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俞瑾
(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 甘肅 蘭州 730010)
1.充分發揮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全面提升甘肅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競爭力,是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強調“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文化已成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必不可少的“軟實力”。甘肅省地處祖國西北內陸欠發達地區,雖然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但是歷史積淀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甘肅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建設一個文化大省和文化強省作為建設繁榮昌盛新甘肅的突破口。認識到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全面提升甘肅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競爭力。
2.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標志的文化建設戰略,需要包括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在內的甘肅省各高校圖書館全力奮斗。2013年年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甘肅加快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宣告甘肅申報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獲得了國務院正式批復。昭示甘肅省加快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推進文化大省建設工程的全面展開。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將按照國家關于甘肅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建設文化大省的總要求,打破現有行政界限,統籌全省文化資源和各類生產要素,以文化建設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為主線,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簡稱“1313工程”?!耙粠А笔墙z綢之路文化發展帶;“三區”是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和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十三板塊”是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利用、民族文化傳承、古籍整理出版、紅色文化弘揚、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節慶賽事會展舉辦。在這里,無論是“統籌全省文化資源”,還是“1313工程”建設,都要求高校圖書館全力以赴,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傳承、古籍整理出版、紅色文化弘揚、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高校圖書館更是責無旁貸。
3.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教育是文化保存與更新、選擇和整理、傳遞與繼承、傳播與交流的重要力量和主要力量。高等學校是地方文化建設的主力軍。高校圖書館是高等院校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排頭兵,在推動地方文化建設方面,相對來說具有文獻資源豐厚、專業人員隊伍強大、科技創新成果多、設施設備齊全等較為獨特的優勢。如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作為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成員館、甘肅省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館、甘肅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理事館,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形成了以文理為主體,以古籍為特色,經濟學、教育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相結合的館藏體系,擁有館藏紙質圖書103.18萬余冊、電子圖書7.5T、期刊合訂本2.5萬余冊,“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新東方英語AB級、四六級考試數據庫”等使用權,開通了“蘭州區域圖書館”、“百鏈云圖書館搜索引擎”、“讀秀學術資源搜索平臺”等30個數據平臺、數據庫。在為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可以充分發揮這些優勢。
1.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有利于高校圖書館落實自身的社會責任。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為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的重任。只有面向地方發展,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出力,才能落實這一社會責任。
2.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有利于高校圖書館形成辦館特色。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普遍雷同,缺乏特色。地方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差異性,為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提供了可以選擇的內容,為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可以選擇的方式,是高校圖書館可以形成自己的個性。
3.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有利于高校圖書館拓展的服務領域。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以及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多種需求,迫使高校圖書館不斷探索服務的方式方法,把觸角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使服務的內容不斷豐富,服務的領域不斷擴大。
4.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有利于高校圖書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高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在為地方文化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可以為教學科研人員提出地方文化的研究課題,提供地方文化的研究素材,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地方文化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認識地方文化、熱愛地方文化,投身于地方文化建設。這樣,就會逐漸地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5.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節約資源,提高服務效率。一方面,有利于挖掘現有資源的潛力,在保障學校教學科研的同時,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多樣的服務。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重復建設,杜絕浪費,在形成特色的過程中,建設館際網絡,相互分工,互通有無。
1.統一思想認識,樹立新的辦館理念。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目標,把為地方文化建設服務作為自身是主要任務之一,全面規劃,系統安排。一是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使全館人員都認識到服務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的社會職責,和自身發展的良好契機。二是制定一系列制度,確保服務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戰略的方向性、計劃性、系統性和連續性。三是制定和優選切實可行的方案,考慮館藏內容、館舍布局、服務對象、服務形式、服務手段、服務流程等多種要素,把工作落到實處。
2.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館藏,建設特色文化資源數據庫。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如馳名中外的敦煌文化、歷史悠久的絲路文化(長城、石窟、漢簡、彩陶、青銅器、銅奔馬、古遺址、遺書經卷等為代表)、源遠流長的伏羲文化、雄壯秀美的黃河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甘肅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東鄉、裕固、保安為甘肅獨有民族)、輝煌燦爛的紅色文化(包括悲壯激越的西路軍、隴東邊區、哈達鋪會議、榜羅會議、會寧會師、臘子口戰役等),蒼茫壯麗的自然文化(黃土高原、河西走廊、戈壁沙漠、甘南草原)等。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要根據自身優勢,選擇和確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作為特色館藏建設的目標。要有意識、有計劃,堅持不懈地搜集有關文獻資料,建設特色館藏室。
3.面向社會開放服務,擴大服務對象,改變服務形式。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囿于“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傳統理念,對內不對外,只是針對校內師生提供服務,沒有或很少有針對校外民眾提供的服務。而且在服務方式上,只是消極被動地坐等讀者上門,提供簡單的借閱服務。致使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許多文獻特別是時效性較強的文獻因長期無人問津而成為廢紙一堆。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要在助推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過程中,開展社會文化教育服務,一方面把現有資源向社會公眾開放,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們提供借閱、查找、使用文獻方便;另一方面,開辟新的服務形式和服務手段,如網站、微信、微博服務,舉辦展覽、開展講座、進行咨詢、舉行活動等,對社會公眾進行文化教育。
4.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文化建設項目。與當地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門協商,簽訂共建協議,參與政府主導的文化建設項目,是地方高校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甘肅省曾經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五大惠民文化工程。此類工程項目還在不斷地推出。蘭州文理學院等高校圖書館,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參與到在這些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文化建設項目,是一個互利雙贏的好事,不但有利這些項目工程的順利完成,提高工程效率和工程質量,而且有利于高校圖書館完成社會服務使命,增加經濟收入、改善服務條件。
5.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展示功能。高校圖書館本就是一個各種文獻的收藏、展覽場所,是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場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展示功能,有利于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起到明顯作用。也可以說交流展示活動,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標志性活動。蘭州文理學院在助推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先后舉辦了“兩岸名家書畫聯展”等交流展覽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6.加強館際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作為甘肅省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館、甘肅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理事館的作用,倡導和推動高校圖書館的館際合作,在服務甘肅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相互間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協商分工,以避免重復建設而浪費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形成特色,協作共贏。面對甘肅省豐富多彩是文化資源(絲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及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1313”工程的需要,各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的性質和特點,所處的地理位置等,主攻一兩個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各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信息的電子化、網絡化特點,建立地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獻數據庫,以方便實現資源共享。
7.積極為區域旅游發展建言獻策。甘肅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同時也是旅游資源大省。在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標志的文化強省戰略下,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等甘肅高校圖書館,要積極為甘肅旅游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8.引導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關注地方文化。在為廣大師生提供地方文化的有關信息資料的同時,引導教學科研人員研究地方文化,引導廣大學生學習地方文化。提高地方文化的創新精神,培養地方文化建設的生力軍。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既是地方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及其圖書館發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圖書館轉變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以特色館藏、特色服務為地方文化建設做貢獻,不但會有力地促進地方文化建設,而且會有力地促進自身的發展壯大和社會職能的充分發揮。
[1]朱炎.在服務地方中尋求地方高校圖書館新的發展[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10):13-15.
[2]唐潔.地方高校參與地方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與策略——基于廣東文化強省戰略的思考[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109-111.
[3]張燕.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文化建設的思考——以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圖書館為例[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12):17.
[4]李強.地方高校圖書館為地方文化建設服務的思考[J].蘭臺世界,2010(2下):76-77.
[5]段昌華.地方高校圖書館為地域文化建設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4):99-100.
[6]汪春芳.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化建設的現實考量[J].甘肅科技,2012(7):70-72.
[7]廖利香.地方高校圖書館要主動推廣地方特色文化——以湖南科技學院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01):163-166
[8]徐雪琴,彭萍媛.對地方高校圖書館為地域文化建設服務的思考[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0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