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喆 陶凱 杜惠蓮
[摘要] 解剖學基礎是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醫學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其他醫學課程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另外,解剖學基礎的專業名詞多、結構復雜,理論也較枯燥,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學現象。因此本研究根據中等職業醫學生的特點,在借鑒高等醫學院校實施PBL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PBL教學理念相結合,應用于解剖學基礎具體教學實踐中,探索一種適合中專護理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間的團隊合作意識等,以便培養出更適合于基層醫療單位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 PBL;解剖學基礎;中職醫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3-155-03
解剖學基礎作為中職醫學專業的一門重要醫學基礎課程,它不僅專業名詞多、結構復雜,同時理論也較枯躁,因此對于剛剛步入衛校的學生來說學好這門課程是比較困難的。另外,中職學生年齡偏小,基礎差,厭學現象明顯,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勢在必行的,使學生對該學科感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想學習,才能學進去[1-3]。傳統的教學模式LBI(Lecture-based learning)即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4]。該模式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很實用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感知到知識的實踐意義[5-6]。本文結合中專學生特點采用在LBI基礎上結合小規模、階段性的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模式,通過實踐獲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1級在校英語護理專業學生中隨機選出4個班級,共191人。學生均是2011年9月通過遼寧省沈陽市中招考試后新錄取的學生,年齡在15~16歲,48人/班(其中有一個班中途退學1人,剩余47人)。
1.2 方法
于2011年9月18日~2011年12月9日,將4個班隨機分為LBI教學組(2個班,共96人)和LBI+PBL教學組(2個班,共95人);在實施PBL教學過程中將每個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7~8人。
1.2.1 明確教學目標 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提出讓學生討論的具體問題。
1.2.2 確定自學內容 課前為學生提供可查閱書籍、文獻等參考資料。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料和網絡資源,讓其帶著問題學習,使學生通過識別問題、分析問題、查找信息、解決問題等過程來融會貫通相關知識。
1.2.3 自學討論和實踐 要求學生根據指定內容進行自學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充分準備。查閱相關資料,每組選出代表,在自學的基礎上由小組代表對相關問題進行發言,組內成員補充,其他小組成員可提出不同意見,并進行討論, 最后教師結合病例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
1.2.4 評價 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采取書面考試和問卷調查(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信息技術利用能力和對教學滿意度),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書面考試成績間比較采用配對樣品t檢驗,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問卷調查(明顯提高記為2分,提高記為1分,無改變記為0分),其結果的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信用系數α>0.8表示信度可接受。
2 結果
2.1 書面考試成績
LBI+PBL教學組:90分以上(含90分)67人占70.52%,89~80分(含80分)23人占24.21%,79~70分5人占5.26%;LBI教學組:90分以上(含90分)44人占45.83%,89~80分(含80分)23人占23.95%,79~70分(含70分)18人占18.75%,70以下11人占11.46%。LBI+PBL教學組的成績明顯高于LBI教學組(兩組分數采用配對樣品t檢驗,結果:t=-10.869,P<0.01),差異有顯著意義。見表1。
2.2 問卷調查
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信息技術利用能力和對教學的滿意度均由較高的提高,LBI+PBL教學方法和LBI教學方法比較(結果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調查結果信用系數均α>0.8,提示信度可接受。見表2。
3 討論
解剖學基礎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醫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它與其他醫學課程密切相關,為今后學習其他醫學課程奠定基礎。中職《解剖學基礎》課程含《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兩門課程,教材中含有大量專業名詞、抽象的結構和枯燥的理論知識。對于年齡小且剛步入醫學殿堂的中專生來說,學生會感到一時不能夠適應,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這門課程是有一定難度的。傳統的“一言堂”,教師完全主導教學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因此必須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以便更好地培養出初、中級技術性、技能型人才[7-9]。PBL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10-11]。在我國,這種教學模式亦廣泛地應用于高等醫學教學中[12-13]。但是在中職教育中不能完全照搬高校已有的PBL教學模式,它不能完全適合中專學生的特點。中專學生基礎差、接受能力有限,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因素[14-15]。中專學生好奇心強,接受新鮮事物快,尤其是在當今網絡發達的時代,學生本身喜歡上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興趣,使電腦用于學習,通過教師正確指導,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基于上述原因,我們采取了傳統的LBI模式和PBL模式相結合,結果顯示學生成績明顯提高,尤其是90分以上的學生數明顯增加,表明了LBI和PBL相結合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高分數段人數增加主要歸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這些提高也通過問卷調查得以證實。另外,問卷調查也反映了這種模式可被學生接受,對這種教學模式非常滿意。教師在課前認真準備,精心設計,選擇內容非常重要,選擇一些小病例,因為學生剛入學,沒有醫學基礎,所以不應選用大病例。課前給學生布置切合實際任務,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資料,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課堂上,恰當地調整教師和學生間的角色互換。主要內容、難點內容由教師講授,適時地穿插小組代表發言和學生討論,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會給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綜上所述,這種結合后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PBL教學法也是一樣。今后我們還要將不斷地進行教學效果反饋和完善教學模式,積極探求一個更嚴謹、更適合中職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善于探索、概括,能夠嫻熟查詢應用信息,具備較強的溝通技巧和人際交流能力,形成正確的專業思想和繼續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范鳳英.淺談中職學校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9-30.
[2] 劉博,馬艷玲.中職學生學習特點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96-97.
[3] 付翔.關于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興趣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3,5:56-57.
[4] Gilki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 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J].Medical Education, 2004,389(2):722-725.
[5] Schmidt HG,Rotgans J,Elaine HJ.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J].Medical Education,2011,45(8):792-806.
[6] Hung W.Theory to reality: A few issues in implement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59(4):529-533.
[7] 王娟.醫學形態學教學方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4:90-92.
[8] 王超.解剖學課程改革與創新之我見[J].職業技術,2013,7:39-40.
[9] 張瑋,郭順根.提高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4:377-379.
[10] Barrett T.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cess as finding and being in flow[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10,47(2):165-168.
[11] Wells SH,Warelow PJ,Jackson K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A conundrum[J].Contemporary Nurse,2009,33(2):191-201.
[12] 石玉秀,沈卓,李花.組織學與胚胎學PBL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2009,4:437-439.
[13] 林蓉,王淵,臧偉進.基于PBL教學的教師角色與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9:342-345.
[14] 曾憲純.中職醫學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3,2:177-178.
[15] 逄麗紅,李博,李鵬輝.90后醫學生學習態度的心理特點及對策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8:145-146.
(收稿日期: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