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坤鳳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技術的方法和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100例為臨床研究對象,患者均無生育要求,根據患者的不同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腹腔鏡下子宮切除,實驗組患者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隨訪患者3個月,比較患者術后卵巢儲備功能。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后高溫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3個月,FSH、LH及抑制素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技術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且手術對卵巢功能無明顯的影響,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子宮肌瘤;腹腔鏡;子宮動脈阻斷技術
[中圖分類號] R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3-68-03
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類型為子宮肌瘤,其發病率占20%甚至更高[1],部分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有些患者也會出現月經過頻、貧血、盆腔壓迫癥狀甚至不孕等[2]。臨床對子宮肌瘤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將子宮切除是對無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隨著腹腔鏡的使用可以減少對患者的創傷。現研究分析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子宮動脈阻斷手術的應用和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100例為臨床研究對象,患者均無生育要求,有手術指征,排除惡性疾病、急性生殖道感染、內外科手術禁忌證。
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對照組50例,年齡在31~55歲,平均為(45.3±5.0)歲;孕次在1~9次之間,平均為(3.0±2.1)次;肌瘤單發21例,多發29例;31例患者存在5cm以上肌瘤;漿膜下肌瘤22例,肌壁間28例。實驗組50例,年齡在32~54歲,平均為(45.8±5.2)歲;孕次在1~9次之間,平均為(3.4±2.4)次;肌瘤單發23例,多發27例;34例患者存在5cm以上肌瘤;漿膜下肌瘤24例,肌壁間26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均不明顯,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臨床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手術中使用鉗夾、電凝雙側的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卵巢固有韌帶等,并剪斷,剪開患者的膀胱反折腹膜,向下推膀胱,小心地將子宮旁的疏松結締組織切除,并充分暴露子宮動脈,電凝至血管腔閉塞。使用可吸收縫合線從子宮底套入,縫扎,使用宮頸旋切器順時針將宮頸管黏膜等切割,直至漿膜層,將組織從陰道取出,將套扎線圈收緊。隨后將子宮剪下后,從切口處取出。
實驗組患者使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聯合子宮動脈阻斷手術。術中選擇盆腔、骨盆漏斗韌帶和圓韌帶組成三角區,游離子宮動脈,確定子宮動脈后,游離長度為2cm以上,使用PK刀在直視的狀態下對子宮動脈做閉合,電凝1cm。在雙側子宮動脈阻斷后,子宮變成紫色且質地變軟。隨后在肌瘤突出明顯處,使用電針將子宮漿肌層等切開,牽引肌瘤,隨后將肌瘤切除。使用可吸收縫合線對全層做縫合,在腹腔鏡下打結。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手術后高溫(38.5℃以上)發生率。同時對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類型和發生率進行統計。
隨訪患者3個月,采集患者月經周期第1~4天清晨空腹肘靜脈血,對兩組患者FSH、LH和抑制素B值。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試驗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并確保準確無誤。當P<0.05時,表示實驗樣本差異明顯且有統計學意義。手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計量資料,組間對比方法采用t檢驗;并發癥等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使用x2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后高溫發生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并發癥方面,實驗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術后3個月FSH、LH及抑制素B比較,實驗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
3 討論
子宮肌瘤即子宮纖維肌瘤,為平滑肌和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組成[3-4],為女性的常見良性腫瘤,多發生在育齡期。患者瘤體的大小不同,有較大的差異,癥狀也多樣,因此臨床治療方法也較為多樣[5]。
手術對子宮肌瘤治療主要包括子宮切除手術、肌瘤剔除手術兩種。對無生育要求且有手術指征的患者多采用子宮切除手術,可以從根本上杜絕肌瘤復發,并避免宮頸殘端癌變的可能[6-7],盡管使用腹腔鏡減少了患者的創傷,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會對卵巢功能產生影響[8],并導致性功能下降[9],患者生活質量降低。
本研究對我院常用的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聯合子宮動脈阻斷手術進行了對比,從結果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85.62±25.16)、(82.55±26.49)min]、術中出血量[(152.31±33.58)、(150.41±38.59)mL]、手術后高溫發生率(18.0%、36.0%)差異均不顯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提示,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手術,對子宮肌瘤的治療也有較大的應用價值,手術沒有增加患者的創傷。且術后患者并發癥少(12.0%),說明此手術方式有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endprint
子宮動脈阻斷治療機制與子宮動脈栓塞手術類似,可以有效地阻斷子宮和子宮肌瘤的血流,且避免了肌瘤缺血壞死導致的術后吸收熱[10],術中不需要反復電凝肌層切口,可以減少組織的損傷,在鏡下縫合后有利于子宮切口的愈合,并可以保持內環境的穩定[11],因此減少了腹腔干擾,對鄰近器官的損傷小,因此手術后并發癥少。
從卵巢儲備功能方面,術后3個月FSH、LH及抑制素B比較,實驗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子宮動脈阻斷手術后,卵巢仍能夠從血管吻合支、圓韌帶動脈等獲得血供[12]。而子宮切除手術中則要將子宮動脈、靜脈卵巢支、圓韌帶動脈均切斷,減少了卵巢的血供,這樣就會導致卵巢功能下降[13]。FSH方面,在月經期2~3d時正常FSH水平在10IU/L左右,一旦高于此值就說明卵巢儲備功能有所降低。且FSH/LH比值越高,也提示卵巢低反應越嚴重[14]。此外,抑制素B是由卵泡顆粒細胞產生的卵巢激素[15],也能夠對卵巢反應起到預測的作用,當卵巢反應不佳時,會有抑制素B的明顯降低。這些指標的差異存在,更提示我們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方法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小。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技術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且手術對卵巢功能無明顯的影響,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淑琴,姜紅葉,李錦波,等.子宮肌層病灶切除聯合子宮動脈阻斷術治療難治性子宮動靜脈畸形二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3):206-208.
[2] 李陽敏,羅岳西,高樹生,等.腹腔鏡下子宮三角形切除術中3種方法阻斷子宮動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88-390.
[3] 楊偉紅,戴虹,程忠平,等.肌質網IP3R/RyR介導胞漿內鈣離子濃度變化與子宮肌瘤細胞缺氧凋亡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4):265-270.
[4] 王欣,成九梅,段華,等.腹腔鏡子宮動脈阻斷聯合子宮腺肌病灶切除對子宮、卵巢血流及內分泌激素的影響[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10):869-872.
[5] 伍宗惠,彭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血流阻斷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30): 3143-3145.
[6] 吳晚英,康佳麗,王冬昱,等.35~45歲患者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因素及手術優選方案評估[J].廣東醫學,2012, 33(11):1607-1610.
[7] 張金紅,張海軍.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出血量增多因素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 80-81,84.
[8] 曹鳳如,朱劍飛.腹腔鏡多發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減少出血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7):544-546.
[9] 馮怡辰,李敏,韓英,等.修改后的手術難度評分系統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2):163-166.
[10] 董俊英,蔣蓉,劉潤萍,等.子宮動脈阻斷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234-236.
[11] 吳瑞華,王愛俠,施琰,等.子宮動脈阻斷術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醫學綜述,2012,18(7):1117-1118.
[12] 李剛,李佳黛,范玉蘭,等.兩種減少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出血方法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7):978-979.
[13] 甄小文,昊綺霞,馮滿歡,等.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先行子宮動脈阻斷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33-336.
[14] 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6-888.
[15] 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率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15):1517-1519.
(收稿日期:2013-11-03)endprint
子宮動脈阻斷治療機制與子宮動脈栓塞手術類似,可以有效地阻斷子宮和子宮肌瘤的血流,且避免了肌瘤缺血壞死導致的術后吸收熱[10],術中不需要反復電凝肌層切口,可以減少組織的損傷,在鏡下縫合后有利于子宮切口的愈合,并可以保持內環境的穩定[11],因此減少了腹腔干擾,對鄰近器官的損傷小,因此手術后并發癥少。
從卵巢儲備功能方面,術后3個月FSH、LH及抑制素B比較,實驗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子宮動脈阻斷手術后,卵巢仍能夠從血管吻合支、圓韌帶動脈等獲得血供[12]。而子宮切除手術中則要將子宮動脈、靜脈卵巢支、圓韌帶動脈均切斷,減少了卵巢的血供,這樣就會導致卵巢功能下降[13]。FSH方面,在月經期2~3d時正常FSH水平在10IU/L左右,一旦高于此值就說明卵巢儲備功能有所降低。且FSH/LH比值越高,也提示卵巢低反應越嚴重[14]。此外,抑制素B是由卵泡顆粒細胞產生的卵巢激素[15],也能夠對卵巢反應起到預測的作用,當卵巢反應不佳時,會有抑制素B的明顯降低。這些指標的差異存在,更提示我們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方法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小。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技術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且手術對卵巢功能無明顯的影響,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淑琴,姜紅葉,李錦波,等.子宮肌層病灶切除聯合子宮動脈阻斷術治療難治性子宮動靜脈畸形二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3):206-208.
[2] 李陽敏,羅岳西,高樹生,等.腹腔鏡下子宮三角形切除術中3種方法阻斷子宮動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88-390.
[3] 楊偉紅,戴虹,程忠平,等.肌質網IP3R/RyR介導胞漿內鈣離子濃度變化與子宮肌瘤細胞缺氧凋亡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4):265-270.
[4] 王欣,成九梅,段華,等.腹腔鏡子宮動脈阻斷聯合子宮腺肌病灶切除對子宮、卵巢血流及內分泌激素的影響[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10):869-872.
[5] 伍宗惠,彭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血流阻斷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30): 3143-3145.
[6] 吳晚英,康佳麗,王冬昱,等.35~45歲患者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因素及手術優選方案評估[J].廣東醫學,2012, 33(11):1607-1610.
[7] 張金紅,張海軍.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出血量增多因素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 80-81,84.
[8] 曹鳳如,朱劍飛.腹腔鏡多發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減少出血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7):544-546.
[9] 馮怡辰,李敏,韓英,等.修改后的手術難度評分系統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2):163-166.
[10] 董俊英,蔣蓉,劉潤萍,等.子宮動脈阻斷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234-236.
[11] 吳瑞華,王愛俠,施琰,等.子宮動脈阻斷術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醫學綜述,2012,18(7):1117-1118.
[12] 李剛,李佳黛,范玉蘭,等.兩種減少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出血方法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7):978-979.
[13] 甄小文,昊綺霞,馮滿歡,等.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先行子宮動脈阻斷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33-336.
[14] 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6-888.
[15] 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率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15):1517-1519.
(收稿日期:2013-11-03)endprint
子宮動脈阻斷治療機制與子宮動脈栓塞手術類似,可以有效地阻斷子宮和子宮肌瘤的血流,且避免了肌瘤缺血壞死導致的術后吸收熱[10],術中不需要反復電凝肌層切口,可以減少組織的損傷,在鏡下縫合后有利于子宮切口的愈合,并可以保持內環境的穩定[11],因此減少了腹腔干擾,對鄰近器官的損傷小,因此手術后并發癥少。
從卵巢儲備功能方面,術后3個月FSH、LH及抑制素B比較,實驗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子宮動脈阻斷手術后,卵巢仍能夠從血管吻合支、圓韌帶動脈等獲得血供[12]。而子宮切除手術中則要將子宮動脈、靜脈卵巢支、圓韌帶動脈均切斷,減少了卵巢的血供,這樣就會導致卵巢功能下降[13]。FSH方面,在月經期2~3d時正常FSH水平在10IU/L左右,一旦高于此值就說明卵巢儲備功能有所降低。且FSH/LH比值越高,也提示卵巢低反應越嚴重[14]。此外,抑制素B是由卵泡顆粒細胞產生的卵巢激素[15],也能夠對卵巢反應起到預測的作用,當卵巢反應不佳時,會有抑制素B的明顯降低。這些指標的差異存在,更提示我們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方法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小。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使用子宮動脈阻斷技術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且手術對卵巢功能無明顯的影響,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淑琴,姜紅葉,李錦波,等.子宮肌層病灶切除聯合子宮動脈阻斷術治療難治性子宮動靜脈畸形二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3):206-208.
[2] 李陽敏,羅岳西,高樹生,等.腹腔鏡下子宮三角形切除術中3種方法阻斷子宮動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88-390.
[3] 楊偉紅,戴虹,程忠平,等.肌質網IP3R/RyR介導胞漿內鈣離子濃度變化與子宮肌瘤細胞缺氧凋亡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4):265-270.
[4] 王欣,成九梅,段華,等.腹腔鏡子宮動脈阻斷聯合子宮腺肌病灶切除對子宮、卵巢血流及內分泌激素的影響[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10):869-872.
[5] 伍宗惠,彭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血流阻斷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30): 3143-3145.
[6] 吳晚英,康佳麗,王冬昱,等.35~45歲患者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因素及手術優選方案評估[J].廣東醫學,2012, 33(11):1607-1610.
[7] 張金紅,張海軍.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出血量增多因素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 80-81,84.
[8] 曹鳳如,朱劍飛.腹腔鏡多發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減少出血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7):544-546.
[9] 馮怡辰,李敏,韓英,等.修改后的手術難度評分系統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2):163-166.
[10] 董俊英,蔣蓉,劉潤萍,等.子宮動脈阻斷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234-236.
[11] 吳瑞華,王愛俠,施琰,等.子宮動脈阻斷術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醫學綜述,2012,18(7):1117-1118.
[12] 李剛,李佳黛,范玉蘭,等.兩種減少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出血方法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7):978-979.
[13] 甄小文,昊綺霞,馮滿歡,等.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先行子宮動脈阻斷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33-336.
[14] 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6-888.
[15] 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率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15):1517-1519.
(收稿日期:2013-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