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英語寫作教學歷來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同樣也是一個難題,其困難在于兩個方面,就其客觀原因來看,在外語學習中產出性知識一定小于接受性知識,寫作能力是建立在詞匯、語法和閱讀知識之上的,并受到其思辨能力、認知策略等的影響。就其主觀原因來看,學生怕寫作,老師怕改作文(王初明,2003)。這個“怕”主要與難聯系在一起,這也成了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頑疾。目前寫作研究成果卓著,為如何促進英語寫作教學和提高學習者英語寫作水平做了積極有益的探索。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研究大學英語寫作的影響因素,第二類研究主要從認知策略的角度進行研究,第三類主要研究大學英語寫作的評價機制。這三類研究相輔相成,從各個側面凸顯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盡管目前的研究百花齊放,寫作的難題仍然沒有解決。這與我國傳統寫作教學評價系統單一靜止,對學生的寫作過程動態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缺乏交流協商,教師缺乏目標意識等緊密相關。本文旨在對寫作評價的動態性予以闡釋,試圖為大學英語寫作研究提供一個有益的參考。
動態評價是上世紀20、30年代西方開始興起的一種新的評估理論。Dofler et.al(2009)提出動態評價就是洞察學習者目前的學習水平和通過特定的教學干預其影響學習水平的方法。動態評價主要是了解學習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通過反思學習者目前學習水平以及在對未來教學措施有所思考的基礎上,把評價與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習者學習水平的一種方式。從這個定義來看,動態評價把學習者能力看作是靈活的、可延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固定的,其關注點在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及時修正教學措施,介入學習者學習過程,給學習者提供建設性意見,促進學習者成功地提高學習能力。
很明顯,從定義上來看動態評價來源于蘇聯著名心理學家Vygotsky的心智的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簡稱 SCT)。(1989:107-109)維果茨基開創的SCT,辯證地分析了教學、學習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它是指“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由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后者則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能力較強的同伴合作時,兒童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的能力”(1989:375-383)。最近發展區解釋了學習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習的本質是合作性、互動性的,評價也應該基于互動這一特點,而動態評價正是把教與學兩者統一起來,師生雙方共同參與評價過程,通過教師介入使學生反思學習過程,明確學習現狀,確立長短期學習目標,促進教學相長。
目前國內研究將動態評價引入到大學英語寫作的研究為數不多,張艷紅(2010)提出貫穿寫作過程的動態評估應該根據學習者的需求和發展狀況來設計循序漸進的“支架式”教學“介入”形式,這體現出評價和教學的辯證統一,能夠促進教學雙方能力的發展。吳琪(2013)探討了寫作教學過程中的動態評價:“教師介入”策略,通過具體分析“寫前階段介入、寫作階段介入和教師角色介入”等內容,為動態評價寫作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孫秀銀(2012)對比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寫作教學的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發現靜態評價較動態評價而言并不存在絕對劣勢;動態評價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是否具有優越性和可行性是由諸如教學硬、軟環境、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本文旨在進一步研究動態評價系統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原則,進一步完善動態評價步驟,將評價與教學有機的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發展。
從傳統上來看,評價被認為是一種信息收集過程,通過信息收集,來確定目前學生的學習水平,從而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狀況作出推斷。而動態評價與起源于心智的社會文化理論,并與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體現的是一種靈活性的評價機制。首先,STC推測成人的大腦處在不斷地調整之中,也就是說通過社交活動,基因遺傳的能力可以被修正和重新組織成為更高層的大腦活動形式,它可以讓人有意識地控制大腦活動,如注意力、邏輯推理、計劃準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而動態評價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思考空間,在師生的互動中,學生可以調整注意力資源,對信息進行再認識、再加工,教育者可以通過闡釋重點、確立目標、規范學習者學習行為、歸納演繹等,為學生搭建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習者成長。
其次,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是一種自然的開放的過程,通過互動可以促進學習者學習潛力的實現,使學習者獲得以前不具備的能力。這一過程可以把教育者、學習者、社會文化歷史、學習目標與動機以及可獲得的學習資源整合起來,也就是說學習就是發生在最近發展區之中的。因此,維果茨基認為應該糾正傳統的以現象為主的僅僅分析學生在某個學習階段表現的評價體系,倡導以關注學習者學習表現之后的原因,給學習者提供有效指導的診斷性評價體系。而動態評價關注的也正是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表現之后的原因,可以說動態評價的目標是考察在合作之后學習者是否能完成之前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動態評價也不是孤立的評價過程,而是與教學緊密相連的,也就是說,動態評價并沒有把教與學割裂開來,而是提倡在“評”中“學”,在“學”中“評”。
最后,維果茨基理論與動態評價緊密聯系的另一個原因是“支架”概念,即快進的學習者可以給予后進的學習者以幫助,拓展后進的學習者的能力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狀態。通過建立知識“支架”,學習者可以在同伴或教師的幫助下使用以前不會使用的語言,從而掌握這些語言技能和知識。教師或同伴給予的及時的建議、意見和修正可以幫助學習者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現狀,知識結構的支架結構,以及自己在支架結構中所處的位置,進一步明確從而達到或接近學習目標和動機。綜上所述,可以說與SCT緊密相連的動態評價的目標就是評估、介入和修正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記錄其學習過程。
張艷紅(2010)認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動態評價體系的設計應該包括恰當的寫作方法指導、足夠的有效寫作參考資源輸入和能夠維持學生寫作動力的激勵措施,這樣,理想的“支架”搭建才有可能實現。不僅如此,及時、合理的反饋機制也是動態評價體系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那么良好的動態的反饋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和特點呢?筆者認為如下幾個特點是良好的動態性反饋必不可少的環節。
1.反饋須具體到任務層面。動態評價中的反饋是針對學習者的具體問題或具體任務,給予適當的建議,為學習者搭建臺階,幫助學習者認清自己目前所處的學習階段,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換句話說,反饋的內容一定要具體,指令一定要明確,才能使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狀態與既定目標之間的差異有一個客觀清晰地了解,才能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從而接近或達到學習目標。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就寫作內容給予一個空洞的框架,或者籠統的語言描述,如果教師反饋的語言是“寫作目的不夠明確”、“中心不夠突出”、“邏輯性較差”,學生并不明白怎樣做才能達到目的。因此,反饋一定要具體到任務層面和問題層面。
2.反饋須是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根據動態評價體系,反饋并不是學習之后的階段,而是發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之中,是促進學習者思考、正確地自我評價的重要因素。許多教師把寫作評價當做是寫作過程的終結,實際上,動態性評價強調的是將評價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之中。寫作前的思考階段,可以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辨過程,激發學生興趣,擴展學生視野。寫作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是一個個動態性評價貫穿始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同伴的建議,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將之書面化。寫作之后的修改評價等環節也是動態性評價必不可少的過程,學習者通過這一環節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不斷修正,從而更加接近學習目標。
3.反饋是動態評價體系中的“支架”?!爸Ъ堋备拍畹睦斫?,可以通過建筑工地腳手架的圖景更加明晰化,建筑工地的腳手架為工人修建大樓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基礎,而動態性評價所提供的“支架”也起著同樣的作用,為最終的學習成果提供指引和支點。動態評價體系中的“支架”式反饋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簡化任務復雜度,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晰學習現狀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減輕焦慮,從而更易于達到目標。寫作中的動態評價反饋可以包括講解范文,分析文體,提示暗示,修改建議以及直接反饋等。
4.最佳反饋是間接的、即時的。間接反饋能提供直接反饋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它能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獨立地解決問題,培養獨立思維的能力。間接反饋給學生思考留下了余地,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而培養學生作為主體的能力。同時,動態性就決定了反饋也必須是即時、動態的。動態評價就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的實時反饋,只有這樣即時的、動態的反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文論述的動態評價是以心智的社會文化理論為基礎,將學習看做是一種社會文化模式,強調學習過程中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教師的介入和提供寫作能力發展的“支架”,對寫作教學形成了支持,提供了有效的評價工具,能夠幫助學習者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激發學習者興趣,提升學習者思辨能力,幫助他們提升寫作能力。同時也提示我們,未來的寫作教學應建立在全面互動、即時、動態的基礎上,英語教師據此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并進行相應的研究工作。
[1]王初明,牛瑞英,鄭小湘.以寫促學——一項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實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
[2]Vygotsky,L.S.M 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 ent of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107-109.
[3]張艷紅.大學英語網絡寫作教學的動態評估模式研究[J].外語界,2008(4):73-81.
[4]吳琪.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教師介入”方式和作用探微[J].英語教師,2013(5).
[5]孫秀銀.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寫作教學的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之對比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4).
[6]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體系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0(1):46-50.
[7]侯杰.動態評估:從維果斯基理論角度理解和促進二語發展評介[J].外語界,2011(4).
[8]張在新,吳紅云,王曉露等.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主要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