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軍芳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032)
第一,因為科技、藝術等工作創新難度大,生育成為妨礙知識女性自我價值實現的主要外部文化因素。知識女性從事的多是創新型工作,需要大量的精力、時間投入,而生育是所有女性一生中最關鍵的一道坎,或多或少都會因“母親之職”影響到對工作、學習的投入,相對于女知識分子而言,子女的出現讓64.1%的女知識分子感覺到工作壓力陡然增大[1],因生產而休息的“生育假期”影響了工作的連續性,女知識分子因自身受過良好的教育,本來就有很強的職業競爭意識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欲望,一般來說,其所從事工作的知識含量比較高,加上子女的到來,面臨壓力明顯增大。一方面是子女的成長需要占用女性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有重新拾起原有工作的壓力。
應該看到,對于知識女性來講,生育是她們事業發展的分水嶺,這一點和男性不同,男子在迎接子女時只需做策略性的調整,而女性不同,生育之后,其子女的依賴和重新進入工作崗位上的壓力使她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參與事業上的成就動機變弱,自我價值實現的目標下降,原來比較強烈的追求事業成功的欲望也大大降低[2]。
第二,家庭倫理角色抑制了知識女性對事業的認同和追求動力。據調查,知識女性在結婚前后對于事業上的精力投入是有差異的。結婚之前,知識女性一般都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但結婚后,她們就容易陷入家務和人倫關系的維護等事務中,不敢以工作的借口來拒絕家庭女性角色①。“女性在‘第二性’的文化影響下,在人們的心目中,無論在身體上或知識結構上都帶著傳統文化的、從屬于征服者的特征。”[3]“我羨慕男性的能量和思維習慣”②,這樣的狀態充分暴露出外部家庭文化對于知識女性事業角色的遮蔽。家庭外部文化中男權思想對女性的心理暗示,消減了女性對事業的追求動力,而家庭成員傳統文化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殘余,也使女知識分子在實現自身價值上不十分自信。“我相信丈夫的能力,在工作合作過程中,我會找男同事,不是因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因為我認為和男同事合作有信心。”[5]女性知識分子遵從家庭角色分配,降低工作成本投入,自然就遠離了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
第三,從社會上看,“女性氣質”也是阻礙知識女性自我價值實現的一個因素。這個因素來自外部環境對女知識分子思想上的妄圖修正。這一點,在《女性的奧秘》中有過詳細的論述,貝蒂·弗利丹認為,“成功女性被認為和女性氣質相抵牾,因此,女性怕追求事業有成、理想實現的結果”[5]。實際上,有關部門的調查已經證明,最近10年“女性氣質”在女知識分子追求理想的負面影響上逐步覺醒,60%的知識女性渴望在工作上自身價值的實現,只不過還有40%的女性陷于“女性氣質”的困擾中[6]。雖然這個數字有所下降,但也充分說明了困擾女知識分子成才的重要不良因素。
第四,從知識的主權捍衛上,存在歧視女性創新成果的傾向。相對于知識女性而言,自身價值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與自己的知識產權能否完全實現有關。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辦公室公布的數字中,女性的發明專利僅僅是男性的1/4。相對于國家“半邊天”的知識女性來說,這樣的數據的確難盡如人意。而另一方面,2012年對于知識產權的糾紛案件中,女性的發明專利侵權案比2011年上升了11.3%。本來在“女性氣質”中就有不抗爭的內涵,何況,知識女性普遍缺乏捍衛自己知識成果權的自主意識。這樣的問題,與其說是女性自身的原因,毋寧說是社會歧視婦女的結果。因為社會風氣導致女性知識分子研究成果被盜取、被忽略的現狀,也是女性創新精神大受打擊的外部文化因素。
女知識分子的創造力、創新成果也是社會文化不斷前進的生力軍,一般來講,女知識分子所處的科研、學術創新的工作環境中,其管理階層多以男性為主,當代學術領域,有些學術腐敗、評獎的暗箱操作,以及行政領導對于下屬科研成果的暴力占有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處于知識領域中弱勢群體的女知識分子的研究成果時常有可能被占有,這是男性的隱形侵犯。生活中知識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最易在細瑣而負面的文化語境中消沉,外部環境的壓力會在其心理上產生負面影響,挫敗她們的積極情緒,影響其自我價值的實現。另外,在傳統文化中,對于女性智慧的忽略還造就出“女人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有87%的女性認為“家庭的成功比事業成功重要”,這些不良的傳統觀念也影響著女知識分子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欲望。
第一,“全面培養,重點選拔”。雖然女知識分子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對于成功的追求要比一般女性強烈,但自我價值的實現、事業上的成功、理想的實現都需要漫長的過程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這種狀況決定了有關部門一定要下大力氣培養一部分“領頭雁”,讓這部分女性的智慧感召更多的女性擺脫心理上的惰性和文化上的束縛,建構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職場上的自我價值。另外,要注重全面培養的策略,能夠用更大的女知識分子的基數來刺激更多的優秀女性的涌現,于是,在女知識分子的培養上,既要注重政策的全面落實,還要關注個性人才成長的特殊需要,為有潛質的優秀女知識分子打好基礎、搭好平臺、創造機遇,促進其事業上的發展。
第二,從知識女性成才的角度考慮,設立相關的女性科技、文化、新聞等方面的評獎機制。知識領域是一個超越性別的領域,“科學不相信眼淚”,一點一滴的進步,都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謊言,女知識分子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再加上生理因素的影響,要她們仍然和男性進行超越性別的知識、才能的比拼,無疑是忽略女性困境的做法。女知識分子在這種競爭下勢必處于劣勢,離自我價值實現的距離也會因此而越來越大。這樣的格局,從科學的發展來講似乎是公平的,但從性別的角度看,卻又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女知識分子建功立業。因此,單獨開設女性知識分子的獎項以鼓勵她們是應該的。畢竟,女性的創新和智慧的成長并不弱于男性,跨過生育不利期,她們還是能夠在工作上迎來“第二春”的。當在她們受到性別因素的不良影響時,充分考慮她們的困難,及時刺激其創造的主動性,設置她們能夠“夠得著”的獎項,無疑是很重要的鼓勵舉措。
另外,我們必須看到,性別問題研究的迅速發展也使全世界都在關注女性的才能、智慧、潛力的開掘和發揮,有關組織嘗試設置了一系列的利于女性促進發展的法令、機制,比如國際上的《反歧視法》明確規定:反對在職業上歧視女性勞動,提倡設置為女性評估的勞動機制。
第三,以團隊的力量和集體的需要促使她們盡快重返崗位。從女知識分子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的恐懼心理出發,建議在科技團隊中安排一定數量的“重返崗位”的女知識分子,用團隊的力量拉動知識女性的上進心,用責任感和集體的需要消解她們暫離崗位后的陌生感和疏離感,使她們盡快回到科研、教學、文化、醫學的崗位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在家庭、社會雙重壓力下,發揮主動精神,抵御傳統文化中不良的游移因素的影響,融入團體,強化責任,建構新型知識女性的性別意識和嶄新面貌。
第四,創造培訓機會,強化工作實效性,促進女性的知識更新,多方引導,樹立知識女性成功的自信心。應該看到,社會文化中“男強女弱”的意識,讓女知識分子在與男知識分子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公司和科技部門本著“投入小、產出多”的原則往往把培訓的機會、提拔的機會、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多給男性知識分子,這種規則中便帶著歧視的意識。反對對婦女的歧視,刺激女性的成長,要從知識領域開始,而且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要在單位、科技發展的藍圖上給女知識分子開辟一隅,讓她們也獲得提拔的機會。
最后,要刺激知識女性的自我價值實現,需要在她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滲入性地開設女性學(性別學)課程,不僅使女大學生(準知識分子)認識自己特殊的生理特征,還要讓她接受生理特征帶來的身體不適以及在心理上的特殊反應,并且讓她們意識到這些并不是其自我價值實現的障礙,而只是在事業奮斗史上的一個暫時困難,幫助其樹立正確對待生理不適的態度,增強自己對理想追求的信心。此外,該課程也要批判傳統文化性別關系內涵中的不良因素,引導女大學生提升對其的“抗腐蝕性”。該課程也應向男大學生介紹女性的生理結構,以及因此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培養他們關注女生、關愛女生的性別意識,使她們在學習上和男性一樣平等、輕松、快樂、自由。這種性別學課程是女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前期性別培訓,是將來消除性別歧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強化女知識分子引領先進性別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以期輻射社會,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的進程。
注釋:
① 據唐銀輝發表于《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6期的《現代知識女性面臨的雙重壓力及其成因研究》中的數據,結婚后,女性在整理家務上的時間要比結婚前每周多10~12小時.
② 參見《愛與夢的講述——著名女作家心靈對話》第162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參考文獻:
[ 1 ] 國云丹.高知女性生育與職業發展[J].婦女研究論叢,2001,(3).
[ 2 ] 張甜甜.現代知識女性的角色“困境”——現代知識女性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之間的關系研究[J].現代婦女(下旬),2011,(3).
[ 3 ] Belenky, Mary Field, Blythe Clinchy, Nancy Goldberger, Jill Tarule.Women’sWaysofKnowing:TheDevelopmentofSelf,Voice,andMind[M].New York : Basic books ,1999.213.
[ 4 ] Benhabib, Seyla.SituatingtheSelf:Gender,Community,andPostmodernisminContemooraryEthics[M].New York: Routledge,2009.103.
[ 5 ] [美]貝蒂·弗利丹.女性的奧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231.
[ 6 ] 魏國英.女性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3.