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蓉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經管學院,上海 201209)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變化莫測,金融危機的余波還沒有完全平息,在這種世界經濟形勢下,各國都在力求穩定本國經濟,而對外貿易又是各國優先考慮的領域。我國對外貿易在入世后飛速發展,從2001年入世時的世界貿易總額排名第六,進口和出口都排名第六,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貿易總額排名第一的世界貿易大國。不過,隨著我國貿易額的快速增加,以及融入世界經濟程度的日益加深,過去十多年間,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所謂“合規性”貿易壁壘,是指那些在名義上符合或不違背WTO的有關規則,以維護公平貿易、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及動植物健康為依據,但實質上保護了本國產業和市場的貿易壁壘,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等。
從1995年到2012年,中國是全世界總計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遭受反補貼調查和反補貼措施最多的國家。從1995-2012年我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七年(2006-2012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最多的國家。其中遭受反傾銷調查有916起,反補貼調查62起,遭受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調查46起。我國已成為世界貿易摩擦的第一目標國和最大受害國。與此同時,我國也在逐漸學習運用各種“合規性”貿易壁壘。
近年來國內大多數的研究集中于發達國家對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或技術壁壘等,還有研究我國運用反傾銷的效果等,專門研究中國如何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文章很少。與文章相關的文獻主要有:邢源源[1](2007)認為技術貿易壁壘已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運用拓展了格羅斯曼和海普曼的關稅模型,對美國對華貿易技術壁壘進行政治經濟學分析,指出貿易技術壁壘是美國政府與相關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和長期性,進而提出對我國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的政策建議。尹曉春[2](2007)對WTO框架下保障措施規則和美國對中國采取的特別保障措施規則進行了比較,認為421條款的產生,經濟原因是主要原因,但同時還是政治較量的產物,政治因素是實質原因。就美國421條款本身來說,它給予了美國過于寬泛的自由裁量權,也造成了其適用上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王建華、范荷芳[3](2007)從考察美國對華反補貼政策立場的演變入手,著重分析了美國對華實施反補貼調查的內在動因,并就我國應采取的相關對策與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議。王晰、宗毅君[4](2009)以歐盟鋼鐵產業作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和計量回歸統計方法,分析了反傾銷、反補貼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系。研究表明,反傾銷、反補貼行為對產業國際競爭力有正向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負外部性作用如進口貿易轉移、下游成本提高、投資跨越等。張斌[5](2009)認為反補貼與反傾銷相似,同樣存在價格比較及其基準的確定問題。通過考察目前兩個主要對中國進行反補貼調查的國家——美國和加拿大的立法和實踐,發現兩國確定反補貼價格比較基準的一般法律原則顯著不同。孫瑞華、劉廣生[6](2006)討論了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及其評價方法,進而說明產業國際競爭力受“合規性”貿易壁壘影響的作用機理,并分別就“合規性”貿易壁壘對實施國及對象國的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效應進行了具體分析。孫赫[7](2007)認為“合規性”貿易壁壘是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損害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通過建立適合我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政治經濟模型,并對模型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對“合規性”貿易壁壘進行合理的運用,以達到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統一。
文章力圖彌補已有研究的一些缺陷,深入分析中國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情況和特點,并且試圖提出我國合理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的策略。
從1995到2012年,中國共發起反傾銷調查200起,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156起;同期,共發起反補貼調查6起,實施最終反補貼措施4起。發起保障措施調查和實施保障措施1起。通報實施技術貿易壁壘1091起,通報衛生及植物衛生措施714起。從立案數目來看,中國運用最多還是反傾銷,同時相對來說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比較多,反補貼和保障措施使用很少。
中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應用的對象比較集中。根據WTO反傾銷年度報告歷年的統計,從1995年1月到2012年12月,中國總共發起反傾銷調查數量200件,從多到少依次是針對美國的36件,針對日本的34件,針對韓國的32件,針對歐盟的20件。由此可以看出,從總量來說,中國的第一目標國是美國,非常集中。中國對前九位對象(美國、日本、韓國、歐盟、中國臺灣、俄羅斯、新加坡、德國、印度)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占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總數的59.14%,向前三位對象國(美國、日本、韓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占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總數的36.56%,達到三分之一以上。具體見圖1。
在反補貼方面,根據WTO反補貼年度報告歷年的統計,從1995年1月到2012年12月中國總共發起反補貼調查數量6件,其中對美國發起4起,對歐盟發起2起。實施反補貼措施的總共4起,其中對美國3起,對歐盟1起。
從上文可以看出,中國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的對象國主要集中于和中國貿易關系比較密切的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近些年由于中國貿易尤其是出口的迅猛增長,中國對美國、歐盟等都是貿易順差,導致和這些國家的貿易摩擦比較多。因此中國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利益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1 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國別(地區)
中國反傾銷應用的產品分布較集中。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1995年到2012年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數量總計200件,最多的產品依次為: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VI),共計116件,在中國反傾銷調查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達到58%;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VII), 共計39件,在中國反傾銷調查案件中所占比例第二大,占19.5%;木漿及其他纖維狀纖維素漿;紙及紙板的廢碎品;紙、紙板及其制品(X)和賤金屬及其制品(XV)都是13起,分別占到了6.5%。

表1 1995-2012年中國運用反傾銷的產品分布
從1995年到2012年的統計來看,中國反傾銷最后采取措施的數量總計156件,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VI),共計81件,占51.9%;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VII),共計36件,占23.1%;木漿及其他纖維狀纖維素漿;紙及紙板的廢碎品;紙、紙板及其制品(X)和賤金屬及其制品(XV)分別是10起和13起,分別占到6.4%和8.3%。
在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VI)、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VII)、紙及紙板的廢碎品;紙、紙板及其制品(X)這三類產品上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數占全球比重較高,在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療或外科用儀器及設備、精密儀器以及設備;鐘表;樂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XVIII)這類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和采取措施的絕對數量雖然不高,但是所占全球比重較高,反映了中國在這四類產品上極度敏感。
由于在反補貼調查的過程中要觸及他國國內法和涉及大量政府間交涉,這使反補貼措施的運用和操作有很明顯的復雜性和高成本性。所以,反補貼比反傾銷措施的使用頻率要少得多。
中國反補貼涉及的產品也較集中。從表2中可以看到,從1995年到2012年的統計來看,中國發起反補貼調查數總計是6件,數量最多的產品依次包括:賤金屬及其制品,共計2件,占33.3%。從1995年到2012年的統計來看,中國采取反補貼措施的數量總計是4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車輛、航空器、船舶及有關運輸設備(XVII)、活動物;動物產品(I)和植物產品(II)這三種產品的反補貼調查和措施占全球的比重都較高。

表2 1995-2012年中國運用反補貼的產品分布
根據WTO的規定,為保證各成員方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具有透明度,技術貿易壁壘TBT協議規定,當不存在有關國際標準或成員方擬采納與國際標準不同并可能對其他成員方的貿易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性措施時,必須履行通報義務,通報必須在該措施還沒有被批準且可修改的時間內進行,應在指定出版物上發布擬采納技術法規的通知,并通過TBT委員會秘書處就其所涉及產品及目的和理由向其他成員方通報,對其他成員方提出的書面意見和評議的結果應予以考慮。因此TBT的通報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程度。

表3 2002-2012年中國的技術壁壘情況
從表3中可以看到,從全球角度來看,TBT的通報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從2008年以后出現較明顯的上升勢頭。中國的TBT通報數量沒有很明顯的趨勢,不過在2008年和2009年這兩年出現明顯激增情況。從占全球整體的比重來看,中國的比重不太穩定。
從表4中可以看到,中國通報TBT的產品從多到少主要集中在:“機器、機械器具、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車輛、航空器、船舶及有關運輸設備”,“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療或外科用儀器及設備、精密儀器及設備;鐘表;樂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在其中“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療或外科用儀器及設備、精密儀器及設備;鐘表;樂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這類產品的占全球比重最高,占到16.6%。
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SPS)協議要求,成員方指定中央政府機構負責衛生檢疫措施的通報,將擬采納的尚無國際標準或者與國際標準有實質性不同并可能對其他成員方的貿易有嚴重影響的SPS措施通知SPS委員會,以便其他成員方進行評議,并應對其意見加以考慮。因此,SBS的通報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嚴重程度。

表4 1995-2012年中國通報TBT的產品分布
從表5可以看出,從全球通報的數量來看,近年來SPS的通報數量沒有呈現明顯的趨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通報數量占到全球的比重一直比較高。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入世后,非常注重在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衛生檢疫措施。也可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中國本來在這方面的措施比較薄弱,所以在入世之后加強SPS的措施。

表5 2002-2012年中國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的情況
由表6中可以看到,自1995-2012年11月的統計來看,中國的SPS通報數量從整體來看較少,中國的通報SPS的產品從多到少主要集中在:“活動物;動物產品;” 植物產品;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在其中“木漿及其他纖維狀纖維素漿;紙及紙板的廢碎品;紙、紙板及其制品”這類產品的占全球比重最高,占到28.6%。

表6 1995-2012年中國通報SPS的產品分布
根據WTO保障措施年度報告的歷年統計,從1995年到2012年,中國只在2002年在賤金屬及其制品(XV)上運用過1次保障措施,而同期全世界總計的保障措施數量是255件,中國所占比重極小,可見中國并不把保障措施作為主要的貿易保護手段。
中國是運用和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之一,所以我們在此從反傾銷方面分析中國“合規性”貿易壁壘的力度。我們用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控指數、進口反傾銷貿易制裁指數、出口傾銷貿易指控指數和出口傾銷貿易制裁指數和反傾銷對抗指數來衡量中國“合規性”貿易壁壘的力度,為了對比分析,這里我們還分別用指數計算了同為發展中大國印度的傾銷和反傾銷指數。
(1) 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控指數
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控指數的計算公式是:

(2) 進口反傾銷貿易制裁指數
進口反傾銷貿易制裁指數的計算公式是:

(1) 出口傾銷貿易指控指數
出口傾銷貿易指控指數的計算公式是:

(2) 出口傾銷貿易制裁指數
出口傾銷貿易制裁指數的計算公式是:

因為中國從1998年開始有對外反傾銷,所以文章從1998年開始計算。從表7可以看出從1998年至2011年,中國的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控指數和制裁指數并不穩定,其中有七個年度是小于1,說明這些年份中國進口反傾銷指控和制裁力度要低于其在世界進口中的地位,而又有七個年度是大于1,說明這些年份中國進口反傾銷指控和制裁力度要高于其在世界進口中的地位,尤其是2002年的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控指數為歷年最高,原因可能是中國剛入世,所以積極利用WTO的規則進行對外反傾銷指控,2003年的進口反傾銷貿易制裁指數為歷年最高,原因可能是反傾銷的認定需要時間,2002年發起的反傾銷大部分會在2003年認定終裁。

表7 中國和印度的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數和出口傾銷貿易指數比較
如果對比看一下印度的進口反傾銷貿易指控指數和制裁指數,我們發現同時間段,印度的指數不僅大于1,而且是遠遠高于1,一些年份甚至達到30,這說明這些年印度進口反傾銷指控和制裁力度要遠遠高于其在世界進口中的地位,說明印度是運用反傾銷指控和制裁非常積極的國家。印度和中國同為發展中的大國,印度在進口中積極運用反傾銷作為保護手段。和印度相比,中國在運用反傾銷的力度上明顯偏弱。
從表7可以看出從1998年至2011年,中國的出口傾銷貿易指控指數和制裁指數一直保持比較高的態勢,這期間全部年份都不僅大于1,而且遠遠高于1,說明中國被實施反傾銷指控和措施的力度比出口在世界總出口中的地位要強得多,說明中國的貿易伙伴對中國的反傾銷力度是很大的。
如果對比看一下印度的出口傾銷貿易指控指數和制裁指數,我們發現同時間段,印度的指數也同樣是遠遠高于1,如果考慮到印度進口反傾銷的力度,印度遭遇到這么強的出口傾銷強度也就不足為奇了。說明印度的對外反傾銷和遭遇反傾銷的力度都很大。
因為歐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同時也是對中國反傾銷最頻繁的經濟體之一,這里我們計算歐盟和中國及其他一些發展中國的反傾銷對抗強度,來反映這些國家和歐盟之間的反傾銷的對抗強度。我們用反傾銷對抗指數來描述反傾銷對抗強度,A國對B國反傾銷對抗指數計算公式為:

由表8可以看出,巴西、埃及對歐盟反傾銷對抗指數均遠遠大于1,印度也接近于1,說明這些國家對外反傾銷的對抗力度很強。而我國對歐盟反傾銷的對抗指數最低,只有0.36,說明我國對外反傾銷對抗力度較弱,與當前國際反傾銷形勢和我國的被反傾銷指控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我國對外進行反補貼調查只有6起,實施反補貼案件只有4起,對其他“合規性”貿易壁壘運用得也很少。我國今后要加強使用“合規性”貿易壁壘,“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從前文對反傾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與歐盟相比,尤其是和同為發展中大國的印度相比,我國實施“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數量顯然過少,力度明顯不夠。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例,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的使用和運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身權益的行為都比較孤立、零散,不成體系,維權意識的增強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自中國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迄今為止沒有一項涉及中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爭端,無論是作為起訴方還是作為被訴方。這種跡象表明目前中國的技術標準體系水平比較低,對中國的貿易伙伴國來說不能構成威脅。我國應該盡力強化技術標準化的工作,提高整體技術標準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對于我國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的產品,我們應該鼓勵相關的企業和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提升我國的整體的技術標準。在不違反WTO相關規則的前提下,我國應該適度構建我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的保護體系,來保護我國市場和相關產業的安全。

表8 與歐盟的反傾銷對抗指數
隨著近年來我國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們積極利用WTO的相關規則來合法合規地保護我國相關產業成為一種非常必要的策略。不過,對于“合規性”貿易壁壘的使用應該遵循適度和靈活的原則,因為過度死板地使用“合規性”貿易壁壘,一方面可能導致本國生產和消費的反復和不合理的調整,還會導致下游產業成本的提高,嚴重損害下游產業;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別國的報復。所以,首先,我國應向其他國家,如歐盟和印度,學習如何用“合規性”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的產業;其次,我們也應意識到這些“合規性”貿易壁壘實施的代價,不但要從所保護的某一產業的角度,還要從該產業生產的商品的價格關聯效應的角度考慮實施“合規性”貿易壁壘的利益和代價,最終決定實施“合規性”貿易壁壘的程度。“合規性”貿易壁壘的相關政策的制訂要遵循合理適度的原則,并且與其他的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有機結合。我國建立符合WTO規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合規性”貿易壁壘體系是一個逐步完善和優化的過程。
“合規性”貿易壁壘的確可以發揮救濟貿易、維護產業安全的作用。進口國可以在世貿組織所倡導的貿易自由化這個總前提下,靈活有效的采取和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來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是,這種對“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戰略運用,以維護產業安全為目的,也要關注公共利益。“合規性”貿易壁壘的使用一定要考慮公共利益,不能只考慮保護利益受損的產業,還要考慮相關的消費者和下游產業的利益,要對整個“合規性”貿易壁壘實施后產生的整體的利益和成本進行權衡。我們在考慮實施某一“合規性”貿易壁壘措施的時候,不僅要看到實施后的積極影響,還要看到實施后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比如反傾銷,如果向政府尋求保護的產業是中間產業行業,那政府在考慮是否立案、是否征收反傾銷稅以及稅率的高低等問題上,就必須考慮相關的上游和下游產業、消費者、社會等各方的利益,要做整體的權衡,而不能只考慮保護一個產業的利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同樣要考慮公共利益。我國在建立“合規性”貿易壁壘的保護體系時,要兼顧保護產業,又要考慮符合公共利益,還要考慮市場結構、進口滲透度、產業性質等經濟因素,還有政治因素。
[1]邢源源.美國對華貿易技術壁壘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1).
[2]尹曉春.WTO保障措施與美國對華特保措施規則比較 [J].國際商務研究,2007(2).
[3]王建華,范荷芳.美國對華反補貼政策的演變與內在動因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11).
[4]王晰,宗毅君.歐盟反傾銷、反補貼運作維護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效果實證研究 [J].世界經濟研究,2009(1).
[5]張斌.對華反補貼價格比較基準:基于美國和加拿大案例的比較研究[J].國際商務研究,2009(1).
[6]孫瑞華,劉廣生.“合規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研究 [J].經濟體制改革,2006(6).
[7]孫赫.我國運用“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政治經濟分析 [J].商業研究,2007(3).
[8]朱鐘棣.“合規性”貿易壁壘的應對和應用研究 [M].人民出版社2007.
[9]朱鐘棣,鮑曉華.反傾銷措施對產業的關聯影響——反傾銷稅價格效應的投入產出 [J].經濟研究,2004(1).
[10]方勇,張二震.出口產品反傾銷預警的經濟學研究 [J].經濟研究,2004(1).
[11]鮑曉華.反傾銷措施的貿易救濟效果評估 [J].經濟研究,2007(2).
[12]鮑曉華,朱鐘棣.貿易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適用性檢驗: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例 [J].管理世界,2006(1).
[13]Sabry,Faten.An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 to File-the Dumping Estimates and the Outcome of Antidumping Petitions[J].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00,14:109-145.
[14]Kohler,D.R,Prusa,T.J.Dumping and double crossing:The effectiveness of cost-based trade polic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sReview,2002,No.43:895-918.
[15]Lasagni,Andrea.Does Country-targeted Anti-dumping Policy by the EU Create Trade Diversion?[J].JournalofWorld Trade,2000,34(4).
[16]Olesia Engelbutzeder.EU Anti-dumping Measures Against Russian Exporters-in view of Russian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EU Enlargement2004[M].Frankfurt:Peter LangGmbH,2004:168.
[17]Jeremy Kempton,Peter Holmes,CliffStevenson.Globalization of Antidumping and the EU[J].SEIWORKINGPAPER NO.32.Centre on European.
[18]HUANG Zhi-gang.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alysismodel and elastic condi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08(04).
[19]LENGCong-zong.Thinking about technicalbarri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ofBeijing InstituteofBusiness,2003(04).
[20]CAIMaosen,ZHUShaojie.Theoryof inhibition effect of technicalbarriers to tradeand the countermeasuresofChina'sexportindustry[J].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