的柴雞和柴雞蛋。所生產農產品均能達到無公害水平,并有部分達到有機農產品生產要求。現有2個生產基地,水高莊基地和楊柳青基地。占地面積13公頃,大棚60座,占地面積6.7公頃,現有固定客戶500個。
2012年寶坻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55個蔬菜大棚,20多種蔬菜)可以實現可追溯。
2013年京津地區規模較大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天津武清區河北屯鎮設施蔬菜基地日前竣工并通過驗收。該基地每年可為京津兩地提供優質無公害蔬菜1萬t,預計實現年收入3 000萬元,畝產增效9 000元,帶動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5 000元。京津地區最大蔬菜生產基地—武清區河北屯鎮設施蔬菜基地,是中央財政為解決京津兩地蔬菜供應需求,調控菜籃子市場價格,保證城鎮居民買到放心蔬菜而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該蔬菜基地通過引進番茄、尖椒、黃瓜、甜瓜等優質蔬菜新品種,采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和質量安全溯源技術體系,形成綠色蔬菜品牌效應。
1.2 具體表現
1)天津市農產品安全標準體系已得到初步確立。農產品生產規程和產品標準,是約束生產、加工、儲運、包裝等環節,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技術規范。天津市自2005年12月以來由天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注發布的種植業、水產業、畜牧業、農業機械和農產品檢驗方法等所有的地方標準共139項。目前已累計修訂農業地方標準257項。形成符合天津市農業發展特點的農業標準化體系框架,使主要農產品品種、生產、質量、安全、包裝、保鮮等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基本配套。
2)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制度和可追溯體系。供應市場的菜、糧、果、肉、蛋、魚等基地基本實現了有認證、有規模、有標準、有檢測,建立了部分蔬菜生產、流通、銷售、消費等環節的全程追溯體系,確保供市民農產品的質量更加安全。天津市從2008年大力推行建立無公害蔬菜“電子身份證”,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讓消費者根據產品標識了解產品供應源信息,保障了其知情權及合法權益。追溯制度的實施,將蔬菜生產者置于公共監督之下,發生質量安全事件時可迅速切斷來源,實現對違法者的責任追究。目前已在所有涉農區縣的近100個種植基地建立了質量速測檢測站,配備了快速檢測設備。對興建蔬菜供應基地,從土壤、肥料、水源、大氣環境等多方面嚴格要求,并全部建立蔬菜管理檔案,全面推廣低毒、生物農藥;對建立的綠色水產品供應基地。從苗種開始嚴格檢疫,飼料采用無公害綠色飼料;采用中草藥防治病害,從源頭確保水產品質量[1]。
3)認證體系建設起步較早。天津市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工作起步較早,1990年被劃入全國首批重點開發綠色食品的區域。1994年11月,綠色食品翠屏湖示范區被國家計委和農業部批準成為國內第一家縣域發展綠色食品的示范區,以薊縣為重點開展綠色食品工程建設。截止到2008年年底,本市通過認證的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已達到279個,占全市水產品養殖基地的80%,涉及產品達420個。還配套實施了“天津市水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及產地準出示范項目”。市水產部門通過產地準出制度來實現水產品的產地追溯,目前已有9家試點養殖場實行水產品養殖全程質量控制標準化生產。
4)食用農產品監管能力較強。在農產品監管方面了建立三級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并制定問責制度、農產品質量監督員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制、不合格農產品無害化處理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制度、農產品“身份證”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提升了食用農產品的行政監管能力。以政府為主導,市農業部門主要從基地建設和產品監測兩方面對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過程進行控制。
5)農產品檢測水平較高。建立了三級農產品檢測體系,農業生產6個區縣有區縣級農產品檢測站,主要農產品集中產區、設施化種植示范園區、養殖示范園區基本建立了鄉(鎮)級檢測實驗室。目前國內普遍的農產品檢測方法,如氣象色譜、高小液相色譜、氣-質連用色譜等先進的儀器分析方法,在天津三級農產品檢測體系中都可以實現。
6)食用農產品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較好,形成了若干食用農產品產業帶。公司+農業經濟合作社+農戶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運作模式,是實現農民增收,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途徑。到2011年,天津市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100家,其中合作社聯盟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25萬戶,占農村總戶數的50%。形成了冬棗、沙窩蘿卜、玫瑰香葡萄、紫蟹、三辣、海珍品、肉雞產、優質小麥等食用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和食用菌、肉雞、無公害蔬菜配送、生豬、肉牛、淡水魚養殖等專業合作社聯盟,天津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就達到400多個。2010年為止天津市初步形成了一批規模化設施蔬菜產業帶,如:薊縣津薊高速(薊縣段)兩側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帶、桑梓設施西瓜產業帶、環湖萬畝設施食用菌產業帶、武清北部七鎮6 667公頃設施蔬菜產業帶、靜海西部林下經濟產業帶、寧河薊運河東部四鎮設施蔬菜產業帶等,很好地保證了食用農產品的產銷穩定和安全監管。
7)無公害農產品產銷服務組織發展勢頭良好。天津市目前已建40個配送中心和150余銷售網點,天津市無公害農產品產銷服務組織和配送龍頭逐步壯大,全市各區縣均有無公害食品專賣店、專銷點。全市共扶持發展和認定了40個蔬菜服務組織和配送中心,銷售網點150多個,其中與北京市建立場地掛鉤的達到11家;認定了16個畜禽加工龍頭,8個鮮奶加工龍頭企業,無公害肉品、奶品連鎖店和加盟店發展到300多家,西青區投資3 000多萬元的當城無公害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即將建成。目前,通過無公害服務組織、龍頭企業的無公害農產品產銷量占全部無公害產品的90%以上,極大地帶動了無公害基地生產,滿足群眾對無公害農產品的需求[2]。
2.1 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投入品污染形勢依然嚴峻
天津市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近海海水污染、澆灌水污染、土壤污染和農產品重金屬殘留污染。
據天津科技大學海洋學院對天津大港渤海灣海域的海洋生物重金屬富集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天津大港近岸海域生物體富集Cu、Hg、As能力大小順序為甲殼類>軟體動物類>魚類,富集Pb、Cd、Zn能力大小為軟體動物類>甲殼類>魚類,富集石油烴能力大小為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類。毛蚶的金屬富集能力最強,其次為扁玉螺、口蝦蛄和蝦,魚類對金屬的富集能力則明顯較低。各類生物體污染物中有32.65%處于正常水平,38.78%處于輕度污染水平,6.12%處于中度污染水平,22.45%處于重度污染水平,其中毛蚶中Pb、Cd和口蝦蛄中Cd超標率達到3倍以上,可見本區域生物體污染以Pb、Cd為主。部分海產品中出現Pb、Cd超標嚴重,海產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威脅,可能會對消費人群產生嚴重危害。
污灌導致的土壤污染問題,是天津農業的一大頑疾。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天津資環所進行的研究就表明,天津市園田土壤和蔬菜中施用城市垃圾肥的土壤中8種重金屬(汞、銅、鋅、鉛、鉻、鎳、砷),有5種重金屬含量高于背景值,其中汞達到背景值的30多倍;而污灌區土壤,8種重金屬含量全部高于背景值,其中鎘超出10倍,汞超出125倍。蔬菜中重金屬方面,污灌區蔬菜中5種重金屬含量高于遠離城市污染源土壤,其中鎘和汞超標2倍多。2003年的數據顯示,天津污灌面積為9萬公頃,占全市灌溉面積的22%。2006年天津師范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在東麗、西青等7個區縣的污灌片區中采集土壤和小麥樣本檢測結論是:土壤中鎘和鋅含量超標;小麥穗實樣本中,66.7%的鎘含量超標,最大超標1.33倍[3]。
2.2 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各個監管環節還應細化、日程化
雖然天津市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已經建立了制度規范,但是對于制度規范落實過程中,種植基地的部分農戶依然憑傳統經驗作業,食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的監管范圍和監管頻次都還有待提高,生產基地記錄制度落實不到位,缺乏標準化生產意識。致使個別菜農不遵循生產規范,不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施藥,以及過量,超范圍施用農藥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2.3 農產品安全檢測方法、手段和水平有待提升
基層的檢測人員大多未經過系統學習和定期培訓,對于快速檢測設備的準確性、精確性和穩定性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3.1 加強農業生產產前控制,杜絕和減少農業污染
首先必須根據銷售地、銷售對象、相應標準,做好產地灌溉水、土壤和大氣監測,結合可能的污染源分析,選擇在符合要求的產地環境進行規劃和生產。對于已經存在的污染狀況,進行定期或隨機開展產地環境動態監測,確保生產出來的產品能達到標準要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根據農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確定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此外,積極探討和推廣生物農藥和綠色飼料的應用,政府也應對采取生物農藥和綠色飼料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增強其使用的積極性。
3.2 建立農產品信息化網絡平臺
對于優質農產品加強新的商業模式的推廣,通過建立高效的農產品安全生產評價、預警管理網絡系統,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眾網絡系統、網上商品交易平臺,結合天津的地域特色,實現優質農產品現代化網絡交易,開展立體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目前天津市特產小站稻及七里海河蟹,已經和阿里巴巴等網絡平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并已經上線開展批發及團購業務。
3.3 財政大力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業區縣的大部分農戶普遍反映出來對于安全農產品的生產積極性不是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無論是無公害農產品還是有機綠色農產品,都面臨著極強的生產經營風險,因此應從財政上加大扶持。首先可以建立規模化種養殖補助資金,可以按照種植的公頃數和養殖數目對業主進行分批補助。二是扶持家庭農場。對蔬菜經營規模達到3.3公頃以上,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應提高10%兌現補助;同一業主種養一體化經營,推行“畜—沼—菜”發展模式,每畝施用有機肥達到1 t以上,提高15%兌現補助。三是扶持發展設施蔬菜。對在設施蔬菜基地區域內創業,自建蔬菜專用鋼架單棟大棚連片面積1 200m2及以上的,符合蔬菜基地整體規劃、且質量達到標準的,按20元/m2標準補貼業主。四是扶持科技推廣和品牌創建。在設施蔬菜基地區域內,業主繁育蔬菜嫁接苗1萬株及以上,按每株0.1元的標準核定補助;以扶持方式支持蔬菜品比試驗、品牌創建和產品認證。
3.4 繼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應加強農產品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如農藥的投入使用、施用的間隔期、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市場準入、農產品質量追體系、農產品生產流通的現代信息化、區域農產品共同認證體系方面的監管力度。
在今后的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要深入開發、研究、推廣一系列安全生產技術,強化對農產品從品種優質化、生產無害化、環境安全化,乃至加工、包裝、貯運等全程生產實施綜合、協調、配套的安全技術以提高天津市農產品可持續發展。
[1]李銅山.食用農產品安全生產理論簡析[J].河南農業科學,2006 (10):112-115
[2]賈寶紅,陸文龍,宋廣平,等.天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5,11:58-61
[3]劉鳳枝,師榮光,賈蘭英,等.土壤污染與食用農產品安全[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3):50-54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in Tianjin
WANGWEI,HEXi-ge*
(Food Safety Strategy and ManagementResearch Center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ollegeofEconomicand M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Science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ianjin isone of the earliestprovincesand cities in the 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safety.Under the jointefforts of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ers,regulators,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and in the national advanced level.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to be solved,such as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inputs;elaboration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regulation,improvementofdetectionmeans.FroMstrengthen controlbefo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etting up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themeasures has been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ianj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managemen.
edible 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 safety;safetymage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s
10.3969/j.issn.1005-6521.2014.18.081
2014-09-17
基于科技創新體系的天津市農產品安全管理研究-天津市社科規劃(TJGLWT11-08);津魯地區蔬菜殺菌劑使用、殘留水平評估及安全管理研究——天津科技大學校基金(20100304)
王偉(1974—),女(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農產品安全。
*通信作者:賀稀格(1985—),男(蒙古),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