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英 李仁君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 阿壩 624600)
信仰是影響一個人行為的決定性因素,科學的信仰有助于行為選擇的正確性和規范性,對社會的和諧穩定也起著重大促進作用。青年群體是阿壩藏區經濟社會建設的主體,也是影響當地社會穩定的關鍵性力量,加強阿壩藏區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構建,顯得十分重要。阿壩藏區青年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結構有其特殊性,要切實有效地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必須首先解決馬克思主義認知問題,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進而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并在實際行動中予以檢驗,這是“知信行模式”理論在阿壩藏區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構建過程中實踐價值生成的必然邏輯。
作為一種現代行為干預理論,現代“知信行模式”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三個連續過程。“知”可分為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感性認知是通過直觀形式對事物表面的初步認識,它是認知的初級階段,具有直觀性、反復性等特點;理性認知是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對事物全部、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認知的高級階段,具有抽象性、間接性和普遍性。感性認知是理性認知的基礎,理性認知是感性認知的飛躍和結果。“信”即信仰(或信念),信仰有理性信仰和盲目信仰之分,盲目信仰是純粹的感性認知;理性信仰既有感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理性信仰是科學的信仰,需要具備一定的學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具有自我認定和堅韌向上的特點。理性認知是理性(科學)信仰的前提和基礎,理性認知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實現向理性信仰的轉化,沒有理性認知基礎的信仰只能是盲目的信仰,錯誤的認知必然造成迷信的崇拜。“行”即行動、行為,信仰(或信念)在行動中起著支配作用,有什么樣的信念、信仰就有什么樣的外在行為,行為是信念的外在表現。綜而論之,“首先是感知到一定的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編碼解析,在這個基礎上進入理解的階段,再通過一定的辨析和認定,產生某種認同的意識,最后是接受一定的知識,形成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定勢。”[2]
運用現代“知信行模式”理論來解析阿壩藏區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必須以“知”為前提,“知”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馬克思主義主義科學理論的認知,二是對非馬克思主義錯誤理論的認知。阿壩藏區青年在認知的水平、結構、環境和途徑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這就給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授知主體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授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認知過程論的角度來看,授知主體如何運用一定的語言、方式、知識架構有效地“編碼”,使博大而精深的馬克思主義更具形象化、生動化、大眾化等特征,在阿壩藏區馬克思主義教育中尤為重要。授知主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科學“編碼”、有效傳授,使阿壩藏區青年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轉化,并輔以對非馬克思主義錯誤本質的批判性認知,馬克思主義理性認知“量”的積累必然會實現到理性信仰“質”的轉變。“信”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解碼”過程,就是授知客體(即認知主體)將認知內化為信念即信仰不斷建構并持續鞏固的過程,授知主體科學“編碼”是授知客體正確“解碼”的前提條件,反之,也是必然結果。“行”是“信息輸出”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的“信息輸出”是指在實際行動中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外化為行動的具體表現,它既是檢驗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確立的顯性標準,也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終極價值目標。以“知信行模式”為理論基礎,科學引導阿壩藏區青年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為了比較客觀全面地了解阿壩藏區青年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信仰和實踐行為的真實現狀,我們對阿壩州十三個縣的黨政機關、大中學校、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調查問卷共611份。調查結果如下:
(一)從“知”的層面來看。本課題問卷調查表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調查;二是對黨和國家政策了解的情況調查;三是對獲取知識途徑的情況調查。對于“馬克思是哪個地方的人”和“你認為信仰宗教還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嗎”等問題,選擇正確答案的人數分別是243和80人,答案正確率分別只有40%和13%。對于阿壩州一些民生工程,例如“九寨溝機場”等工程的了解人數比例達到95%以上。對于“父母及其他家人一年參加幾次宗教活動”,選擇“不參加”答案的265人,占43%。對于“你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了解政府政策”,選擇選擇“電視”和“政府宣傳”分別有272和41人,占51%。
調查發現:從感性認知層次來看,阿壩藏區青年對關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十分了解的,對黨的惠民政策還是有所感受的,一方面說明黨的惠民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阿壩藏區青年對黨的惠民政策有了初步的感性認知。從理性認知層次來看,阿壩藏區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十分欠缺,表現在基本理論認知模糊、宏觀理論認知缺乏、認知思想片面甚至錯誤等方面。加之一些惠民政策的宣傳教育不夠,使得不少阿壩藏區青年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屬于“遙不可及”、“無實際用處”的“天國”、“彼岸”的東西,與自己毫無關系,把黨的惠民政策與馬克思主義指導割裂開來,對馬克思主義的感性認知沒有達到向理性認知的正向轉化。從認知環境來看,家庭教育和宗教因素在阿壩藏區青年成長中的影響是十分深遠而巨大的,宗教錯誤思想的影響還比較嚴重。
(二)從“信”的層面來看。信仰涉及到兩個基本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信仰,二是非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方面,問卷調查表主要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信仰、共產黨領導的信仰、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以及中華民族的認同等方面入手;在非馬克思主義信仰方面,由于阿壩藏區青年主要是藏族,而宗教特別是佛教對其影響是十分深刻的,所以問卷調查表主要從佛教信仰方面展開的。對于“你愿意信仰什么”問題,選擇“馬克思主義”有145人,占24%。對于“你是否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問題,選擇迫切愿意加入有439人,占72%。對于“你認為共產主義社會能實現嗎”,選擇“一定會實現”答案的183人,占30%。對于“你認為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問題,選擇“黨和國家的政策”有289人,僅占47%。
上述數據表明:從總體上看,阿壩藏區青年個體信仰明確,但馬克思主義的共同信仰缺失,對非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本質認識不清,宗教信仰和盲目崇拜現象比較突出。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信仰馬克思主義之間比例嚴重失調,說明部分阿壩藏區青年在入黨的動機方面功利主義思想嚴重;而對祖國完全統一的最高民族認同和共產主義的最高奮斗理想持悲觀論、模糊論、搖擺論的現象還比較突出。
(三)從“行”的層面來看。行,是檢驗認知效果和信仰構架的顯性標準。針對阿壩藏區青年這一特殊群體,為避免因主觀認識差異而造成誤解,在調查問卷設計上以間接側面為主。調查內容主要有對黨的政策、現代文明、入黨等方面的情感態度;平時生活中的基本情況、對待宗教認識和參加宗教活動等。對于“你對上述民生工程的看法是怎樣的”,選擇“有利于阿壩人民”共34人,占6%。對于“你認為大多數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為了什么”,選擇“追求信仰”只有93人,占15%。在“你對金錢的觀點是怎樣的”問題,選擇“十分重要”共有395人,占65%。在“你每年參加的宗教節日有哪些”問題中,選擇“不參加”只有315人,只占到一半左右。
通過調查發現:在情感態度方面,阿壩藏區青年對黨的民生工程是認可和歡迎的,但宣傳解釋工作和情感價值觀引導不夠;不少人在現代物質文明和傳統宗教文化之間搖擺不定,說明阿壩藏區青年在接受馬克思主義先進意識文化方面具有較大可塑性;大部分人對待入黨存在嚴重的認識問題,抱著功利主義、利己主義認識來看待入黨,基于“信仰”因素的考慮十分淡薄。在平時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采取茫然不顧、漠不關心的行為方式;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信仰”和“西方資本主義信仰”選擇中,站在功利主義角度的傾向較為突出。
通過上述分析表明,阿壩藏區青年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確立的廣度上和深度上比以往有所改觀,但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方面還呈現出持續性不強、反復性較大、堅定性脆弱等總體特點。這些現象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和政治穩定、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地位是極為不利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阿壩藏區青年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應著眼于“知、信、行”模式理論,讓馬克思主義信仰在阿壩藏區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一)重視學校、社會、家庭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編碼”工作,提高馬克思主義認知教育有效性
整合社會媒體宣傳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架構社會媒體馬克思主義“編碼”宣傳教育的風向標。由于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阿壩藏區青年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廣播電視。社會媒體應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編碼”高度,對黨的惠民政策應予以廣泛性、深刻性、全面性和持續性的正面報道和宣傳,在“編碼”方式上注重大眾化和生動化,在價值取向上增加情感因素的灌注。充分發揮好藏漢雙語電視臺和藏漢雙語標語切實可行的語言“編碼”功能,對于黨和政府的政策、資金、人才等投入要及時持續報道,重點體現黨對阿壩藏區人民的關懷之情。對“三股勢力”的分裂陰謀和分裂行為進行有力揭露,使阿壩藏區青年認識到分裂活動的犯罪性質和反動本質。針對“社會基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行為失范的現象普遍發生,社會風氣嚴重惡化”[3]的現狀,電視節目要以正面教育為主,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科學“編碼”,對于西方資本主義扭曲人性的價值觀和宗教虛無主義價值觀要堅決抵制和揭露,使阿壩藏區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取向勢必實現從感性接觸到理性接受和情感接受的重大飛躍。
把握阿壩藏區青年理性認知規律的脈搏,凸顯學校馬克思主義“編碼”教育的有效性。阿壩藏區按規定開設了思想教育課程,但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學校應花大力氣做好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編碼”工作,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在“編碼”主體方面,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由政治可靠、思想過硬的專業教師擔任,以確保知識傳輸的正確性。在“編碼”過程方面,建立“追蹤調查制”以加強過程管理,具體方法可以組成教研督導組,采取學生調查或訪談方式,以掌握基本動態。在“編碼”效果評價方面,采取多樣考試方式,加強考試力度。在“編碼”載體方面,應在堅持教學大綱和規定教材的前提下,開發出適合阿壩藏區學生認知基礎、認知特點、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讀物”。
解析阿壩藏區家庭正向教育的“最大公約數”,發揮好家庭在馬克思主義“編碼”教育中的正功能。阿壩藏區居民的分散居住、牧居式生活、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落后的交通條件,使不少家庭受宗教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怎樣生活,對確定的信息就怎樣接受或怎樣排斥”[4],這樣的生活背景,極有可能在家庭這個重要環節出現馬克思主義“片面編碼”、“謬誤編碼”、“真空編碼”等現象。為此,抓好阿壩藏區家庭馬克思主義教育,首先應該發揮好家庭黨員的正確引領和導航作用,村委會和社區委應該抓好基層黨組織這項工作。其次,在堅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做好參加宗教活動的引領工作和登記工作,宗教協會要大力發揮作用。再者,培養阿壩藏區人民的法律教育工作,使他們了解法律、相信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培養他們敢于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勇氣和習慣。
(二)以正確的歷史觀、宗教觀、價值觀為抓手,關注阿壩藏區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解碼”,強化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大力開發阿壩藏區紅色旅游資源,強化阿壩藏區青年對民族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的了解,使其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虛無論、模糊論、歪曲論的錯誤思維具有很大欺騙性、迷惑性和滲透性。當今不少阿壩藏區青年對歷史了解不夠,對阿壩藏區解放前的農奴制的剝削本質認識不清,沒有認識到是新中國的成立使廣大阿壩藏區農奴翻身做了主人、是改革開放使阿壩藏區人民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沒有認識到是人民群眾、而不是少數剝削者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對歷史只是簡單地作橫向對比,而過去與現在的縱向對比缺乏,所以要通過阿壩藏區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幫助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歷史的前進性和人民性有一個正確的“解碼”。
提升全社會正面引領能力,助推阿壩藏區青年對宗教本質的深刻覺悟,端正阿壩藏區青年自覺抵制資本主義思潮的價值取向。宗教是人類本質力量低下的表現,雖有向善的一面,但它往往把人們引向虛無主義、頹廢主義、空想主義的泥潭。由于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不少青年對民主和科學引導下現代文明知之甚少,政府應該通過“走出去”的戰略途徑,讓阿壩藏區青年到內地、沿海等發達地區去親身體驗現代文明的強大魅力。同時,針對經濟全球化下各種思想交織作用,最容易刺激人性弱點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唯欲思潮涌動,學校、家庭、社會和政府一定要提升正面引領能力,防止資本主義價值觀搶占了阿壩藏區青年的思想陣地,從而影響到對馬克思主義的正向“解碼”。
(三)以外在行為作為衡量標準來檢驗阿壩藏區青年馬克思主義認知和信仰效果,并采取有效措施鞏固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基礎
第一,夯實政府部門的預處理能力基礎,做到見微知著。見微知著就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所以,事情處在起步、萌芽、弱小和發展階段,就要知曉它的性質和發展趨勢,這時候就要采取相適應的措施予以化解,以免事態向更壞的方向發展。第二,采取獎懲激勵法,彰顯社會管理中“森林效應”法則內驅動作用。引領阿壩藏區青年樹立正向競爭和負向反競爭意識。獎勵的形式可分為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物質精神獎勵相結合三種方式;懲罰的基本方式要以法律為主,要大力加強法律教育,對于危害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應當及時依法處理。第三,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蝴蝶效應”作用。由于環境相似,而人的性格、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十分相似,榜樣的示范和激勵作用更具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學校和社會要善于發現學習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先進青年典型,通過樹立、宣傳榜樣,以“身邊人”教育激勵“身邊人”,發揮榜樣的“蝴蝶效應”作用,從個體現象發展到社會蔚然成風,讓馬克思主義信仰在阿壩藏區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1]王國軒.大學·中庸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4.
[2]韋如梅.從接受學的視角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J].寧波黨校學校,2003(1).
[3]陳升.青年的倫理困惑向道德建設提出的任務[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8(3).
[4]郭柏春,唐鵬里.大學德育接受學的幾個問題述要[J].江蘇高教,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