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2014-04-09 01:49:42劉紅梅
社科縱橫 2014年5期
關鍵詞:主體機制思想

劉紅梅

(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關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僅僅看作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施教,往往忽視它的另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即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接受。從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過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內化與外化相統(tǒng)一的過程,重視施教而忽視受教,必然地影響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要真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問題。這也是本文討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實現(xiàn)需要注意問題的緣由。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接受主體出于自身需要,在環(huán)境作用影響下通過一定的中介對接受客體進行反映、選擇、整合、內外以及外化的活動和過程,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通過有效的接受,使一定社會和社會群體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等,內化為接受主體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行為與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接受主體接納信息、形成態(tài)度和改變行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從內涵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是接受主體、接受客體、接受中介、接受環(huán)境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矛盾。

首先,接受主體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存在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是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下進行,接受主體的接受行為及其效果無時無地不受到來自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這些影響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對接受行為和過程發(fā)生著影響和作用。這些影響和作用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認識到這一點,對于科學的、辯證的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為和過程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至關重要。

其次,接受主體自身存在的影響接受實效的矛盾。接受主體對于接受客體的內化與外化是在接受主體與客體、內因與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實現(xiàn)的。這些矛盾的存在影響著接受的順利實現(xiàn)。接受主體自身的這些影響接受的諸多二元對立的問題與矛盾表現(xiàn)為:接受主體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和心理發(fā)展水平與接受客體的反差;接受主體知與不知、少知與多知,片面與全面的矛盾;接受主體知與行的矛盾,即接受主體思想品德認識與思想品德行為的矛盾。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和過程存在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接受活動包括了內化和外化兩個活動,是內化與外化相統(tǒng)一的過程。內化是外界的信息經由接受主體各種認識手段和一系列心理機制的加工作用,整合進入其心理結構,成為穩(wěn)定的思想品德要素,并不斷充實和形成個體的思想品德意識的活動。外化是接受主體的上述特質的現(xiàn)實化過程,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接受主體的內化成分轉化為其具體的思想品德的行為。內化是外化的基礎,內化是接受主體客體性的表現(xiàn),不經過內化,個體不可能接受,但內化并不意味著接受的完成,外化是接受的實現(xiàn)方式,只有在外化過程中,接受主體才能體現(xiàn)其在接受活動中的主體性。

第二,接受過程具有差異性。經過大量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對信息的不同反應來源于個人性格和態(tài)度的千差萬別,這種差異性也促使施教者不僅關注如何作用于一個接受者,逐漸深入展開思考,也或者說更加關注一個接受者如何認識受教內容,以及具體的接受主體如何接受的問題,開始關注差異性的內化與外化問題。

第三,接受過程具有創(chuàng)造性。接受作為主體的能動性活動,創(chuàng)造性接受是其最高表現(xiàn)形式,這種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為接受對象在理解、選擇過程中,通過自我更新,達到自身的超越。諸如觀念的變革、思維方式的調整、知識理念的更新和對自身經驗、觀點和思維方式的批判否定、更新發(fā)展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目標,通過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接受其傳導的信息,并內化為自身的思想和行為的各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聯(lián)結方式。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發(fā)生、發(fā)展的邏輯過程與實際過程相統(tǒng)一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為我們揭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的整體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具體來說,它回答了接受者為什么要接受即動力何在的問題、接受的導向是什么的問題;接受的條件和環(huán)境應該怎樣的問題,以及接受有無保障體系作支撐等問題,它由幾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統(tǒng)一的機制構成,包括接受的動力機制、導向機制、保障機制、環(huán)境機制等。同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從本質上說既體現(xiàn)著接受主體的接受特性,又融合著社會政治、思想、道德的主導性要求,因此,無論是動力機制、導向機制、保證機制還是環(huán)境機制,都有內在和外在兩部分構成,內在部分表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的內在運行機制,外在部分表示的是體現(xiàn)社會主導性要求的外在運行機制。

1.動力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動力機制,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何以”發(fā)生和“為什么”如此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定性。無論是馬克思的宏觀需要理論,還是馬斯洛的微觀需要理論都折射出一種理論凝結:需要是人類一切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接受活動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就必然與一定的需要相聯(lián)系,沒有需要也就沒有接受活動的產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接受主體總是處于對象化,主體的我將客體的我置于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之中進行多維度的自我觀察和評價,從而獲得不同的心理體驗,產生不同的需要。這些不同層次、不同指向、不同強度的需要無論是物質的、精神的、生理的,還是心理的,都將作為一種驅動力調節(jié)主體自身的狀態(tài),形成對教育內容的需求傾向也就是接受動機,并激活思維邊界,引起接受活動的發(fā)生。一般來說,主體的需要越強烈,主體進行接受活動的自覺性就越高,積極性就越大;反之,主體的需要比較弱,則其進行接受的自覺性,積極性就比較差,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拒絕接受、反向接受的局面。因此接受活動的動力來源于主體的自我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中,主體總是根據自己的特定的精神需要來選擇不同的接受客體的,思想教育如果能與接受客體的需要這個內部動因結合起來,就容易使教育內容得以內化。所以,激活或適應主體的高尚的需要是取得思想教育效果的基本動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有受教育的需要,向善的需要,進步的需要,提高思想境界的需要。教育者必須把握這些需要,或者有意識地開發(fā)這些需要,這樣,可以擺脫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動局面。同時,注重抑制、克服主體的不正當需求,雖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積極參與、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接受的效果,但也不能任意夸大,不然就會動搖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將教育灌輸置于接受的視野之外,就會發(fā)生在接受問題上出現(xiàn)根本性質和方向性的錯誤,從而使他們懂得什么樣的需要以及用什么方式來實現(xiàn)這種需要才是合理的、高尚的,怎樣做才是道德的、有價值的。

在接受主體的動力系統(tǒng)中,除了需要以外,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需要產生動機,動機決定行為,接受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對接受活動的展開具有重要意義。興趣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的動力之一,是接受活動成功的重要條件,而情感作為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體需要而產生的指向性心理體驗,通常以肯定或否定、滿意或不滿意、熱愛或憎恨、贊賞或厭惡等兩級性心理狀態(tài)(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并轉化為一定的情緒,對主體的接受活動起積極或消極的作用,意志則是主體在理性因素支配下自覺確定活動目標,并為此有意識地的持續(xù)控制、調節(jié)其行為的心理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是以接受主體為中心的自覺、能動的活動,但它不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也不完全是主體的內在需要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不能離開社會進行,任何接受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教育影響下實現(xiàn)的,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的啟動和運行,是由以主體需要為核心的內在動力系統(tǒng)和以社會需要為核心的外在動力系統(tǒng)有機結合共同推動的。

2.接受的導向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的導向機制是由接受主體的以世界觀為核心的觀念體系組成的內在導向系統(tǒng)和以社會主導的價值導向為核心的外在導向系統(tǒng)有機結合,共同確定的。

以世界觀為核心的觀念體系,是人們思想的高層次結構,是接受主體精神結構的核心部分。就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而言,影響接受活動方向的最直接因素是主體觀念體系中的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他們體現(xiàn)了主體對社會政治、道德的基本態(tài)度,決定著主體的人生追求目標和方向,是接受主體思想認識活動的核心和靈魂。

社會價值導向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目標確立的作用,通過兩個方面實現(xiàn)的。第一,通過社會價值導向所產生的壓力,促使接受主體確立與社會價值導向一致的思想道德觀念。第二,通過影響接受主體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和提升來實現(xiàn)的,人類先進的、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具有一種巨大的感召力。它是人們追求崇高、追求完美的精神動力,改變和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境界。

3.接受的保證機制

接受的保證機制討論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按照既定目標運行所需要的督促力,“怎樣”才能保證接受活動的方向和接受者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保證機制包括以下方面:以接受者的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的自律機制和以集體考評為核心的評價機制以及以各種制度為核心的約束機制。

自律機制是主體接受活動的內在保證。主要指要充分肯定任何個體都是有積極向上的進取潛力和可能性。且不說古人對這種潛能的過分夸大:“人人皆可以為堯舜”,還有毛澤東“六億神州盡舜堯”的革命豪情。單就個人來說,良心,尤其是經過社會化了的良心,是實現(xiàn)對接受活動監(jiān)督、調控和完善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所決定的。它表現(xiàn)為一種高尚的精神追求,一種純粹的完善人格,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義務感,一種自覺自愿的獻身精神等等。

所謂評價機制是指思想教育的接受必須具有相應的判定標準,使接受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加以衡量、檢查和督促。所謂評價就是對對象作出各種各樣的判斷,通過評價,我們不僅了解對象“是什么”,而且明白對象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對象“是好是壞”。這種評價既可以是集體對于個人的,也可以是個人對于個人的、個人對于集體的。當然,在具體的思想教育中主要是指集體對個人的,因為它代表著一種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

約束機制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方向控制和行為約束,增強接受主體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能力,規(guī)范接受者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中約束機制的存在,使接受從純粹個體的活動變成了社會化的行為,即通過相應的制度、條例、措施等使接受成為可見、可行、可控的社會活動。

4.接受的環(huán)境機制

人的任何活動都要受其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也不例外。雖然環(huán)境是人所創(chuàng)造和改變的,但對于思想政治接受者來說這種創(chuàng)造和改變是以接受環(huán)境作為前提條件的,沒有環(huán)境的認同和熟悉作為基礎,人對環(huán)境是不可能有所改變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同接受主體所處的接受環(huán)境也有重要關系。接受主體所處的接受環(huán)境與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社會規(guī)范一致時,我們把這種環(huán)境稱為積極型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接受主體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知度就會加強,接受效果就明顯。反之,接受環(huán)境給予接受主體的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社會規(guī)范相違背時,我們把這種環(huán)境稱之為消極型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接受主體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知度就會削弱,接受效果就不明顯,甚至會有負效應。

需要說明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中,接受主體不僅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接受主體對接受環(huán)境也具有積極能動作用,在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人始終是積極主動的一方,人能夠影響、改變、創(chuàng)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環(huán)境。明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它說明人在環(huán)境影響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來影響環(huán)境發(fā)生作用的性質、方向和程度。

三、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與接受效果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內涵與機制的構成與作用看,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中,我們必須注意并解決好以下一些問題。

1.重視主客體的雙向互動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雙向互動的過程,主體的教育活動離不開客體的主動參與和配合,客體的主動作用離不開主體的制約和引導。主客體的良性互動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保證其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主體要通過自己的綜合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客體,通過教育活動引導客體,并通過信任與尊重客體,充分調動客體主動參與和配合的積極性,客體應積極主動反饋真實信息,并配合教育主體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及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凡是不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試圖通過簡單的或強制性的手段,迫使受教育者接受某種教育影響的做法,都會挫傷受教育者的興趣和熱情,促使他們厭倦或逃避思想政治教育,其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因為受教育的受教活動是一種自主的思維活動,本質上是高度自由的。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人的思維具有至上性”,“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權力能夠強制那處于健康而清醒狀態(tài)中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1](P125)為此,接受過程中應堅持二者的有機結合,既要求教育者要發(fā)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還要引導、激發(fā)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使之主動配合自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重視主客體的雙向互動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選擇上,就要由單向灌輸轉到雙向交流上來,努力在能動性上下功夫。教育者不再居高臨下,教育過程中信息是雙向流動的,教育者十分重視教育對象的信息反饋,這種教育方法滿足了教育對象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發(fā)教育對象參與、接受教育的積極性,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2.正確把握主體的需要與驅動之間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與一定的需要相聯(lián)系,接受活動是在其自身的需要驅動下進行的,人的需要不僅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也是客觀的被規(guī)定的,需要既具有社會性,又具有發(fā)展性,還具有層次性。需要構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反映了接受主體的能動性。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為。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盵1](P286)這就告訴我們,人的一切行為的發(fā)生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沒有需要就沒有接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需要越強烈,主體的接受活動就越具有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具有強烈的指向性和沖動性,它能夠改變或重新確定接受的對象,選擇接受客體,提出和設定接受目的,從而把接受主體系統(tǒng)中其他要素有機的整合起來,推動接受活動的進行。正確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或錯誤的需要得不到轉化,都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的內部障礙。

3.力求“角色互換”,促成接受順利實現(xiàn)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2](P11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各種情景中的教育因素,特別是自己能自覺地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對人們進行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人們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從而達到提高人們思想覺悟和品德水平的目的?!敖巧Q”是情感教育的一個有效方法,“角色互換”就是教育者有意識地調換一下位置和角度,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去觀察、去體味和分析問題,設身處地地體驗、感受接受者的所思、所感、所為,從而改變心理定勢,以求得自己的認識更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弄清教育對象真實的情緒動態(tài)、思想脈搏、意愿表達、利益訴求,這是做好“角色互換”的前提條件。

角色互換,在于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當接受者有了過失與缺點時,教育者不妨先自問一下,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么想,怎樣做工作才易被對方接受。理解是溝通心靈的鑰匙,任何一個受教育者都希望能夠多得到一份理解。弄清受教育者對什么感興趣,對什么更關注。并且通過這種平等的、朋友式的對話與交談,還可以增進相互間的理解,縮短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而理解了受教育者的心情、情緒和想法,教育者就會多一種思路,多一種方法,多一份熱情。當教育雙方發(fā)生矛盾時,教育者不妨替受教育者想一想,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勇于自責,主動去消除隔閡。這樣不但不會降低教育者自己的威信,反而更能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更容易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最終有助于受教育者對教育信息的接受,從而避免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產生。

角色互換,用受教育者的眼光去看,用受教育者的語氣去說,用受教育者的心態(tài)去感受,如此去同受教育者談心說理,就一定能找到思想上的疏通點,激發(fā)思想上的共鳴點,達到心理相容,認識趨同。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其過程必然是生動活潑的,甚至是令人陶醉的,其效果必然是顯著的。

4.關注大眾傳媒載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交往的增加,各種形式的通訊手段,包括報紙、雜志、廣播、影視、錄音、錄像、互聯(lián)網等發(fā)展迅速,使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既通過文字,又通過光波、電波、聲波等迅速傳播,尤其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互聯(lián)網的介入,一些新興的傳播方式比如電子郵件、網上聊天、博客等,對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接受的影響是復雜的,它一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實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化,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但另一方面,信息量的無度飛漲,過度市場化發(fā)展和大眾傳媒中有害信息的傳播等,都不可避免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消極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發(fā)揮大眾傳媒載體傳播信息潛移默化的優(yōu)勢,春風化雨般地將思想意識灌輸到教育對象思想中去。其次要改進接受主體的自我教育方式,讓接受主體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價值。再次必須充分發(fā)揮客體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無論是對載體的選擇,還是依據選擇進行的創(chuàng)設活動,都必須有利于促進主體和客體良性互動。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寧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88:117.

[3]張耀燦.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1.

[4]路楊.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機制[J].江漢論壇,2004(10).

[5]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學新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6]劉建軍:接受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教學與研究,2000(2).

[7]王勤.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體因素[J].探索,2003(5).

[8]王敏.思想政治接受的社會機制[J].學術論壇,2001(6).

[9]王海平.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制[J].空軍政治學院學報,1998(5).

猜你喜歡
主體機制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日韩黄色精品|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 草逼视频国产|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影院|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性69交片免费看|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88av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伊人| 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二区| 国产小视频免费|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无专区|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免费看片|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毛片免费在线|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欧美激情伊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页| 女人一级毛片|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黄色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久久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