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新
瘢痕子宮早期妊娠的超聲表現
朱毅新
目的 探討瘢痕子宮早期妊娠的超聲表現。方法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21例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患者, 應用超聲聲像圖予以觀察, 分析其超聲臨床表現特點。結果 首次檢查診斷符合率為81.0%, 誤診4例, 17例確診患者宮腔中無妊娠囊, 子宮下段前壁剖宮產切口瘢痕位置存在不規則性不均質回聲團, 有的壓迫到宮頸管, 包塊及膀胱間肌層顯著變薄, 經彩色多普勒檢查表明團塊內及周邊存在豐富血流信號。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具有較明顯效果,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超聲;剖宮產術;瘢痕;妊娠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越來越高, 剖宮產可以明顯解決大量妊娠合并癥及其并發癥, 而且有效減少母嬰病死率, 但是由于剖宮產并非生理性分娩方式, 手術后往往產生一系列并發癥, 產婦生活治療手術一定影響, 而且再次妊娠孕早期極易出現遠期嚴重并發癥, 例如手術瘢痕妊娠(CSP)、宮頸妊娠(CP)等[1]。本文選取21例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患者,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分析其臨床特點,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21例瘢痕子宮早期妊娠患者, 年齡22~37歲, 平均年齡(28.3±1.6)歲, 均存在子宮下段剖宮產史。此次妊娠與上次剖宮產手術時間相隔1~11年, 平均間隔時間(7.2±1.4)年, 停經時間(49~74)d, 停經后有陰道出血患者9例, 停經后有陰道出血且腹痛患者6例, 人流術后出現陰道淋漓出血患者6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 腹部探頭頻率保持3.5~5.5 MHz, 陰道探頭頻率則為4~10 MHz.經腹經陰道對患者子宮、宮腔、雙側附件及盆腔均進行檢查, 關注子宮峽部剖宮產切口位置回聲情況, 測量切口瘢痕處異常回聲團實際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 注意局部血流分布及其與膀胱間肌層存在與否, 若存在, 則檢測其厚度。
在本文選取的21例患者中, 經首次檢查確診者17例,診斷符合率81.0%, 誤診4例(19.0%), 其中2例患者超聲診斷宮頸妊娠, 人工流產手術過程中出血量過多, 床旁超聲復查子宮前壁近宮頸內口位置, 觀察到團狀彩球狀彩色血流團予以診斷, 2例患者經超聲檢查顯示宮內妊娠, 經清宮術處理后5d陰道存在淋漓出血現象, 經超聲復查顯示子宮前壁下段無規則性回聲區域, 血流非常豐富, 與血 β-HCG檢測相結合值予以診斷。17例診斷明確患者經超聲檢查避免子宮中無妊娠囊現象, 子宮下段前壁剖宮產切口瘢痕位置存在不規則性囊性區或有不均勻質回聲團, 其內部存在不規則性大小不均無回聲區域, 有的壓迫至宮頸管, 包塊與膀胱間存在顯著肌層變薄現象, 有的完全消除, 肌層厚度低于6 mm,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團塊內及其周邊存在大量血流信號, 經脈沖多普勒檢查則呈現高速低阻頻譜。本文所出現的4例誤診患者, 首次超聲檢查時分別誤診為宮內妊娠與宮頸妊娠,經確認其為部分位于宮腔型, 此種類型妊娠囊早期處于瘢痕位置, 因孕囊逐漸增大, 其中一部分往宮腔中及其宮頸位置進行延伸, 所以只有一部分胎盤處在瘢痕位置, 下段妊娠囊拉長且為銳角伸至切口瘢痕位置。
剖宮產術后患者愈合不良則形成切口瘢痕,會具有一些較細微裂隙, 受精卵即有可能會經此類微小通道進至子宮肌層,且于裂隙或在其附近著床然后逐漸發育成長,可能因為瘢痕愈合不佳使得部位出現內陷, 局部內膜成長發育不良或缺損情況, 受精卵在此位置著床后,胚胎發育時,絨毛會直接性侵至肌層, 有的還會將其肌層穿透。 有資料顯示, 應用陰道超聲及磁共振成像(MRI)診斷標準為宮腔中未出現妊娠囊癥狀;宮頸管中位有妊娠囊現象;妊娠囊生長于子宮峽部前壁;妊娠囊與膀胱間子宮肌層成長缺陷性。
CSP、CP均屬于異位妊娠中較特殊類型, 其發病幾率與剖宮產幾率成長正相關性, Kung等人在研究中發現, 62例宮頸妊娠患者中, 21%成長剖宮產史;剖宮產后子宮峽部瘢痕妊娠出現幾率達到0.45%, 兩者均會導致較為嚴重后果, 首先需對兩者與IACP進行有效鑒別, 三者經超聲檢查圖像具有高度相似性, 因此對其血流特點鑒別顯得尤其重要[2]。
CSP、CP臨床表現成長較小不典型性孕囊, 出現位置則極易進行判斷, 是否成長孕囊則需繼續進行隨訪, 避免出現各類假孕囊聲像圖;孕囊持續發展至較易辨別位置且易進行判斷時, 則可較易予以診斷;尤其在CSP孕囊大部分均植入到切口肌層時極易出現漏診現象。孕囊內在未探及到胎血管搏動時, 其周邊探及到異位種植的滋養動脈情況則屬于進行鑒別重點項目, 特別是CSP一般會探及到血供源自鄰近子宮肌層, 伴隨妊娠時間延續, 血流情況呈現豐富性, 越表明典型性滋養層血流特征, 主要為持續性存在, 頻譜加寬, 在舒張期具有較為豐富血流, 屬于低阻血流, 但是先兆流產脫落到宮頸位置孕囊周邊并未出現異位種植血流, 子宮下段前壁切口及其旁肌層往往具有較高清晰度。
對于瘢痕子宮妊娠須予以有效預防, 及早明確診斷。嚴格把握剖宮產指征, 可以及時剖宮產率, 其能夠降低CS發生率。剖宮產術中對手術切口選擇尤為關鍵, 一些已臨產孕婦在對子宮下段予以手術切口必須進行良好掌握, 未臨產孕婦由于子宮下段未臨床形成, 切口處于宮體與峽部間, 兩切緣厚薄無均勻性, 縫合較難確保切口內膜具有連續性, 極易促使切口瘢痕出現部位缺陷現象。臨床醫師、B超醫師相互溝通能夠提高早期診斷率, 及早診斷可以防止CSP治療出現失誤。剖宮產術后需及時予以避孕措施, 有效預防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3]。
總之,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者進行診斷, 效果顯著, 具有明顯臨床應用價值。
[1] 胡良勇.剖宮產后早期妊娠并發癥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探查價值.實用醫技雜志, 2013,20(3):240.
[2] 廖永綦.瘢痕子宮妊娠臨床分析.健康大視野, 2013,21(9):28-29.
[3] 張蒂榮.宮外孕與妊娠黃體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頻譜形態分析.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9,25(1):62-64.
453000 河南省新鄉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