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威
[摘要] 目的 評價分析3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膽總管結石的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試驗組(30例)和對照組(50例)。其中,試驗組患者行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統計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手術切口長度及手術有效率,比較分析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的臨床療效。結果 試驗組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優于對照組,兩組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100.00%(30/30)優于對照組為98.00%(49/50),兩組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在治療膽總管結石方面臨床優異性顯著,且減輕患者術中損傷,改善預后,簡化手術步驟,治療有效率高,值得臨床的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膽總管結石;腹腔鏡下膽總管取石;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5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3-188-03
現代醫學進入微創領域,近年來,腹腔鏡聯合膽管鏡治療膽管結石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1]。腹腔鏡下膽總管取石也逐步于各級醫院開展。本次研究中,回顧性分析了3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3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試驗組(30例)和對照組(5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4~88歲,平均(60.5±5.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26~82歲,平均(61.6±8.6)歲。兩組一般資料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選取患者均因發現膽總管結石入院,結石<0.8cm,無寒戰及發熱,無腹部手術病史,查體中上腹輕微壓痛,無腹膜炎體征。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開腹治療,給予試驗組患者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治療。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術的主要內容如下:全麻成功后,頭高腳低位,四孔法戳口建立氣腹,解剖膽囊三角,可吸收夾夾閉并切斷膽囊動脈,近膽囊壺腹部用鈦夾夾閉膽囊管,近膽總管1cm處剪開膽囊管2/3 周徑,自劍突下戳口置入細膽道鏡,自膽囊管切口進入膽總管用網籃取石,沖洗膽總管干凈,探查無結石殘留退鏡,用Hemolock 夾夾閉膽囊管殘端,切除膽囊,移出標本。
1.3 觀察指標
統計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手術切口長度等手術相關指標,并于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的手術有效率,以比較總結兩種術式的臨床優越性。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15.0軟件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
試驗組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優于對照組,兩組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100.00%(30/30)優于對照組為98.00%(49/50),兩組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結果
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手術均順利完成,行膽囊大部切除術者7例,行膽囊造瘺術者3例。共有1例(3.3%)患者中轉開腹:因為反復膽囊炎引起腹腔粘連嚴重,解剖層次不清而中轉開腹。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膽汁滲漏,考慮為膽囊床膽汁滲漏,充分引流后,術后1周后,無明顯引流液,引流管退管后拔除,其余患者均術后1~3d拔管,患者均痊愈出院,術后未發生長期并發癥。
3 討論
膽總管結石是最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是指存在于膽總管內的結石,起初認識是由于膽囊結石經膽囊管下降形成,隨后發現還有肝內以及外膽管的結石[2]。按來源和性質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繼發性結石就是原發于膽囊。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膽總管結石發病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據報道,成人的膽總管結石患病率可以達到10%~20%[3]。
膽管結石容易誘發膽管炎、黃疸、肝功損害,一經發現盡早解決梗阻。自從1987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膽囊疾病治療應用開始,這種微創安全的手術方式得到廣泛應用,由于膽囊結石患者常伴有膽總管結石而需要在進行膽囊切除的同時進行膽總管結石的處理[4]?!饵S家駟外科學》[5]中指出有15%~18%的膽囊結石患者伴有膽總管結石情況。目前,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主要依靠手術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主要分為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和微創的腹腔鏡手術治療[6],傳統的開腹手術雖然治療效果比較確定,然而具有出血多、創傷大、并發癥多等缺點,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群,開腹手術常常給機體帶來巨大的創傷,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7],且放置T管后留置時間長,拔除T管時因各種原因造成竇道未形成而引起膽漏[8-9]。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與傳統術式相比,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引流管帶管時間等各項手術指標均顯著優于常規開腹術,表明了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具有降低患者損傷和簡化手術步驟優越性能。這與周永平等[10]研究結果,腹腔鏡下經膽囊管取石術治療膽管結石患者具有較低的手術時間、腹腔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治療費用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腹腔鏡經膽囊管膽總管取石在治療膽總管結石方面臨床優異性顯著,減輕患者手術損傷,創傷小,恢復快,經膽囊管而不切開膽總管,可不用置入T管,膽總管瘢痕狹窄少,簡化手術步驟,改善預后,治療有效率高,值得臨床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杜立學,張煜,耿西林,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528例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09,17(1):19-21.
[2] 曹玉龍.淺議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微創治療[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2):22-23.
[3] 鄭民華,張卓.腹腔鏡膽道探查的技術要點[J].肝膽外科雜志,2008,16(3):165-166.
[4] Hungness ES,Soper NJ.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J Gastrointest Surg,2006,10(4):612-619.
[5]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97-1802.
[6] 陳建榮,顧諍,于進玲,等.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的臨床研究[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1,23(2):109-111.
[7] 劉崇忠,胡三元,王磊,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587例臨床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07,45(3):189-191.
[8] 錢禮,鄭樹森,張啟瑜,等.錢禮腹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77.
[9] 王二欣,解剛強,常志濤.腹腔鏡下膽道鏡經膽囊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5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3):105-106.
[10] 周永平,郭子健,戴途,等.腹腔鏡下經膽囊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2013,20(3):294-296.
(收稿日期:201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