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梁瑩菲
李艾,在拉美播撒漢語種子的播種者,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近40年,教過來自世界52個國家的學生?,F在,這些學生們接過李艾的播種機,在全世界播撒漢語種子
在近期召開的某次國際論壇上,許多拉美面孔操著一口得體甚至流利的漢語進行交流,這一場景不禁令人詫異,他們的漢語怎么會說得如此流利?是誰將漢語的種子撒向了拉美?
李艾,眾多在拉美播撒漢語種子的播種者之一,從1975年至今,精通多國語言的李艾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近40年,教過來自世界52個國家的學生,她與丈夫一同在烏拉圭、阿根廷、古巴等拉美國家生活了15年。在李艾的工作單位北京語言學院,她與《留學生》記者一起分享著在拉美“播種”的快樂。
古巴的生死考驗
2002年,57歲的李艾被教育部委派去古巴協助哈瓦那大學創建277年建校歷史以來的第一個漢學專業,在那里,她經歷了生死考驗。
2004年8月初,預報說颶風“伊萬”將橫掃位于加勒比地區的哈瓦那。李艾完全想象得出時速256公里的颶風過境后的慘狀,留下來意味著將直面死神,回國則意味著擅離崗位。
就當古巴人大口喝著陳釀的朗姆酒麻痹神經時,決定留下來與他們共渡難關的李艾做了兩件事:先給國內的親人和組織寫下了“遺書”;再從自己的行李中翻出了一面五星紅旗,將它整齊疊好放入背包,同時放進去的還有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學生字跡工整的作業本。她似乎考慮得很周到:“從今天起,我無論走到哪都背著這個背包,一旦遭遇不幸,被人們從廢墟中發現,打開背包一看,就知道我是個中國人,是來教漢語的老師。”
颶風來的那個晚上,整個哈瓦那都在瑟瑟發抖,李艾難以入眠,她瘋狂思念著祖國、親人、師長和朋友,她牽掛因工作而疏于照顧的唯一的兒子,今生或將無法彌補對他的虧欠,就這樣度過了最難熬的一個晚上,慶幸的是,“伊萬”只是擦著古巴島的西北角撲向墨西哥灣,李艾與哈瓦那市民如同死后劫生般激動不已。
在古巴,李艾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哈瓦那人的尊重,哈瓦那大學校長胡安·貝拉·巴爾德斯為其頒布特別嘉獎令,稱其“開創了哈大漢學研究先河,工作出色,有突出貢獻”。
學生是我的財富
雖然學生們如同蜻蜓點水般掠過李艾的生命,可年近70歲的李艾談起他們卻如數家珍:“墨西哥的巴布羅、秘魯的柯裴·卡斯特羅、哥倫比亞的安赫拉、阿根廷的艾萊娜、德國的彼得、南斯拉夫的桑佐蘭、意大利的勞拉……我親愛的孩子,你們都還好嗎?”
“前幾年,意大利的勞拉帶著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來北京看我,我抱著她和她的孩子,覺得無比親切,我的學生給了我許多溫暖,他們是我今生的寶貴財富”,李艾喃喃訴說著她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如同母子(女)一般?!拔液薏坏冒炎约簳娜冀唤o我的學生”,李艾笑著形容自己當時的“貪心”。
“在古巴,我也有很多收獲,比如在何塞·馬蒂語言學院完成學業并取得文憑,還比如在哈瓦那汽車學校考下駕照,難得空閑的時候,我會和我愛人開著車沿著加勒比海岸線疾馳,享受那里的風景。”
讓她更感欣慰的是,遠在各大洲的學生們,有不少在大學擔任漢語教師,他們接過李艾的播種機,在全世界辛勤地播撒漢語的種子,期待著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