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敏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我國是一個宗教信仰多樣化的國家,作為一個群眾性的社會現象,宗教在我國民間的存在具有廣泛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從宗教自身的發展規律出發,將宗教信仰自由法律化,《共同綱領》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權。”在說明“民族政策”時又進一步強調:“各少數民族均有發展其語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的自由。”[1]
但中國的宗教應由中國人自己來辦。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關于基督教、天主教要由中國人自己來辦的方針是非常明確的,基督教、天主教要通過革新實現自治、自養、自傳的立場是十分堅定的。1950年3月,李維漢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便提出:“對基督教和天主教團體,即應通過其中的進步分子和愛國民主人士,積極爭取團結其中的中間分子和落后群眾,孤立少數為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服務的分子,從其內部展開民族民主覺醒運動,使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真正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和國內反動勢力割斷聯系,成為‘自治’、‘自給’、‘自傳’的宗教體。”[2]1950年4月,周恩來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主張宗教要同帝國主義割斷聯系,如中國天主教還受梵蒂岡的指揮就不行。中國的宗教應該由中國人來辦。”[1]1950年7月28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出版組主任吳耀宗等40名基督教代表人物,聯名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的宣言,宣言以割斷中國基督教同帝國主義的聯系,實行自治、自養、自傳,以達到革新中國基督教的目標為中心內容。[3]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充分肯定。
為擺脫外國勢力的控制,割斷與帝國主義各方面的聯系,新中國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積極引導和推動了基督教、天主教的愛國革新運動,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新教會,實現中國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自選主教。
但宗教革新既涉及帝國主義在華利益,也涉及國內廣大的信教群眾和宗教界上層人士,情況比較復雜,任務十分艱巨。因此,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推動基督教、天主教的愛國革新運動,確保了宗教革新運動的順利進行。
195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出了《關于天主教、基督教問題的指示》。《指示》提出:為了把作為帝國主義侵略工具的教會,變為中國人自己辦的宗教事業,需要進行一系列艱苦的復雜的工作,現在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基督教、天主教內部,利用各種機會和經過有愛國心的教徒,向教徒群眾進行愛國主義的宣傳,揭露帝國主義文化侵略與間諜活動的陰謀,領導和支持其中的愛國分子,團結虔誠的教徒的大多數,反對仍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少數反動分子,有步驟地使教會擺脫帝國主義的影響及其經濟關系,把教會變為由中國人自治、自傳、自養的宗教事業。”《指示》要求“各地注意團結天主教徒中有愛國心的分子,以求在適當時機發起同一運動。”[1]1951年3月5日,中共中央又發出了《關于積極推進宗教革新運動的指示》,對開展宗教革新運動的方針、策略與步驟,作了更為具體的規定。
解放前,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控制著四川、云南、貴州的傳教特權。法國傳教士披著宗教外衣,大量估買土地,興建教堂、勾結官府,欺凌良民,干盡侵略和奴役中國人民的罪惡勾當,在教會內則實行家長獨裁統治,傳教區實際上成了他們的勢力范圍。外國宗教勢力的猖獗,加劇了川北的政治黑暗和經濟凋敝,人民飽受族權、父權、神權、夫權等多重壓迫,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解放初,川北區黨委堅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并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爭取、團結宗教上層人士,通過他們又聯系、團結廣大各族信教群眾,使大家正確理解共產黨和政府的有關政策,并積極投入宗教改革運動。這一運動率先從廣元開展起來,區委統戰部干部一方面教育、說服神父王良佐,指明其政治前途;另一方面召集進步教徒座談時事并學習吳耀宗等發表的《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的宣言,經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1950年11月30日,廣元神父王良佐率500多名天主教徒率先在全國發表了《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表示堅決與帝國主義斷絕關系,實行自治、自養、自傳,號召天主教徒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美援朝,為建設獨立、和平、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拉開了川北宗教界自立革新的序幕。[4]
宣言的發表,成為中國天主教革新運動的突破口,立即在全國天主教界引起強烈反響。四川的江油、遂寧、安岳、劍閣、南充等地天主教徒相繼響應,發表自立革新宣言,北京等地天主教組織也紛紛致函廣元天主堂表示擁護。同時,這一正義行動不僅受到各界人民歡迎,也得到黨和政府的支持。同年12月25日,重慶《新華日報》全文發表了這個宣言。次年1月8日,《人民日報》以《歡迎天主教人士的愛國運動》為題發表了社論,[5]充分肯定了廣元天主教徒首義的作用,引起省外各地天主教徒的強烈反響,全國性的宗教革新運動得以廣泛地開展來。時任川北行署主任的胡耀邦對川北天主教徒在自立革新動中的首創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和支持,他對統戰部的干部說:“帝國主義長期利用宗教作外衣,對我國進行侵略。現在天主教徒覺悟了,自己起來和帝國主義劃清界限,廣元第一炮打得好,川北人民都會支持,這塊金字招牌一定要好好地愛護才行。”他還要求統戰部繼續做好王良佐的工作,幫助實行“三自”;同時,發動各地天主教徒響應廣元首義,把川北宗教革新運動廣泛地開展起來。
為引導和推動川北區天主教革新運動,區黨委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1951年1月,川北區黨委統戰部發布了《天主教革新運動中應執行的八條方針》,要求在改革天主教的運動中政府積極引導,各界人民代表會、抗美援朝分會和黨的宣傳部或統一戰線工作部積極推動自立革新,充分發動教內教外群眾,共同努力爭取教徒,并由愛國反帝的教徒,組織革新運動促進委員會,爭取中國神甫和主教參加自立革新運動,驅逐帝國主義分子,鎮壓反革命分子,幫助解決自養的具體困難,不反教,不排外。[6]
在川北區黨委的號召下,1951年1月,管轄鄰水、廣安、岳池、西充、南充、蓬安、營山、射洪、蓬溪、遂寧、潼南、安岳、樂至等十三縣的天主教四川教區南充籍主教王文成,副主教鐘炳亮和十三縣的司鐸、教徒代表330人,發表自立革新宣言,號召教區2萬多天主教徒行動起來,開展愛國革新運動。教徒們在王文成主教領頭簽名的南充國籍教區的自立革新宣言莊嚴地宣布:“徹底與帝國主義國家隔斷一切關系,斷絕與梵蒂岡的經濟援助和通訊關系,實行自治、自養、自傳”。[7]
為進一步團結宗教界力量抗美援朝和推動宗教革新運動,1951年2月召開了川北區宗教界抗美援朝自立革新座談會,控訴帝國主義利用教會進行侵略的罪行,共商愛國運動和革新教會的大事。胡耀邦參加了座談會,他對川北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會的自立革新愛國運動行為表示贊揚,他緊握王良佐的手說:“王神父,廣元天主教的自立革新運動是很了不起呀,是塊金字招牌,要好好地愛護它,不要沾灰,更不能讓他銹了。政府對宗教實行保護政策,信仰自由,在革新運動中,你們不要有后顧之憂。”[8]會議經過8天討論,消除了大部分代表革新就是“裂教”的思想顧慮。天主教、基督教還共同發表了自立革新宣言。宣言指出:“我們天主教和基督教聯合在一起,共商愛國運動和革新教會大事,在教會史上還是創舉。”[9]座談會后,各縣普遍召開了宗教界人士革新座談會,在愛國革新宣言上簽名的教徒達1萬余人,1951年3月25日,成立了“天主教南充籍教區愛國革新教務委員會”,出現了基督教和天主教革新運動新局面。
川北各地在具體推行革新運動中,廣泛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揭露外國傳教士批著宗教外衣進行侵華的罪惡勾當,啟發中國神職人員的愛國覺悟,培養、教育進步教徒。達縣的天主教革新工作,教徒和平簽名,革新簽名,成立了革新促進會,學委會,通過游行、代表會、教徒在思想認識上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教徒參加了減租退押,土改。①
隨著革新運動的開展,帝國主義的破壞活動也更加瘋狂,為進一步發展教徒開展反對帝國主義分子破壞革新運動的斗爭,1951年4月20日,區黨委發出《關于進一步推行三自運動的指示》,要求進一步揭露和認識帝國主義的真面目,普遍在教徒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革新運動的骨干,并切實幫助教會實行自養,西南局1951年4月29日批示;“川北區黨委4月20日對宗教界三自運動進一步的指示是正確的。川北三自運動收獲較大,這是由于區黨委注意領導的結果,望各地效法這個經驗。”[10]6月12日,區黨委致電各地、縣委,指出驅逐帝國主義分子黎培里,“對宗教改革運動有極大意義”,各地要發動宗教界和各界人民打擊帝國主義分子的破壞活動。中旬,為深入鞏固宗教界革新運動,川北區黨委作出《關于發動天主教徒開展控訴、驅逐黎培里,深入“三自”革新運動的指示》,要求各縣將驅黎運動作為宗教革新工作的重要步驟。1951年8月,南充市天主教革新委員會籌備委員會成立,虞世琨為主任委員,鄧克純為副主任委員,廣元、遂寧、達縣等地成立了類似組織,以推動天主教革新運動。
在川北區黨委的正確引導和推動下,川北的兩萬多名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教徒進行了“自治、自傳、自養”的三自革新運動。②這場宗教革新運動很有特色,富有成效。擺脫了帝國主義對全區宗教的控制和利用,實現了中國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自選主教,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1956年2月,四川省南充教區主教王文成、河北省獻縣教區主教趙振聲、陜西省周至教區主教李伯漁等36位主教、代主教、副主教和神甫、教徒聯合發起成立“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籌委會”。經過一年多的籌備,1957年7月15日至8月2日,中國天主教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在這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選舉了由150位主教、代主教、神甫、修女、教徒代表組成的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委員會,中國天主教從此開始了新的歷史進程。[11]
在深入革新運動過程中,一些同志有“左”的思想,他們對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持否定、懷疑態度;對宗教團體、信教群眾及他們的正常宗教活動,采取歧視、壓制甚至打擊的錯誤做法;處理正常的宗教事務問題,思想片面急躁,方法簡單粗暴,造成不良的政治影響;一些同志有右的傾向,主要表現在忽視宗教界那些不明道理、不顧大局的少數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遷就他們不適當的要求,甚至對其利用宗教進行非法違法活動的現象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造成了很大的損失。1951年2月17日,區黨委統戰部發出“關于遂寧宗教工作中發生反教偏向的通報”,指示各地必須認清目前宗教革新運動,堅持宗教信仰的政策。[12]3月30日,區黨委發出通報,強調要求各級黨委必須按照《共同綱領》規定的宗教信仰自由,隨時檢查,糾正反教偏向。6月,區黨委統戰部又一次發出《關于宗教工作中左右搖擺傾向的通報》,強調各級黨委立即糾正,正確引導革新運動的發展。[13]
區黨委注意掌握動向,多次指示、及時引導,幫助教會解決自養,認真糾正和防止宗教革新運動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左”、右傾向,胡耀邦指出:“做宗教工作、統戰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堅決按照文件的精神辦事”,使革新運動在正確的軌道上深入推進,健康發展。
同宗教界結成統一戰線,是我黨的一貫政策。建國初期,川北區黨委在處理宗教問題上的成功實踐,是與爭取和團結宗教界上層,與宗教界建立愛國統一戰線密不可分的。在天主教革新運動中,區黨委采取“加強領導,依靠上層,團結多數,孤立少數,區別對待,上下結合,廣泛宣傳,自我教育,推廣經驗”的基本策略,深入愛國主義宣傳與推進革新委員會的組織兩者并重,③正確區分政治問題和宗教問題,在川北區宗教界抗美援朝自立革新座談會上,胡耀邦說:“我們共產黨和共產主義者是唯物論者,而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唯心論者,在理論和觀點上是不同的。但是,站在愛國主義的立場上,在抗美援朝的共同目標下,我們是一致的,是能夠團結在統一戰線上。”區黨委對待愛國的宗教界人士,實行求同存異的方針,政治上團結合作,同他們建立在共同政治基礎上的統一戰線,不因宗教信仰而將宗教界人士排除在政治之外,信仰上互相尊重,生活上給予照顧,思想上教育和改造。一些代表性廣泛、影響較大、有號召力的人士在各黨政權機關或經濟企業、文教衛生等單位擔任了領導職務,做到了有職、有權、有責。他們后來成為與共產黨長期共事、赤誠相待的朋友,為促進川北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注釋:
①四川省檔案館.關于推動達縣天主教革新工作的報告,建北001.342-81-89.
②四川省檔案館.川北區兩年半以來統戰工作初步總結,建北001.243-1-4.
③四川省檔案館.中共川北區黨委第二次全區統戰工作會議決議,建北001.244-26-27.
[1]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2—3、12.
[2]李維漢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1.
[3]陳金龍.試論建國初期的宗教革新運動[J].人文雜志,2002(5):135.
[4]張廷翰主編.廣元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川北統戰工作史料選輯,1994(3):93.
[5]張廷翰主編.歡迎天主教人士的愛國運動-1951年1月8日人民日報社論.川北統戰工作史料選輯,1994(3):94.
[6]川北區黨委統戰部.天主教革新運動中應執行的八條方針.川北工作主要材料匯集,1952(8):346.
[7]孫陽.肝膽相照 關懷情深.南充市文史資料第二輯,1994(12):39.
[8]王良佐.川北天主教自立革新運動發起憶略.南充市文史資料第二輯,1994(12):79.
[9]教會史上的新創舉.胡耀邦在川北.團四川省委青運史研究室、江油市中共黨史研究會,1989(8):180.
[10]川北區黨委統戰部.川北區黨委關于進一步推行三自運動的指示.川北工作主要材料匯集,1952(8):343-344.
[11]趙匡為.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9:60—63.
[12]張廷翰主編.關于遂寧宗教工作中發生反教偏向的通報.川北統戰工作史料選輯,1994(3):96.
[13]劉玉衡.回憶川北統戰工作.南充市文史資料第二輯,199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