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制度建設研究
——基于反浪費的視角

2014-04-16 19:22:52吳文俊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4年7期
關鍵詞:制度

吳文俊

(1.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2.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法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制度建設研究
——基于反浪費的視角

吳文俊1,2

(1.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2.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法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新中國公費醫療制度1952年第一次以法規的形式正式確立。1956年,制度建設中的奠基工作基本完成,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公費醫療制度。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的施行,對增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健康,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勝利進展,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公費醫療中浪費超支現象也隨即出現,并漸變為一種普遍性的嚴重問題。嚴重的浪費超支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輿論的集中關注,1957年開始,在“勤儉建國”方針的指引下,以改進制度為主要應對思路的“反浪費”工作在公費醫療領域深入展開。該項工作一直持續至1965年,改進符合當時實際,其間取得過一些效果,但終因情況過于復雜,未能完全收到預期成效。

公費醫療;醫療制度;醫療保障;醫療管理

新中國的公費醫療制度是一項為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免費或基本免費的醫療預防服務的社會保障制度[1]。公費醫療制度作為新中國初期創建的三大醫療保障制度之一,曾發揮過重要的積極作用。從1952-1965年,公費醫療制度經歷了創建、運行和調整的過程。那么,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是通過哪些立法成就了制度創建?為什么1956年制度運行中會普遍出現嚴重的浪費超支現象?面對浪費超支問題黨和政府的態度與社會民眾的反應又是如何?從1957年深入展開并一直持續至1965年的公費醫療制度改進調整,是否主要應對嚴重的浪費超支問題?文章擬在梳理當時相關政報公告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于這些問題作出探究,希用“反浪費”的新視角解讀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制度建設歷程,以期能為當下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提供可鑒之經驗。

一、制度創建:1952-1956年公費醫療立法成就

公費醫療制度起源可追溯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根據地,1927年頒布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訓令》規定,對蘇區醫院實行定額包干,對軍人實行免費醫療。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僅僅在部分地區、人員中及某些疾病范圍內重點實行;1951年在陜北老根據地及某些少數民族地區試行了公費醫療預防制。1952年新中國經濟恢復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普遍實行公費醫療所需的醫療條件和經濟條件基本具備。1952年6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發了《關于全國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及所屬事業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預防的指示》 (以下簡稱《公費醫療預防指示》),《公費醫療預防指示》的頒布標志著新中國公費醫療制度第一次以法規的形式正式確立[2]。

《公費醫療預防指示》共六項條款,只對公費醫療制度進行了概括性規定。為了使公費醫療制度在實施中更具操作性,中央衛生部制定并經政務院批準于1952年8月30日頒布施行了《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該實施辦法對《公費醫療預防指示》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明確和細化,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適用范圍。《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明確了享受公費醫療預防待遇人員的范圍:①全國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在編制的人員;②全國各級文化、教育、衛生、經濟建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③經中央人民政務院核定之各工作隊人員;④受長期撫恤的在鄉革命殘疾軍人和住榮軍院、校的革命殘疾軍人。①、②、③各項人員包括調動或編余而尚未分配或尚待分配工作之人員。

第二,管理體制。根據實施管理的需要,《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對公費醫療預防實施管理機構的設置、架構、權職以及管理原則、方式等相關事項進行了細化:各級人民政府均須組織公費醫療預防實施管理委員會,但是“專署以下”的不需要設置管理委員會。各級公費醫療預防實施管理委員會委員主要由各級人民政府衛生、人事、勞動、財政、教育、建筑等部門各指派負責人員一人組成;以衛生部門的代表為主任委員,人事及財政部門的代表為副主任委員。無論大、中、小城市,對公費醫療預防事宜均采用區域負責制,具體組織工作由各地衛生行政機關負責辦理。各地衛生行政機關公費醫療預防處(科),對當地應享受公費醫療預防待遇人員發給公費醫療診療證,憑證至指定醫院或門診部診療。

第三,經費收支。公費醫療預防費用的來源,《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對此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公費醫療預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由各級衛生行政機關掌握使用,同時要求該款項應專款專用且不得平均分發。公費醫療預防費用的支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用于工作人員的公費醫療費用,在國家預算撥付的,由衛生部門管理的‘公費醫療經費’項下列支[3]。”“門診、住院所需的診療費、手術費、住院費,門診或住院中經醫師處方的藥費,均由醫藥費撥付;但住院的膳費、就醫路費由病者本人負擔,如實有困難,得由機關給予補助,在行政經費內報銷。”對于公費醫療預防醫藥費的比例分配,《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明確:30%供門診醫藥器材、健康檢查之用;70%作為住院醫療之醫藥器材及修理器材之用。

隨著1952年《公費醫療預防指示》和《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頒行,公費醫療的中央立法工作繼續有序推進,1952年至1956年間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及規范性文件:1952年9月政務院《關于各級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在患病期間待遇暫行辦法》;1952年11月稅務總局《關于公費醫療所立醫療費收據貼花問題的復函》;1953年1月衛生部《關于公費醫療的幾項規定》;1955年9月財政部、衛生部和國務院人事局《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子女醫療問題》;1956年1月衛生部《關于辦理各國在華專家公費醫療預防幾項規定》;1956年6月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同意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后仍享受公費醫療待遇給衛生部的批復》;1956年11月衛生部《關于對享受公費醫療的縣鄉小學教師應與當地享受公費醫療待遇的干部同等對待的通知》。

依據中央層面頒行的公費醫療各項制度,大行政區與省(市、行署)從1952年7月開始,結合本地情況積極地開展公費醫療制度建設。

新中國剛成立時期,中央人民政府與省政府之間存在一級政權機構即大行政區。在大行政區中,西北軍政委員會對公費醫療制度建設做出了快速反應。1952年7月14日,西北衛生部召集西北區級機關、黨派、團體與直屬醫療衛生部門的負責人60余人舉行會議,會議通過了《西北區級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草案》。決定由7月20日開始在西北區一級機關實施公費門診,住院病人除少數重病急癥外,由10月份開始。

一些省份在公費醫療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努力,如江西省和山西省。江西省人民政府遵照政務院的《公費醫療預防指示》和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兩次指示,于1952年7月30日省府第131次行政會議通過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公費醫療預防實施暫行辦法》。該辦法對江西省公費醫療預防實施管理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工作任務、實施范圍、醫療預防組織與分工、醫療制度等作出了具體規定。1953年6月2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針對公費醫療預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點,做出了《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改進公費醫療預防工作的決定》。1955年江西省為了解決全省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改為工資制后其家屬、子女疾病醫療的問題,制定了《江西省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家屬、子女實行統籌醫療試行辦法》,該試行辦法1955年10月1日起實行(試行期為6個月)。基于各地試行辦理國家工作人員家屬子女統籌醫療的經驗,江西省衛生廳于1956年5月23日頒行了《江西省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家屬、子女統籌醫療暫行辦法》。

山西省從1952年7月起,對全省國家工作人員施行了公費醫療預防,并制定和頒發了本省的《公費醫療具體實施注意事項》及各項有關補充規定。針對公費醫療中中醫藥報銷問題,山西省衛生廳于1954年12月8日發布《為糾正關于公費醫療中限制對中醫藥報銷的通知》。1955年11月1日,山西省衛生廳制定了《山西省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草案)》,該辦法除“附則”部分外,從七個方面對公費醫療預防實施進行了較為完備的制度設計。

經過中央和地方各級的共同努力,到1956年,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制度建設中的奠基工作基本完成,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制度。這為全國各級國家工作人員實現公費醫療預防待遇享有,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制度運行:1952-1956年公費醫療實施成績與問題

1.公費醫療制度在全國各地順利施行

《公費醫療預防指示》發布以后,首都及華東、中南、東北、西北、西南、內蒙古自治區等地衛生醫療機關都分別成立了公費醫療預防實施管理委員會,并根據各地現有的醫療機構和國家工作人員數量以及財經開支等實際情況,具體制定了實施計劃與步驟,并逐步開始實行公費醫療預防制度。

首都衛生部門積極進行公費醫療預防工作。中央一級各機關、團體已于1952年7月1日開始實行公費門診和住院醫療制度。北京市公費門診已于1952年7月25日開始實行。華東區一級和上海市機關于1952年7月21日開始實行公費門診醫療制。上海市自1952年7月21日至7月底,就診人數為6700余人,急癥住院人數20余人。山東省各省級機關和濟南、青島、徐州、煙臺等四省轄市亦于1952年7月底開始實行公費門診。中南區軍政委員會辦公廳于1952年7月11日召集各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成立了中南直屬機關醫療預防實施管理委員會。廣東省已于1952年7月20日開始實行公費門診,省人民醫院并特設100至120張病床供省屬各單位公費醫療之用。廣州也在1952年7月10日實行公費門診。東北部分地區已于1952年7月1日起實行了公費門診和住院醫療制度。西北區、西南區省、市一級機關于1952年7月下旬正式實行公費門診。其它縣、市級機關亦將爭取在8月份內普遍實行。內蒙古自治區根據各盟、旗醫療機構的具體情況,從1952年8月1日起,在有公立醫療機構地區的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及所屬事業單位實行公費門診和住院醫療;沒有公立醫療機構的地區則發給醫藥費,由各地衛生主管機構掌管。

公費醫療預防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得到了國家工作人員的擁護,他們紛紛寫信給《人民日報》表達對黨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并立志用實際行動來回報這份關懷。隨著制度的順利實施推廣,享受公費醫療待遇人數也在不斷的攀升。1952年,全國享受公費醫療待遇的人數為400萬人,1953年增加到529萬余人,1957年人數擴展到740萬人。這些享受公費醫療人員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住院,只要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即可在公費醫療經費中報銷。1961年以前國家規定機關工作人員每人每年醫療費定額標準為18元[4]。

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有關部門的協助和全體醫務人員的努力,公費醫療制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施行中取得了很大成績,對增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健康,提高效率,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勝利進展,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該項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隨即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和普遍的問題是經費超支。

2.公費醫療實施中經費超支現象及其原因

公費醫療經費超支是實際的經費支出超過了國家財政預算撥款額,因此,應享受公費醫療人員的增加不應為經費超支之列。但是,享受公費醫療待遇對象范圍的擴大,將會導致公費醫療費用支出不斷上升,國家財政負擔增加。

公費醫療經費超支問題從1953年、1954年就開始在全國一些地區顯現。遼寧省北鎮縣在每人醫療費標準達24元/年的情況下,1953年公費醫療經費全年超支15000余元;1954年,上海、北京、旅大三市初步估計超支達45萬元或150萬元不等;河南信陽專區1954年上半年公費醫療開支平均占公費醫療總預算的181.6%。據可查資料,到1956年,經費超支已成為公費醫療實施中的普遍現象且情況嚴重。

山東省不少地區的公費醫療經費在1956年超支,而且超支的比例逐年上升,“省直屬機關公費醫療經費超支數占應領數的比數,按同一標準計算,1954年為18%,1955年為33%,1956年為42%。”

浙江省一些市、縣也出現經費超支的情況,“溫州市1956年的公費醫療經費超支不少”;“慈溪縣從1952年開始實行公費醫療預防制度,到1956年全縣享受公費醫療待遇共344人,全年超支21000多元”。

山西省截至1956年12月29日,全省的72個專、縣、市(占本省專、縣、市總數68%),超支款數達29萬元之多。

湖北省武漢市公費醫療中藥費的浪費很大,經費有超支,1956年全年超支60萬元。

湖南省1956年全省公費醫療超支醫藥費達514548.39元,而且該省的各專、市、縣普遍存在經費超支現象。

江西省1956年全省公費醫療經費超支達50萬元以上。九江專署1956年“上半年醫療費開支總共是31856.13元,支出超過收入15988.13元,支出數是收入數的200.76%”。

綜合各地對超支原因的剖析,以上公費醫療經費超支主要有四方面造成:一是“預防為主”方針貫徹不夠。各地擔負公費醫療業務機構普遍重治療輕預防,因此,享受公費醫療人員發病率未能降低,就診人次增加,加重了醫藥費的負擔。二是制度規范缺陷漸顯。在實施辦法上,采取一切費用由國家包下來的辦法,但對公費報銷的疾病范圍、就診、轉診等制度規定不明,隨著報銷范圍的逐步擴大和就轉診無序進行,這就使公費醫療經費支出形成“無底洞”。三是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缺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公費醫療預防工作疏忽與缺乏經常性的檢查與改進,致使公費醫療工作陷于放任自流狀態。一方面是對公費醫療證失去控制,以致享受公費醫療的人數大大超過應有人數;另方面是對中央規定享受范圍認識不一,解釋不同,許多不應享受的人員也要求享有,嚴重增加了公費醫療經費負擔。四是醫患方的道德風險。醫療機構的不負責任,大部分醫療機構在國家補助費用減少,收入任務相應增加的情況下,片面強調提高床位使用率,濫收公費醫療病人,不該住院也住院,或有意地延長住院日期,將收入的任務不適當的依靠公費醫療;醫務人員不掌握醫療原則,遷就病人,濫用藥品,造成貴重藥品、補養藥品的消耗量大為增加,在中醫方面的浪費尤顯嚴重,同時醫務人員本身有自開處方,甚至自行開方取藥的,這也產生了很大浪費;不少國家工作人員對公費醫療存有供給制思想,或者采取平均主義態度,或者缺乏整體、節約的觀念,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提出過高過分要求,小病大治,想打針不吃藥,若吃藥除非是貴重藥、補藥,一般藥不是干脆不要便是亂扔亂棄,這些浪費使公費醫療遭致了嚴重的損失。

重醫療輕預防、制度規范缺陷、行政管理缺位和醫患方的道德風險都將可能造成公費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事實上,浪費并不必然超支,無超支仍然會有浪費。但是,在公費醫療制度實施過程中,醫療力量、設備、經費和藥品上嚴重的浪費損失,最終常以超支數額的形式呈現,浪費與超支相伴而生,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

三、制度調整:“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的積極應對

1.社會輿論的關注及應對思考

就當時社會而言,針對“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一些在全國或地區有影響力的報刊雜志刊載了讀者來信和評論性文章。它們斥浪費超支現象、析浪費超支原因、提整改建議和談有效“控費”制度之經驗,從最初面對該問題表現的“批評教育”式的簡單應對思路,逐漸形成了“需改進公費醫療制度”的應對共識。這些積極的應對思考和建議隨著報刊雜志的發行傳播,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對引導當時社會輿論具有積極的作用。

信件方面,1953年,中共綏遠省豐鎮縣委會趙景森給《人民日報》寫信,反映他所在的豐鎮縣有些享受公費醫療的干部到醫院看病時的浪費超支現象。在來信最后,他認為“這種浪費國家財富的行為是非常不對的。”1954年4月15日《寧波大眾》刊載了奉化亭下區六詔鄉人民政府鳥飛龍和慈溪丈亭區蔣鴻康兩人的來信,他們在信中都表達了公費醫療中浪費超支現象是與當時國家號召的增產節約、支援國家建設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他們希望“各單位對公費醫療加強管理”,“那些隨便浪費公家藥品的同志,也應檢查一下自己對待國家財產的觀點,糾正這種不正確態度”。1957年,《財政》雜志的讀者吳中惠、李子清、葉朝陽、梁洪堯等寫信給雜志編輯部反映“公費醫療中存在著很嚴重的浪費現象”,他們對于如何改進這種狀況提出“掛號費改由病人負擔”、“體格檢查、非因公負傷的醫藥費和以滋補為目的的藥品,也應由個人負擔”等六大建議。

撰文方面,1955年《人民日報》分別于1月8日、9月10日刊發了尹毅撰寫的《克服公費醫療中的浪費現象》和曹文庸撰寫的《制止公費醫療中的嚴重浪費》。這兩篇代表性文章提出,應從“改進管理,健全制度”入手對公費醫療領域進行“反浪費”的思路,給當時的社會公眾一種新的應對視角。

1957年開始,《財政》雜志陸續刊登了一批對“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進行探討的文章。這些文章作者大部分是全國各地財政系統的工作人員,他們從財政專業角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反浪費超支”辦法和介紹了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控費”制度及經驗。其中代表性文章有:《當前公費醫療經費管理中的問題和改進意見》 (1957年第3期);《用工作證兼代公費醫療證可以控制公費醫療人數》 (1957年第4期);《公費醫療經費怎樣從超支變為有余》 (1957年第10期);《固安縣實行公費醫療指標控制辦法》 (1957年第12期);《加強管理,節省公費醫療開支》 (1958年第3期);《哪一種公費醫療經費管理辦法好?》 (1958年第3期);《公費結合自費節省開支不少》 (1958年第7期);《既保證干部健康又節約公費醫療經費開支》 (1961年第24期);《新洲縣公費醫療開支是怎樣降下來的》 (1964年第6期);《加強公費醫療管理的幾項措施》 (1965年第11期)。

2.黨和政府的態度及應對措施

“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其本質是浪費問題的一種特殊型態。對于浪費,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現出的一貫態度和當時社會民眾的反應是一致的:堅決反對!

從新中國成立最初,黨和政府就“反對浪費,提倡節約”,并通過“運動”在國家的建設事業中逐步推進。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回顧了建國以來所進行的“反浪費”工作,并對“反浪費”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在一九五二年‘三反’運動中,我們反對過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一九五五年提倡過節約”。“今年要求在全國各方面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會更著重地提出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方針以后,幾個月來已經開始發生效果。這一次節約運動必須徹底地持久地進行。反對浪費,同批判其他缺點錯誤一樣,好比洗臉。人不是每天都要洗臉嗎?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知識分子、工商業者、工人、農民、手工業者,總之,我們六億人口都要實行增產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這不但在經濟上有重大意義,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義[5]。”

公費醫療領域的“反浪費”工作,在1956年有些地方業已進行。一些地方政府針對本地區出現的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對該問題形成了檢查報告,提出了處理意見并進行發文通報。江西省衛生廳在1956年8月底,遵照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的指示,對九江專署公費醫療經費超支問題進行了檢查,1956年10月16日形成了《關于對九江專署本年上半年公費醫療預防經費超支問題的檢查報告》。1956年11月6日,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將這份檢查報告批轉通報九江專署,希九江專署“嚴格執行公費醫療制度,杜絕浪費藥品的漏洞,使公費醫療經費起到應有的作用。”山西省衛生廳針對公費醫療中普遍出現的嚴重浪費超支現象,于1956年12月29日發布了《關于杜絕公費醫療中的浪費現象的通報》。通報意見要求各地應根據《山西省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草案)》,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公費醫療實施細則,嚴格加強制度的管理。

隨著各地公費醫療浪費超支現象的普遍嚴重化,以及社會輿論對于該問題的集中關注,這些情況引起了中央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據史料記載,衛生部和財政部關于公費醫療超支問題,打給國務院的第一份報告是1956年。報告以后,國家則借助于“醫藥降價”來處置超支[6]。但是,公費醫療浪費超支問題卻無法用“醫藥降價”手段應對。1957年開始,在“勤儉建國”方針的指引下,以“改進制度”為主要應對思路的“反浪費”工作在公費醫療領域深入展開。

1957年4月15日全國衛生廳局長會議在北京結束。本次會議著重討論了公費醫療問題,各地衛生廳、局長在會議上舉出的許多事實,說明公費醫療中存在著兩個問題:浪費情況嚴重和醫療力量難于應付繁重的公費醫療任務。對于改進公費醫療制度的辦法,與會人員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會議主張改進公費醫療實施辦法,改進的具體方案由衛生部研究。

1957年9月26日,周恩來總理在八屆三中全會上做了題為《關于勞動工資和勞保福利政策的意見》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由于制度不合理,管理不善,公費醫療中的浪費是極其嚴重的。不僅經費上浪費很大,而且在醫療力量、設備和藥品上浪費更大。”為了改變公費勞保醫療中的不合理狀況和克服浪費現象,報告中提出,“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實行少量收費(門診、住院和藥品),取消一切陋規(例如轉地治療由醫院開支路費,住院病人外出由醫院開支車費等),節約經費開支”。

根據周恩來總理報告中關于改進公費醫療制度的指示精神,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原有的公費醫療制度基礎上進行了改進調整工作。中央政府層面,1958年3月28日,衛生部《關于干部行政10級及司長級以上公費醫療報銷幾項問題的規定的補充規定》明確要求:一般病情,醫院不派汽車接送病人,如要求用救護車者,費用自理。從1960年開始,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法規、規定,對醫療費用報銷范圍了作了具體規定,明確了自費與公費的界限,并對藥品的使用做了限制[8]。地方政府層面,安徽省結合本省具體情況,1958年4月5日頒行了《關于改進公費預防管理的規定》。規定明確醫療經費“實行國家負擔和個人負擔相結合的原則”,羅列了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事項;該規定還要求衛生部門應通過反浪費反保守運動,檢查過去在公費醫療預防方面的浪費情況,提出具體的克服辦法,堵塞一切漏洞。1963年9月30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批轉了衛生廳《關于湖南省干部醫療問題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對湖南省干部的醫療、轉診、住院及療養等方面原有的管理制度進行了完善[7]。1965年,天津市財政局針對天津市1963年、1964年公費醫療浪費超支情況,形成了《市財政局關于我市公費醫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的報告》[9]。根據1965年第八次市長聯合辦公會議決定的精神,天津市人民委員會于4月6日作出了《市人民委員會關于解決我市公費醫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財政局的批復》。批復中希望全市各單位認真管好本單位的公費醫療,防止浪費,為國家節約資金。

1965年9月21日,中央在批轉衛生部黨委《關于把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的報告》的批示中指出:“公費醫療制度應當做適當改革”[10]。根據中央的批示,1965年10月27日,衛生部和財政部下發了《關于改進公費醫療管理問題的通知》,對公費醫療制度作了適當的改進。改進的主要內容,一是看病的門診掛號費和出診費,改由個人繳納,不得在公費醫療經費中報銷;二是明確強調營養滋補藥品(包括可以藥用的食品)應自費。

一些地方在1965年12月份,認真貫徹衛生部、財政部《改進公費醫療管理問題的通知》的精神,結合本地情況,對本省公費醫療管理制進行了改進調整。1965年12月3日,江蘇省財政廳、衛生廳聯合發布了《關于改進公費醫療管理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內容主要有:第一,規定“門診掛號費標準”(享受和參加公費人員看病門診掛號費初診一角,復診五分,轉診不復收掛號費;大專院校學生在本校醫務室就診,不分初復診,一律門診掛號費三分,轉診至醫院,按醫院標準付掛號費;參加統籌醫療的兒童,看病一律自付掛號費)。第二,明確享受和參加公費醫療人員門診和住院服用營養費和滋補藥品一律自費。第三,以附表形式列明自費和控制使用藥品范圍,且規定對控制使用的藥品,應由主治醫師開處方,院長批準方能使用。1965年12月9日,天津市財政局、衛生局制定了《關于貫徹“衛生部、財政部關于改進公費醫療管理問題的通知”的報告》,報告中對個人負擔門診掛號費、出診費問題和營養滋補藥品自費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為了全市所屬單位能遵照執行,天津市人民委員會于1965年12月24日在全市范圍內批轉了該份報告[11]。

從1957年深入展開的公費醫療制度改進調整工作,一直持續至1965年。這段時期的制度改進符合當時實際,其間取得過一些效果,由于情況復雜,最終未能完全收到預期成效。但是,新中國初期公費醫療制度建設中“反浪費、倡節約”的理念和做法,值得當下我國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借鑒。

[1]盧祖洵.社會醫療保險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3): 14.

[2]周恩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全國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及所屬事業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預防的指示[N].人民日報,1952年6月28日.

[3]嚴忠勤.當代中國的職工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6(1):339.

[4]鄭功成.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 [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1):121.

[5]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4(1):399.

[6]劉洪清.公費勞保醫療:漸行漸遠的記憶 [J].中國社會保障,2009,10:11.

[7]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批轉衛生廳關于湖南省干部醫療問題的若干意見 [J].湖南政報,1963,9:184.

[8]鄭功成.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 [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1):121.

[9]市財政局關于我市公費醫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的報告(摘要)[J].天津政報,1965,9:5-7.

[10]嚴忠勤.當代中國的職工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6(1):317.

[11]市人民委員會批轉“財政局、衛生局關于改進公費醫療管理問題的報告”[J].天津政報,1966,1:3-4.

(責任編輯:WDY)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the Early New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ste

WU Wen-jun1,2
(1.Community Colleg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123,China; 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Public health syst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the for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1952.In 1956,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system in the foundation stone basic completed,forming a complete system of public health system.The implement of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the early years of New China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oth on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staff members of state organs and ensuring the victory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career progress.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wasting and overspending has appeared and then turn into a universal serious problem.Serious waste and overspending have caused the panty and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ocus on public opinion.From 1957,under the guideline of"frugality",the work on improving the system as the main thinking of"Against Waste"in the field of medical treatment has been caught through deeply.This work lasted until 1965,during this period it has gotten some effects by conforming with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at that time.While,it failed to completely received excepted results because too much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ituation.

Medical treatment;Health care system;Health care;Medical management

F840.684

A

1004-292X(2014)07-0086-05

2014-03-04

吳文俊(1980-),男,江蘇丹陽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91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香蕉色综合|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91成人|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语少妇高潮|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国产微拍一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日韩免费成人|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九九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91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97| h视频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99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yxsp| 3344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区免费|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