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清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在現今的銀行競爭中,商業銀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的風險挑戰。愈來愈激烈的內部競爭因素與外部環境因素的競爭,都使得商業銀行不得不轉變思想,提高商業銀行本身的風險管理競爭力與抵抗風險的能力。如何使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國際大環境的競爭中取得優勢,銀行金融改革是必由之路。
銀行是追求盈利的企業,最大化利潤是其最極目標。銀行的金融收益與金融風險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銀行的金融風險伴隨著銀行的誕生而產生,伴隨著銀行金融業的發展壯大而不斷擴大。風險就像是一顆毒瘤一樣依附在銀行金融經營的各種業務當中,在追求高額利潤率的同時也必然意味著承擔較高的風險率。利潤率越高也就是意味發生風險的幾率也就越大,收益與風險一直都是一起顛簸起伏的。
所以說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是商業銀行為追求利益的同時而不得不需要認真面對的、首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因此,如何能在追求高的收益過程中更好的做好銀行金融風險防范及控制,是銀行的經營管理者不得不時時刻刻認真面對的事情。
入世以來中國銀行金融業開放步伐加快以及銀行金融業創新水平不斷提高,使銀行金融風險面不斷的增多。使得中國銀行的金融業務管理體制從舊的管理體制中不斷推向新的管理體制。在這過程當中新體制還在不斷修改與完善,而舊體制還存在缺陷與不足,中國銀行金融業務所面臨的風險也將會更加復雜。所以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實際行動上重視對銀行業金融風險的分析、防范與控制,把金融風險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才能使我國銀行安全、健康的發展。
在現今的金融業群雄競爭當中,銀行業的競爭焦點主要已經不是資產規模的競爭,而競爭的焦點已經轉到銀行金融風險管理與風險控制的競爭中來了。
我國在金融資本市場化的道路上起步的還是較晚,在今后的發展之路上那一家銀行能在市場經濟中把金融風險降到最小,誰就能在市場經濟活動當中處于優勢的位置。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機構,由于商業銀行在經營金融業務時外部各種條件因素的變化,必然會給銀行帶來不可避免的金融風險。
不論是英國巴林銀行事件、墨西哥金融危機,或者是亞洲金融風暴,還是在國內銀行間的金融債務危機,從中可以看到金融風險危機給商業銀行帶來的破壞是如此之大。在經濟生活中的商品價格、工資福利水平、利率的變化波動等要素的變化都會一一的給商業銀行帶來不確定的金融風險。我國這些年來在宏觀金融政策的調整上加快了調整貨幣供應量、調整基準利率、改變外匯市場政策的頻率;在國際上我國的商業銀行加快了走向國際化的步伐、在國際的銀行金融經營管理上國際經濟環境風云難測、國際炒家頻頻出動加快了國際金融熱錢的流動、銀行金融外設機構所在國家的政治風險、戰爭風險等風險可能加大都給商業銀行帶來了許多不可預計的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意識到風險管理的時間還是比較晚的。隨著我國對銀行的金融體制改革不斷的加深,我國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但是就目前來說還是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從我國目前的金融情況以及改革開放的推進程度看來,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以下相關的問題:
盡管《公司法》、《商業銀行法》、《反壟斷法》等有關的法律法規已經頒布并實施,但是金融犯罪案件以及銀行操作不規范導致金融風險的事情屢發不斷。犯罪分子通過走法律的間隙以及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的手段,給銀行的金融安全造成沖擊和經濟的損失,尤其串通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的原因導致的銀行金融欺詐以及出現的銀行盜竊案件,使得銀行的資產遭受損失,這種風險在法律法規以及體制沒有完善之前風險將會一直存在。
商業銀行作為企業受到自身利益驅動或者是自我約束的內控機制的缺乏等內外原因,我國商業銀行有相當的一部分表內資產已經變成了呆賬或壞賬,喪失了資金的原本流動性收益。在銀行的貸款活動中由于銀行的工作人員在審查的過程中不認真審查借款人的資料以及不能很好的判斷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從而導致銀行的貸款無法追回。
我國在金融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驕傲成果,金融市場已有一定的規模,銀行已經開始市場化的運營通過各種方式籌集來的資金,在市場化的運營中銀行有可能面臨資金流動性問題以及支付風險的危機。中央銀行根據資金融通在市場中的需求變化將會使用對利率調控的行政手段,改變利率在市場上變化的頻率以及幅度來調節市場的資金需求,然而銀行在這過程中所所需面臨風險將進一步擴大。
以上眾多問題的出現由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一些是由于我國法律體制缺乏或不完善導致的,一些是由于商業銀行內部的體制或者管理的不嚴格使得內部控制缺乏所致,還有一些是由于外部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所造成的。總而言之,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是重點,應該考慮多種監控因素來商討建立合理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
從現實情況看來處理銀行金融風險的治本之策就是從根本上改變銀行現在的組織管理架構,必須要從改革產權方面入手,著實推行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加快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建立良好銀行內部良好的體系架構。建立能在市場化中自由運營的公司化結構組織,銀行資產所有者監督的權利與銀行經營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權分離,推進公司化的專業化管理體制建設。為了增強銀行金融業務的經營績效,要大力的引進市場的競爭機制,讓市場決定銀行內部體制改革的成敗,用市場來打破國有銀行在中國銀行業中的壟斷地位,構建一個競爭充分的金融市場。實現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治理架構有序、健康發展。
再一方面銀行要進行混業經營改革,不同的混業經營業務都有他們各自的風險特點,所涉及到的風險大小以及風險種類都會不盡相同。依據對美國銀行相關的研究表明了銀行通過子公司經營證券業務或保險業務所要承受的風險都要小于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并且其利潤率都明顯要高于經營傳統的銀行業務。銀行進行混業經營改革有助于銀行自身資產的證券化,更有利于銀行增強競爭力以及分散風險;而銀行混業經營其他業務增加了銀行的業務范疇,利用自身建立的保險子公司來降低商業銀行本身的經營風險,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對傳統銀行業務的依賴。
其次要加強中國人民銀行的獨立性建設,利用銀監會加強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監管力度。通過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加強政策的協調,建立及時順暢有效的監管協作系統。此外要進一步完善中央銀行與各監管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宏觀金融風險監控、預警系統實現有效的金融監管合作,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1]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版.
[2]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部.研究周報.金融四十人論壇,2012-12-10.
[3]陳亮.經營管理者.銀行分支機構設置模式的優化選擇,2012年12 期.
[4]周曉強.中國金融.加強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職能.2013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