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 新課程改革使高中課堂教學也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課改的推行為高中數學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教學內容越來越新穎,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多樣的教學模式而備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提倡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但是隨著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下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筆者根據自己經驗,談談自己看法。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存在問題;策略方法
一、新課程改革理念
新課改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新課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課程功能。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過去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新課改存在的問題
1.過分要學生自主學習
以往的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尊師重道”的觀念根深蒂固,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的狀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愛發言,不善于表達,不會自己動腦思考,等待老師進行“灌輸”,長期以此,教學效率低,沒有發展性。課改后,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充當引導者,在講述了基本的知識點后,會要學生自主發現、思考、解決問題。但是部分教師只是盲目的遵從新課改理念,并未全面考慮到實際情況和適用性。
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新課程標準下比較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但有部分教師片面理解自主學習,流于形式,為了實現學生主體性,減少授課時間,要學生自由探討,在課堂上出現不敢講的現象,只練不講,要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認為講太多就是與新課程精神相違背,所以就出現了本來教師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和學生兜圈子,捉迷藏,讓時間白白浪費過去。
2.過分實現學生“主體性”
一般教師都喜歡把班級學生分成小組形式,這種形式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講課中,會經常要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可否認確實活躍了課堂的氛圍,但是也給很多學生提供了“偷懶”的平臺,部分學生并未深入的進去探討,而是等自己小組成員討論出結果,坐享其成。
3.盲目遵從,忽視根本性教學
由于新課改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部分教師在上課時候,會引用到很多跟學習內容無關的內容,突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過于注重情感的投入,忽視了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傳授,學生不能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導致在做題和理解方面會遇到很多問題。基礎的知識都不能熟練掌握,就更別提拓展和靈活運用了。4.忽視學生學習難度
不少教師發現學生解題知識欠缺,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作業抄襲嚴重。數學新課改要求學生增強課外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作業難度加大,教師輔導學生的時間相對而言比初中更少,很多學生看到數學題就頭疼,不愿動手動腦。再加上班級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數學基礎差的學生就會自動放棄學習。而且高中數學進度快,學生跟不上學習的節湊,逐漸的就會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信心,以抄襲作業應付差事。針對于這些情況,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狀況,從基礎抓起,逐步加深,因材施教,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方法,采取分層教學,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方法
(1)教師要正確認識新課改理念,不可盲目的遵從,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對應的教學目標。學生都存在差異,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層次,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都能最大化的理解和學習,避免一些后進生由于跟不上,而放棄學習。
(2)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對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教材是知識體系的濃縮,反映的是知識間的經典關系,是高考試題的參照系和源泉。因此,對于課本的典型例題不能就題論題,而應適時、適度地進行拓展和創新。通過拓展,建立聯系,整合知識,提煉思想方法,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學會借鑒,學會欣賞,激活其思維發散。
(3)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與學生一起進入數學思考。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雙方互動的平臺,而雙方互動是建立在教學民主的基礎上的。教學民主就是師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其表現為:學生要尊重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也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不能因為學生的行為稍不合常理就給予否定,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而是要予以正確的引導。
參考文獻:
[1]范君華.新課改下高中課堂教學反思[J].學周刊.2011年10期.
[2]湯小青.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新課程學習(下)2012年11期.
[3]宋扣蘭.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